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點闡述現(xiàn)場錄井技術的重要性,尤其在油氣發(fā)現(xiàn)及卡準取心層位上的運用;針對性突出應用錄井資料進行油氣層綜合解釋中應該把握的幾項原則,總結現(xiàn)場錄井技術及利用錄井資料綜合解釋油氣層的優(yōu)越性和局限性。
【關鍵詞】現(xiàn)場錄井技術;鉆時放大法;MAS錄井儀;卡準取心層位;油氣綜合解釋;評價原則
前言
隨著油田勘探開發(fā)的需求,以及油田勘探開發(fā)對象越來越復雜,傳統(tǒng)、單一的錄井方法既不能滿足當前錄井技術的需要,也不能滿足石油勘探開發(fā)、快速準確綜合解釋油氣層的需要;面對兩方面的需要,在現(xiàn)場錄井通過不同的井別優(yōu)選錄井設備,充分利用各項資料綜合分析進行油氣層綜合解釋原則,并在使用PDC鉆頭鉆井情況下地質錄井取心層位卡準及油氣發(fā)現(xiàn)上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而提高了油氣層綜合解釋的快速性和準確性。
1.現(xiàn)場錄井技術
現(xiàn)場錄井的基本任務是取全取準各項資料、數(shù)據,及時掌握井下地層層序、巖性,初步掌握鉆遇地層的含油、氣、水情況,為油氣田勘探和開發(fā)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資料;而且現(xiàn)場錄井具有成本低、簡便易行、了解井下地質情況及時、資料的系統(tǒng)性強等優(yōu)點。因此現(xiàn)場錄井在油氣發(fā)現(xiàn)上具有顯著重要性。
1.1 根據不同井別,針對性優(yōu)選錄井手段,確保油氣發(fā)現(xiàn)
隨著PDC鉆頭技術的廣泛運用,縮短了鉆井周期、為鉆井增加了經濟效益;但PDC鉆頭對地層獨特的切削及研磨作用,造成鉆屑細小、混雜、代表性差、砂巖和泥巖之間鉆時變化不明顯或幾乎無變化,難以從常規(guī)曲線和巖屑上判斷地下巖性,熒光定級,恢復錄井剖面;從而影響巖性歸位、錄井油氣發(fā)現(xiàn)率等,使錄井剖面符合率下降,油氣層評價解釋困難。面對上述技術難點問題,在Y井使用PDC鉆頭鉆井的施工中,通過準確實測巖屑遲到時間、細致觀察巖屑、觀察槽面顯示,充分運用特征層及“鉆時放大法”,并結合MAS快速錄井儀記錄的全烴值,來綜合判斷地層巖性和發(fā)現(xiàn)油氣顯示,最終達到了提高錄井剖面符合率、完鉆層位卡準及油氣層快速評價解釋的目的,真正實現(xiàn)了PDC鉆頭下地質錄井技術與鉆井技術的同步發(fā)展。
1.2 及時發(fā)現(xiàn)地層變化、決定了卡準取心層位
在油田勘探開發(fā)中,巖心是研究地層巖性、物性、含油性等各項參數(shù)所必需的第一手資料,能客觀實際地反映地下巖層特征。因此,巖心錄井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錄井技術。由于鉆井取心的不可逆性、高成本及地下地質條件的復雜多變,決定了卡準取心層位的重要性。例如:T井的施工中,設計要求在E1f3和E1f2+1見油跡及油跡以上級別鉆井取心,且設計只斷缺阜三段中部地層。實鉆發(fā)現(xiàn)鉆遇地層與設計明顯不同,還斷缺下部阜二段七尖峰地層,為完成設計要求,現(xiàn)場錄井技術人員及時重新預計取心目的層深度,充分利用鉆時、巖屑、氣測資料分析;在鉆至井深1890.32m時,鉆時明顯變快,停鉆循環(huán),見油砂且氣測異常,起鉆取心,在14.73m的巖心中獲7.77m的油砂。該井成功的關鍵在于及時跟蹤地層,發(fā)現(xiàn)阜二段頂部標準層被斷缺,從而獲取了主力油氣段的巖心資料,為該區(qū)塊地質研究及評價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
2.油氣層綜合解釋
油氣層綜合解釋,就是利用巖屑、巖心、綜合錄井(氣測)、地球化學、定量熒光、測井、地震、構造等資料進行的綜合分析和評價。目前油氣層綜合解釋的方法、技術很多,既有傳統(tǒng)的圖版法,又有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神經網絡、專家系統(tǒng)等方法。但是,很多理論上不錯的方法,實際應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我認為其主要原因在于沒有系統(tǒng)、綜合地去考慮問題,沒有應用地質資料綜合分析;無論用什么具體方法綜合解釋,以下幾項原則在油氣層綜合解釋中是應該把握的。
2.1 綜臺性原則
受系統(tǒng)及偶然誤差的影響,各種單項資料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僅依靠單一資料很難對其含油性做出準確評價,需要綜合考慮各項資料進行全面分析。在此過程中充分考慮眼見為實的巖屑、井壁取心等錄井資料,不但可對其含油氣豐度做出準確描述,而且對同一儲集層油氣水的縱向分布范圍也易于劃分,從而得到一個較為準確的結論。例如,H井在井段2598.00—2600.00m,巖屑、井壁取心證實本段無油砂;測井解釋為油層。綜合考慮各項資料后,為防止漏失油層,綜合解釋為可能油層;并建議對該層試油,以驗證儲層產液性質,試油結論為水層。
因此,在進行油氣層解釋時,一定要考慮到綜合性原則,防止因過分依賴某一單項資料而造成片面性失誤。
2.2 針對性原則
各種錄井資料均有其技術優(yōu)勢和不足,在解釋過程中應針對不同儲集層物性、不同原油性質,合理利用各種單項資料進行針對性評價,會降低綜合解釋誤差。例如:G井在井段3099.50~3104.00m,巖屑錄井為油跡粉砂巖,井壁取心為油斑粉砂巖,槽面無顯示;氣測全烴從0.204%升高0.724%,組分不全,氣測解釋為油干層;地球化學未分析;測井解釋為油層;綜合解釋時考慮到該區(qū)屬于低孔、低滲透,儲集層物性差異大比較隱蔽,槽面少見顯示或沒有顯示,氣測值雖較低,儲集層中的油氣主要殘留在巖屑中,所以解釋時側重的資料為巖屑、井壁取心、測井資料,綜合定性為油層。該井壓裂后測試日產油9.21m3,日產水3.41m3,壓裂后對比產量資料及儲層流體性質資料,解釋結果與試油結果一致。地層壓力系數(shù)1.07,屬較為典型的三低(低壓、特低孔、超低滲)儲層。所以在對此類儲集層綜合解釋時,我們應充分考慮到巖屑、井壁取心、測井等資料。
2.3 相對性原則
在現(xiàn)有的技術條件下,不可能設計出理想的、同時滿足各種情況需要的油氣層評價模版,而通過對埋深、地層壓力、儲集特征、成藏條件及鉆井條件相近的油氣層進行比較,則可以對目標層的評價起到很好的輔助作用。具體評價時,要注意加強層內、層間和井間3個層次的對比工作。
3.結論
現(xiàn)場錄井技術能直接實時反映井下地質構造、含油氣情況和鉆井工程等方面數(shù)據,因此具有獲取信息及時、多樣、分析解釋快捷的特點,是其它勘探技術無法取代的。但是單項錄井技術卻不能完成油氣顯示儲集層各項參數(shù)定性、定量描述,單項錄井參數(shù)也不能對油氣層進行有效評價;同時地質、氣測、灌頂氣等現(xiàn)場錄井資料錄取具有唯一性和不可重復性。測井曲線有問題可以重測,錄井采集資料是不可重復的,一旦資料存在問題就可能影響資料解釋質量,因此現(xiàn)場錄井技術人員不只需要高度責任感,而且需要過硬的專業(yè)技術技能。
錄井解釋擁有第一手的錄井資料,可以在現(xiàn)場多次觀察巖心實物物性、含油、含水性,更直觀感性地認知儲集層含油或含水現(xiàn)象,分析評價手段較直接。但單一錄井技術受地質條件、人為因素、儀器本身、鉆井工藝等因素的影響,獲取的參數(shù)不一定完全準確。因此,利用單一錄井資料進行油氣層解釋,可能導致解釋成果與試油結果的符合率低,所以綜合解釋時應充分發(fā)揮各錄井優(yōu)勢參數(shù),并結合其它方面資料對儲層進行全面、準確的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金秀玲.儲集層評價.石油工業(yè)出版社,1999年
作者簡介
陳金海(1981-07),男,漢,四川威遠人,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石油地質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