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本文主要談一下如何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
閱讀,是小學生學習語文的很重要的一種學習方式,小學生自身的閱讀能力與習慣,嚴重影響其對文章所表達內容的理解和情感的熏陶。但是,深處農村的孩子們,相對城市的孩子閱讀面就比較狹窄,平時家長為其買的課外書也比較少,對課外讀物的投資相對城市的孩子也比較少,大部分孩子沒有更好地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資料,導致了很多學生偏科現象特別嚴重,孩子學不懂了就越來越不愛學了。因此,為了提高小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小學生作文寫作水平,豐富孩子的學習內容,對于身處農村的孩子們,我覺得在班級里開辟“讀書角”是一個簡單可行又易行的好辦法,學生可以將自己家里的課外書拿到學校然后進行編號,互相借閱閱讀,這樣既為學生提供大量相關讀物,也能拓寬學生視野,讓他們通過課外去閱讀,來促進她們的閱讀能力,增長知識,陶冶身心,提高寫作能力。這也是一種比較好的值得提倡的好方法,尤其比較適用于農村的小學去實踐,孩子們把各自的書拿來交換,就相當于自己有了更多的書可以學習和交流!然后除了自己的書互相交換來看,學生還可以去學校的圖書館借閱圖書來看,這樣在很大程度上就為學生提供了閱讀的材料。
一、明確閱讀的目的,認清閱讀的作用。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喜歡閱讀,是覺得閱讀和自身的素質,能力沒有什么瓜葛,總覺得是八竿子打不著的事情,實際上,一個人的閱讀水平決定了一個人的素質,能力!曾記得歐陽修有這樣一句話:“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這就是讓小學生要懂得閱讀不僅能學到知識,而且讓讀書的人能從書中懂得更多的如何為人、處世的道理,以及讓一個人樹立正確的道德風范、積極向上的精神境界、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豐富自己的知識,一個人若想擁有高尚的道德品質、文化修養(yǎng),和諧的人際關系,就要多讀書,讀好書。冰心曾經說過:一個人從小就應該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可見讀書對一個人的生活乃至生命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本好書,就好比自己忠實的朋友,好像是自己隨時想去就去的故地,更是自己最好最貼心的老師。讀好書既能夠讓自己增長知識,又能夠清洗自己的心靈,讓自己擁有心胸坦蕩的情懷,樂于進取,勇于拼搏的意志。
因此,閱讀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一個人從小就應該養(yǎng)成多讀書讀好書的習慣,而不是等到自己想讀書的時候再隨手拈來一本書略微翻翻,這個時候恐怕更多的心思是在如何做好工作如何更好地生活如何改善生活上面,而并不是認真讀書上了吧?所以說讀書的習慣是必須從小就要養(yǎng)成的,現在新課標規(guī)定要注重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的確,從小對學生進行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也是身處農村小學以及學生迫在眉睫的事情。
二、學會閱讀的方法,專心致志去讀書。
人常說:教之有法,學之有道。任何學習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這是一個漫長而美好的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積累知識,豐富思維,提高能力,培養(yǎng)品格性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這就是說“閱讀”的過程并不是把書拿來一看了之,“閱”讀要求自己在看的同時,借助字典、詞典,真正看懂、理解文章的具體內容?!白x”有誦讀、默讀、瀏覽之分,但重要的是明確文章的真正含義和文中所表達的感情。這就是要求學生在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強化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朱熹曾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這就是說在讀文章的時候自己一定要讀懂,明確作者寫的文章內容和所表達的感情。做到真正的讀懂文章,與文章的思想融為一體,將別人的文章學習并能夠有將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的能力!
三、家校配合,“悅”讀無窮
小學生的自制能力比較差,在學校里常常要在老師的引導下積極主動地閱讀各類書籍,然而,到了家里,容易受到電視、游戲等影響導致課外閱讀的連續(xù)性和時間效率性無法得到有效保證。所以,老師應該尋求與家長配合共同建立一個學校加家庭的閱讀氛圍機制。鼓勵家長們配合,在家里規(guī)劃建立一個閱讀的小空間,這個小空間由學生和家長自己商量設計布置,如包括書柜、花卉、貼圖等等;鼓勵家長參與自己孩子的閱讀計劃,每天用半小時左右時間進行相互的聽讀,講見聞,欣賞優(yōu)美散文,分享閱讀心得。通過家長的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典范,這樣,學生感覺的“孤獨、枯燥無味”的閱讀也會變得津津有味、樂趣無窮了。而家長與孩子的感情也會在交流中得到加深、得到升華。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蔽覀儜撨B接各種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之形成一個良好的習慣:讓書籍的陽光照亮他們的生活,用書籍的翅膀帶動他們的智慧,以書籍的濃厚底蘊塑造他們人文素養(yǎng),陪伴其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