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從對英語專業(yè)基礎寫作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分析出發(fā),結合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的的學習特點,分析了教師在英語基礎寫作過程中的作用,提出對于教師教學策略的可行性分析。
【關鍵詞】英語基礎寫作;教師;策略;寫作模式
一、引言
相比于輸入技能型教學,英語專業(yè)基礎寫作的輸出型教學在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的教學課程中的難度是比較高的。在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的不斷深入研究基礎之上,對于寫作教學策略的研究也成為了研究的熱點之一。各種不同的外語教學理論均從各自的角度出發(fā)提出了對于寫作教學的不同觀點。
二、英語專業(yè)基礎寫作教學現(xiàn)狀的問題分析
國內(nèi)目前的英語專業(yè)基礎寫作部分的教學方法仍然沿用了傳統(tǒng)的形式法教學的基本模式,即特別強調(diào)了語言在寫作過程中的重要性,注重文章的基本形式,要求學生根據(jù)不同文體來劃分固定段落,并且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段來表達。這樣的基本教學的特點是從強調(diào)語言運用基本素材的基礎上來教學,但是忽視了語言表達所承載的思想性內(nèi)容,從而導致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過多的吸收了對于寫作形式上的構建內(nèi)容,而失去了對于寫作題目的思辨性分析,甚至于在國內(nèi)高校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了萬能式作文模式教學,即“模版式”教學。在這樣的教學方式指導下,學生能夠感受到的對于文章構建的框架性內(nèi)容,但是缺乏內(nèi)容去填充這樣的框架,因而失去了寫作在表達思想上的真正作用。
寫作是人類語言運用的較高層次的理解和運用,要求不僅要能夠理解語言的基本意思,并且要能夠運用該語言自身所擁有的基本語法規(guī)則來對于語言素材進行不同的加工和處理,從而能夠準確運用該語言來表達自我的思想內(nèi)容。從這個角度出發(fā),一味的強調(diào)寫作模版式的教學將不能從根本上讓學生感受到語言在輸出角度的樂趣,也就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和能力。
三、對于英語專業(yè)基礎寫作教學策略選擇的建議
針對以上對于英語專業(yè)基礎寫作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分析,筆者認為首先教師應加大對于英語思維方式的訓練,給予學生在思辨性方面材料,并在課堂上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加以分析,通過對于基于正反兩個方面的基本問題的分析,讓學生能夠樹立一個對于事物正確認識的角度,能夠從事物多樣性的角度對于事物的合理性給予正確分析,而不是從單一角度來認識事物,只是給出正確或錯誤的表達,從而失去了對于事物全方位的分析。從這個教學,筆者建議能夠引入西方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模式,基于對事物基本信息的分析,采用哲學上“揚棄”的觀點,從不同角度對于事物基本信息進行從新理解和定位,并且從事物自身的文化角度和寫作者自身的文化角度來理解事物。同時,利用邏輯學的基本知識,在對于學生基本邏輯知識教學基礎之上,在語言表達中理解邏輯規(guī)律,從而能更好的、更清楚的表達自我的思想內(nèi)容。同時,基礎階段英語專業(yè)學生所存在的詞匯量不足、詞匯使用習慣用法不熟練和語法知識不扎實的基礎性問題會制約學生在表達思想時的語言運用,建議教師在課堂授課時加入范文講解和示范性教學。選擇西方原汁原味的思辨性文章,通過對于文章遣詞造句方面的講解,系統(tǒng)訓練來擴大詞匯量,豐富學生在詞匯選擇和詞匯搭配上的理解能力,能讓學生在理解文章內(nèi)容基礎之上掌握對于詞匯的基本運用,并且通過學生的自我模仿寫作的方式,在學生自己的文章中使用單詞的過程加深了學生對于詞匯的運用和理解。與此同時,加強學生的語法知識訓練,通過有針對性的語法基本功訓練,強化對于基本語法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尤其是對于句法概念的理解,增強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強化了語言基本功。在評析范文過程中,教師應注重語篇整體的分析,加強語篇表達在連貫和銜接上的分析和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語篇整體意識,在段落構建上能超越句子的角度,從段落內(nèi)容框架上來寫作段落和篇章。
并且,國內(nèi)外研究表明,中國學生在進行英語寫作時具有明顯的雙語特征,尤其是低年級學生在進行寫作時不能很好的控制思維活動,習慣于用自己的母語思維方式對于英語信息進行從新加工和處理,然后再逐字逐句地翻譯成英語。這樣寫作的結果就是用英語寫出了一篇中文作文,雖然形式上是用英語表達的,但是對于以英語為母語的人而言,這是一篇不能被理解的英語文章。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建議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對于學生更多給予啟發(fā)式教學的方式,結合不同題目,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空間,強調(diào)多角度、多側面的思維方式,摒棄單一觀點的思維方式,能讓學生超越自身知識框架的局限來思考。同時,幫助學生在靈活運用英語基本語言素材和語法規(guī)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開展英漢兩種語言系統(tǒng)的對比研究,盡量讓學生掌握英漢語言兩種思維方式的轉換規(guī)律,在對比過程中學習英漢語詞的內(nèi)涵,區(qū)分英漢兩種語言詞匯的基本語義差別、修辭方式上的運用差異、基本句法的構建規(guī)則和兩種不同語言的篇章結構,以達到用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來呈現(xiàn)思想內(nèi)容。
傳統(tǒng)的寫作教學過程包含了遣詞、造句、組段和成篇四大基本元素,強調(diào)了寫作形式上的完整性,但是從內(nèi)容角度出發(fā)的教學應該改變這種形式教學模式,而選擇內(nèi)容型教學的方式,包含整體構思、觀點分析、論據(jù)支撐和成篇立論的英語寫作新模式。教師在設計寫作教學任務時,盡量從思辨輸出的角度來設計學生的寫作題目,結合學生的興趣和社會熱點話題,盡量避免帶有文化交叉性理解誤區(qū)的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在容易產(chǎn)生基本觀點立場的基礎上,對于題目給予更深層次的分析,讓學生的所容易產(chǎn)生的觀點處于可被駁斥的階段,給予 學生更多自我更新觀點的空間,避免學生陷入單一觀點的模式。
四、結束語
通過學生對于篇章段落的綜合訓練,在強化學生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結合批判性思維的基本能力訓練模式,深入理解英語思維方式的特點,綜合運用邏輯學基本知識,最終能讓學生寫出內(nèi)容完整、層次分明、邏輯清楚的篇章。
參考文獻:
[1] Krashen,S.D.The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 Pincas,A.Teaching English Writing[M].London:Macmillan,1982
[3] Williams,Jessica.Teaching Writing in Second and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s[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