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植物是園林不可或缺的元素,其色彩在園林空間中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植物色彩;園林景觀;應用
植物是園林不可或缺的元素,其色彩在園林空間中具有重要意義。從其色彩心理意義上而言,植物色彩給人以自然的親和感,從視覺而言,綠色是植物的代言色,而植物的綠又千變?nèi)f化,或深或淺,或濃或淡,存在明度及色相上的差異,還包括色彩豐富的彩葉植物及花卉色彩。從植物自身生理特點上而言,存在著明顯的氣候與季相差異,如南北方植物的不同,四季植物色彩變化。從植色在園林空間的景觀地位上而言,如空間的設計上是以植物為主,或是建筑及其它景觀元素為主體,而植色只是從屬和補充。園林空間的色彩配置設計要充分綜合考慮以上四方面因素,確定明確的色彩基調(diào),提現(xiàn)出豐富的色彩對比變化,如以植物對主要景觀的空間則要根據(jù)植物開花期的色彩變化和結果期的色彩點綴并能緊密結合及與周圍植物、建筑、設施等元素“收四時之爛漫”達到色彩的整體調(diào)和與豐富變化的色彩審美效果。
一、植物色彩設計原理
植物是自然界中的一個部分,它的色彩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葉片與花朵的變化上;葉片與花朵的顏色是遵循自然界的法則所形成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見它們富余變化的姿態(tài),同時也為我們的造園設計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具體來說可以分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原理:
1.1物理性原理
最早對色彩進行科學定義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他通過三棱鏡將太陽光分為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見下表)。并且延用至今。在物理學上,光與色密不可分,上述的這七種色彩實際上是通過紅、綠、藍三種不同的光波混合而成,光的波長和振幅兩個物理屬性決定色彩的色相、明度與純度。除了光自身的基本屬性外,任何物體對光多具有吸收、透射、反射和折射的作用,與色光不相同的物體反射不相同的色光,這種與不同物體具有的不同反光曲率,物理學上定義為色素。因此植物本身也不能例外,我們?nèi)庋鬯吹街参锶~片所呈現(xiàn)的各種顏色,其實是色光本身與植物體共同作用的結果。例如,同樣綠色的葉片,因為自身吸收和反射光的反映差異,就展現(xiàn)出不同層次的綠色效果。
1.2生物性原理
植物體之所以能夠呈現(xiàn)復雜的色彩變化,除了普遍存在的物理屬性之外,還決定于它們本身是有生命的生物體。如果說物理學原理是植物色彩變化的客觀原因話,那么生物學因素就是主觀原因。大部分植物的葉片在春、夏展現(xiàn)綠色,而一些植物在秋季展現(xiàn)出橙色、黃色或紅色,這些變化主要是由于植物體內(nèi)的葉綠體產(chǎn)生的作用。通常情況下,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比率是1:8,因此大多數(shù)葉片呈現(xiàn)綠色。但是到了秋季,有些植物變成了黃色葉,這是由于葉綠體中的類胡蘿卜素隨著氣溫的下降、分解速度緩慢、含量相對較多所致;而另一些植物的紅色葉則是由于花青素與葉綠素的相互消長作用所形成的。因為植物種類繁多,不同物種葉片色彩變化的速度也有所不同,這直接取決于不同物種葉綠素喪失的比率。
1.3色彩性原理
色彩學原理最初在繪畫上得以應用。現(xiàn)在,色彩學原理普遍運用在各種各樣的設計門類中,并且取得了很好效果。根據(jù)色彩的物理學屬性,一般將色彩區(qū)分為色相、明度和飽和度。色相是指色彩在可視光譜中的位置;明度是色彩的明暗程度,明度越高色彩看上去越輕越亮,明度越低色彩感覺越重越暗;飽和度是指色彩的鮮艷或濃烈程度。其次,將色彩劃分為兩個主要的基調(diào)-冷色調(diào)和暖色調(diào)。冷色調(diào)是指光度和色度弱的色相,如青、青綠、藍、藍紫等,暖調(diào)則是指以紅色、黃色或者以這兩種顏色為主調(diào)的色彩,給人產(chǎn)生溫暖的感覺。另外,色彩還有補色與對比色之分。通常將兩種可以明顯區(qū)分的色彩,定義為對比色。比如黃和藍、紫和綠、紅和青等;補色是指在色譜中原色和與其相對應的間色所形成的互補關系。例如紅與綠、橙與藍、黃與紫就是互為補色的關系。在植物的色彩設計時,選擇適當?shù)奈恢们‘斶\用補色,不僅能加強色彩的對比,拉開距離感,而且能表現(xiàn)出特殊的視覺對比與平衡效果。
二、植物色彩搭配建議
2.1植物色彩直補色、鄰補色對比配置
在受光的亮綠色草地上或淺綠色落葉樹前面,配置大紅的花木,亦能得到鮮明的對比。如“草地上配置大紅的碧桃,大紅的紫薇等都能得到好的對比效果,但是大紅花卉與暗綠的常綠配植或與背光的草地、樹叢結合,最好加上大量的白花,則能使對比活躍起來。
在花木配置中、除補色對比外,應用鄰補色對比亦能得到活躍的色彩效果。如:凡同時開花的金黃與大紅,大紅與青色、橙與紫的花卉等。
2.2植物類似色的配置
在植物色彩搭配中,要注意使園林植物的色彩富于變化。在花卉中,如金盞菊有橙色與金黃色,如果單純栽植大片橙色金盞菊或金黃色金盞菊,就缺乏對比和色彩層次變化,如把兩者混合起來,則色彩就顯得活躍許多。
綠色觀葉植物中,葉色的變化也是十分豐富的。在草本植物中如:萱草的葉色是黃綠色的,天鵝絨則綠中帶黃;木本植物中,一般落葉闊葉樹為黃綠色,常綠闊葉樹為有光澤的暗綠色,常綠針葉樹為暗綠色。但其中又有不同,如落葉闊葉樹中,懸鈴木為黃綠色,鉆天楊則為深暗綠色等,所以,在搭配上,必須注意其細微的變化,布局中最好使用一系列具色相變化的綠色植物,使其在構圖上具有多層次的視覺效果。不同的綠色調(diào),在設計上也各有其作用。不同色調(diào)的綠色,可以突出景物,在重復出現(xiàn)中達到統(tǒng)一。
2.3在布局中,宜以中間綠色為主、其它色調(diào)為輔
在植物色彩組合中,無明顯傾向性的綠色調(diào)能象一條線,將其它所有色彩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在布局中應以綠色為主,其它色彩為輔?;ㄉ颓锷梢宰鳛閺娬{(diào)色,如紅色、黃色、粉色等都能為一個布局增添活力和興奮感,同時吸引觀賞者注意設計中的某一重點景色。但色澤艷麗的花朵如果布置不適,大小不合,就會在布局中喧賓奪主,使植物的其它觀賞特性黯然。色彩鮮明的區(qū)域,面積要大,位置要開闊并且日照充足。因為在陽光下比在陰影里可使其色彩更加鮮艷奪目。不過,如果慎重地將艷麗色彩配置在陰影里,艷麗的色彩能給陰影中平淡無奇帶來歡快、活潑之感。
2.4配置色彩組合,應與其它觀賞特性相協(xié)調(diào)
在植物配置中,色彩應在設計中起到突出植物尺度和形態(tài)的作用。如:一株植物以大小或形態(tài)作為設計的主景時,同時也應具備奪目的色彩,以進一步引人注目,鑒于此特點,在設計時,一般應多考慮夏季和冬季的色彩,因為它們占據(jù)著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ǘ涞纳屎颓锷m然豐富多彩,令人難忘,但好景不長,僅持續(xù)幾個星期。因此,對植物的取舍和布局,只依據(jù)花色或秋色來布置,難免有失于片面。
2.5月光下植物色彩的搭配
在月光下,紅花變?yōu)楹稚?,黃花變?yōu)榛野?,白花則帶著青灰色,淡青色和淡藍色的花卉則比較清楚。所以,在以晚上觀賞為主的夜花園中,應該多用色彩亮度較強,明度較高的花卉,例如:淡青色、白色、淡黃色的花卉。由于在月光下花卉的色相不可能豐富,為了使月夜景色迷人,豐富色彩搭配,最好多運用具有強烈芳香的植物,如臘梅等。
三、總結
充分認識到植物色彩在園林景觀中的重要性并加以利用,從而設計出更人性化的的園林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