【摘要】以恩施州所產白肋煙為研究對象,通過設計科學的田間試驗處理,對不同處理白肋煙葉的外觀質量、化學成分、感官質量進行分析研究,研究留茬對白肋煙品質的影響,留茬煙與正常生長煙葉間理化、評吸指標的差異,從品質特性上對留茬白肋煙進行科學評價,探討白肋煙留茬煙的經濟可用性。
【關鍵詞】白肋煙;留茬;煙葉品質
白肋煙1864年發(fā)現于美國俄亥俄州[1]。上世紀六十年代在湖北省的建始、恩施等地引種成功。隨著煙葉種植面積的擴大、產量的提高和栽培技術的進步,目前的煙葉種植、收購已從過去的增產轉變?yōu)樘豳|控量。但在煙葉生產受到各種自然災害減產時,培育留茬煙仍是減少農戶損失、抗災自救的重要手段[2]。恩施州是全國白肋煙的最大產區(qū),近幾年來旱澇、冰雹等自然災害時有發(fā)生,為抗災自救,減少經濟損失,并確保煙葉種植計劃完成,白肋煙留茬煙的培育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本研究旨在通過對留茬煙與正常生長煙葉間理化、評吸指標的差異,從品質特性上對留茬煙葉進行科學評價,探討留茬煙的經濟可用性。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與儀器
1.1.1實驗地點與材料。試驗地點為建始縣高坪鎮(zhèn)塘壩子村(小地名:四方碑),海拔1300m,實驗農戶張弟朝。供試白肋煙品種:鄂煙1號。
1.1.2儀器。SUN PLUS連續(xù)流動分析儀;AL204電子天平。
1.2試驗處理與方法
1.2.1栽培。白肋煙品種選擇、育苗、移栽、打頂、采收、晾制等以《Q/ESB J17-2008 白肋煙田間管理技術規(guī)程》和《YC/T 193-2005 白肋煙晾制技術規(guī)程》為指導。試驗用地1畝,坡度小于15°,肥力水平中等。株距0.5米,行距1-1.2米,5月20日移栽,畝栽1100株。施肥方法,肥料種類和數量等,都由試驗農戶按正常操作進行[3]。整個過程中詳細記錄操作方法和煙株的農藝性狀。
1.2.2二茬煙的選留。煙株的有效葉片數達到18片之后,8月上旬開始對正常生長成熟的白肋煙進行剝葉采收,在第15和16片之間養(yǎng)護、培育二茬煙芽,每株留兩個煙芽,同時對留茬的煙株一半按每畝25kg專用復混肥進行淋施,另一半留茬的煙株做不施肥處理。兩個處理均視煙芽的營養(yǎng)狀況選留一個繼續(xù)發(fā)育至16片[4]。10月3日開始對二茬煙進行半斬株采收,劃筋晾制[5]。
1.2.3留茬處理:設計3個試驗處理,小區(qū)隨機區(qū)組排列,三次重復,共計9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約60株煙。保護行煙葉不記入試驗。
處理1:正常打頂,不留茬。
處理2:留茬,不施肥。
處理3:留茬,畝施25kg專用復混肥
1.3樣品處理與分析
1.3.1樣品收集。三個處理的各三個重復樣品單獨分開收集,每個重復取上、中、下三個部位的煙葉,共27個樣品。每個樣品取樣3kg。所取樣品部位準確,能夠體現該項目煙葉的質量特征。所取樣品送湖北省煙草產品質量監(jiān)督檢測站進行化學成分分析、外觀質量檢驗和感官質量評價。
1.3.2樣品化學成分分析:按照《YC/T 31-1996 煙草及煙草制品 試樣的制備和水分測定 烘箱法》進行全部27個樣品的化學成分分析的試樣制備和水分測定;按照《YC/T 159~162-2002》系列標準分別用連續(xù)流動法分析樣品中的總糖、煙堿、總氮、氯含量;按照《YC/T217-2007鉀的測定 連續(xù)流動法》測定鉀含量。
1.3.3外觀質量檢驗和感官質量評價:按照《GB/T8966-2005 白肋煙》進行白肋煙外觀質量鑒定;參照標準《YC/T 138-1998 煙草及煙草制品 感官評價方法》,進行感官質量評吸。
2、結果與分析
2.1白肋煙留茬對煙葉品質的影響
2.1.1白肋煙留茬煙葉田間農藝性狀
表一數據顯示,留茬處理生產的煙葉,在株高、莖圍、有效葉數、葉長和葉寬等農藝性狀方面均稍低于正常生長的煙葉。其中,留茬后,追施肥料,農藝性狀水平比留茬后不施肥明顯提高,說明留茬后不施肥,煙葉的發(fā)育不充分。
2.1.2白肋煙留茬對煙葉化學成分的影響
由圖二、表二中數據可以看出,與不留茬處理相比,留茬不追施煙草專用復合肥,煙葉煙堿含量平均降低1.22個百分點,留茬且追施25kg煙草專用復合肥煙堿含量平均降低0.56個百分點??偺呛坎町惒淮?,說明樣品煙葉田間成熟度和調制成熟度均較好??偟吐群柯杂胁町?,但是差別不大。
2.1.3白肋煙留茬對煙葉外觀質量的影響
表三結果顯示,不留茬、留茬、留茬+施肥三個處理的外觀質量綜合評分分別為89.0分、83.0分、88.0分。不留茬和留茬+施肥量處理的煙葉外觀質量差別不大。留茬處理因未做追肥處理,煙葉生長發(fā)育不良,葉片長寬比例失調,身份較薄,葉片皺縮感不強,所以外觀質量略差。留茬+施肥處理的煙葉樣品顏色以淺紅黃為主,身份稍薄,成熟較好,葉片結構尚疏松,葉面稍皺,光澤尚鮮明。
2.1.4白肋煙留茬對煙葉感官質量的影響
由圖三、表四可以看出,三個處理的感官質量總分排序為留茬+施肥(82.8分)>不留茬(82.0分)>留茬(81.5分)。圖中結果顯示三個處理的香味得分(香氣質+香氣量+雜氣)排序為:留茬(41.5分)>不留茬(41.7分)>留茬+施肥(41.0分);吃味(刺激性+余味+燃燒性)得分排序為:留茬+施肥(38.2分)>留茬(38.0分)>不留茬(37.8分)。由于影響白肋煙感官質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香味和吃味得分在三個處理間的排序有一定差異,但以綜合質量來看,留茬+施肥處理煙葉的感官質量略好,但差異水平不顯著。煙葉的濃度、勁頭、可用性在三個處理間差異不大。
2.2 留茬對白肋煙產量和經濟效益的影響
表五結果顯示,留茬煙葉相對于不留茬的正常生產煙葉,雖然均價略有降低,但煙葉產量和畝產值卻增加幅度顯著,特別是留茬+施肥處理后的效果更為明顯。
3、討論
從整個試驗效果來看,白肋煙留茬在對白肋煙品質影響不大的前提下,能一定程度提高煙葉產量和產值。留茬是在充分利用前茬煙葉收獲后,后茬作物未種植前,這段時間的地力農閑,為農民增收增利。但是因當前煙葉生產強調“提質控量”,即保證煙葉質量、穩(wěn)定收購量,維護煙葉生產的規(guī)范性和可持續(xù)性,相關煙草種植和管理部門并不提倡白肋煙留茬的生產方式。本研究也僅是以白肋煙為研究對象,分析留茬煙與正常生長煙葉的品質差異,掌握留茬煙不同處理后煙葉的品質特性,了解白肋煙留茬對煙葉品質的影響,填補行業(yè)在留茬煙品質研究上的空白,從品質特性上對白肋煙留茬煙進行科學評價,探討留茬煙的經濟可用性。白肋煙留茬生產方式雖不宜作為生產技術規(guī)范全面推廣,但能為產區(qū)在遭受自然災害的情況下培育白肋煙留茬煙進行指導,并能在抗災自救,減少經濟損失中具有積極意義。
4、結論
結果表明:當白肋煙生長到18片有效葉片,通過剝葉成熟采收后,在第15-16片之間選留煙茬,并同時追施25kg煙草專用復合肥,有效滿足二茬煙生長所需養(yǎng)分,合理進行培土和田間管理,促進煙葉開片,改善煙葉身份和葉片結構,通過半斬株晾制所產二茬煙葉外觀質量與正常生產煙葉無較大差異,雖留茬煙葉的化學成分、和感官品質與正常生長煙葉略有差異,但產量明顯增加,經濟效益顯著提高,所產煙葉仍具有一定的經濟適用性。
參考文獻
[1][3]劉國順.煙草栽培學[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3
[2]王宗談.再生煙的培育.湖南湘西農科所:農家科技,1996(6)
[4]建始縣煙麻茶公司.白肋煙環(huán)剝留二茬.煙草科技通訊,1977(1)
[5]楊春雷,李進平,譚軍等.不同海拔下白肋煙的配套晾制技術研究[J].煙草科技,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