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恰木薩水電站是葉爾羌河下游河段梯級水電開發(fā)方案的梯級之一,為閘壩引水式水電站,采用無壓引水隧洞+引水明渠的引水式開發(fā)。為合理確定閘址,準確、全面的分析了上、下閘址的工程地質問題并進行了比選,為閘址選擇提供了地質依據,在峽谷河段的閘址選擇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關鍵詞】水電站;閘址比選;工程地質
恰木薩水電站工程閘址位于喀群水利樞紐上游約20km霍什拉甫鄉(xiāng)附近,閘軸線長度約1000m,引水線路及發(fā)電廠房布置于左岸,攔河閘閘前水位1550m,壓力前池水位1545.0m,電站尾水位1480m,電站最大水頭70.0m。工程等別為Ⅲ等中型工程。本階段擬選了上、下閘址二個比選方案,二閘址相距約350~520m。
1、區(qū)域地質條件
1.1地形地貌
恰木薩閘址位于葉爾羌河下游霍什拉甫鄉(xiāng)附近河谷內,河谷呈“U”型寬谷,河谷底部寬度700m左右,主河床偏蝕左岸,河流呈彎曲型,漫灘、心灘發(fā)育,兩岸不對稱,左岸為相對高度約60m左右近直立的陡壁,為Ⅴ級基座階地;右岸為相對較為平緩的河灘和Ⅰ、Ⅱ級階地。
1.2構造穩(wěn)定性
工程區(qū)處于鐵克力克陸緣地塊,西距鐵克力克斷裂約10km,基巖為大厚度的第三系上新統(tǒng)阿圖什組~第四系下更新統(tǒng)西域組(N2a~Q1x)礫巖,地層產狀355°NE∠48°,據本次區(qū)域地質調查,閘址區(qū)范圍未發(fā)現(xiàn)區(qū)域性大斷裂通過,閘址地質測繪未發(fā)現(xiàn)有斷裂構造分布,節(jié)理裂隙不發(fā)育。
1.3水文地質條件
閘址區(qū)地下水類型主要有兩類:一類為河床沖積砂礫石層中的孔隙潛水;另一類為基巖裂隙水。
孔隙潛水:分布于現(xiàn)代河床、漫灘及Ⅰ級階地沖積砂卵礫石層內?,F(xiàn)代河床內地下潛水埋深0.6~1.2m,略低于河水位,主要受河水補給,水位隨河水位變化,水量極為充沛。
基巖裂隙水:閘址區(qū)基巖裂隙不發(fā)育,裂隙水貧乏,主要受大氣降水及冰雪融水的補給,向最低侵蝕面——河谷排泄。據鉆孔地下水觀測成果,平枯水期兩岸基巖裂隙水水位1837.36~1837.63m,略高于河水位1836.95m。
2、閘址工程地質條件
擬選了上、下閘址兩個比選方案,上、下閘址相距約350~520m。
2.1上閘址工程地質條件
上閘址位于艾呀河溝口上游約100m處,河流走向110°,河道縱坡5‰左右,河谷呈寬“U”型,谷底高程1542.0m左右。閘址處現(xiàn)代河床寬約870m,為河床相對狹窄處,正常蓄水位1550m高程時,河谷寬約970m,兩岸發(fā)育Ⅰ、Ⅱ和Ⅴ級階地。河谷左岸為階地前緣礫巖陡坎,坎高60m左右,近直立,自然狀態(tài)下,岸坡穩(wěn)定;以上為Ⅴ級階地前緣斜坡,自然坡度60~80°,邊坡穩(wěn)定;局部受河水掏蝕作用,在坡腳處常形成一些空洞,空洞水平方向深度一般5~10m,垂直高度一般3~5m,局部達8m以上,使臨河階坎形成倒坡,在風化卸荷作用下,可能形成小型崩塌。河床覆蓋層可作為閘基,建議進行全斷面防滲,覆蓋層內孔隙潛水對普通水泥具結晶類硫酸鹽型中~強腐蝕,須采取防腐處理措施。右岸岸坡平緩,自然狀態(tài)下,岸坡穩(wěn)定。
2.2下閘址工程地質條件
下閘址位于上閘址下游約350~520m的艾呀河出口下游側,河流走向99°,河道縱坡5‰左右,河谷呈不對稱寬“U”型,谷底高程1540.0m。閘址處現(xiàn)代河床寬約680m,為河床相對狹窄處,正常蓄水位1550m高程處,河谷寬930m,兩岸發(fā)育Ⅰ、Ⅱ和Ⅴ級階地,其中,Ⅰ、Ⅱ級階地主要分布于河右岸,上覆厚3~5m的洪積粉土層。Ⅰ級階地階面高程1856.0~1858.5m;Ⅱ級階地階面高程1872.0~1875.0m;Ⅴ級階地階面高程1895.0~1897.5m,左岸坡為礫巖陡坎,近直立。
左岸岸坡走向99°,為Ⅴ級基座階地前緣陡坡,坡高60m左右,基巖裸露無大的邊坡穩(wěn)定問題。但礫巖抗沖蝕能力較差,建議采取防護措施。右岸岸坡平緩,自然狀態(tài)下,岸坡穩(wěn)定。
3、閘址工程地質條件比選
上、下閘址距離較近,處于同一地質單元,河谷均呈寬“U”型,巖性條件相同,層理不明顯,裂隙不發(fā)育,閘址無斷裂構造分布,地形地質條件差別不大。具體工程地質條件比較見下表。
上、下閘址右岸均有村莊及家田分布,均存在浸沒問題,浸沒范圍基本相同。從地貌上看,上、下閘址區(qū)別在于分布在艾呀河上、下游側,上閘址右閘肩深入村莊較多,占地多,下閘址相對占地較少,綜合比較認為,下閘址工程地質條件優(yōu)于上閘址。
4、結語
閘址選擇是水利水電工程的關鍵問題,閘址以選在峽谷河段居多。恰木薩水電站工程初選上、下兩閘址進行比選,上閘址河谷相對狹窄,兩岸基巖裸露,河床覆蓋層以沖積砂卵礫石為主,無地震液化問題,工程地質條件優(yōu)于下閘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