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學時期是大學生良好人際關系和走向社會化的重要階段,也是大學生人格塑造和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應看到大學生在人際關系上存在的諸多問題及這些問題給大學生學習與生活帶來的危害,并及時提出適當有效的對策,以改善大學生的人際關系。
【關鍵詞】大學生;人際關系;特點;問題;對策
大學生具有良好的人際關系不僅能夠提升自身素養(yǎng),塑造人格魅力,增強與人協調溝通能力,提高學習與生活質量,更是保證校園和諧安定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探究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且提出解決對策,促使大學生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的特點
(一)交際模式立體化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發(fā)展和科學技術的提高,使當代大學生改變了以往交往模式的單一化和傳統(tǒng)化。尤其是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和普及,對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模式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具體表現在大學生視野的開拓和越來越迫切的交往需求。就使當代大學生突破只與親人、老師和同學交往的限制,更多地利用自身條件與社會各界不同人士進行交流,形成了新的立體化的人際交往模式,對當代大學生的自身發(fā)展和提高具有很大的幫助。
(二)交際范圍擴大化
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特點還表現為交際范圍的擴大化。由于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和時代的不斷變化,大學生的性格品格也隨之發(fā)生相應的變化,這種變化體現在大學生人際交往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當代大學生在人際交往的選擇上不再過分的注重共同的興趣愛好和行為習慣,而是多了一份包容和理解,除去原則性的問題,他們能夠充分協調溝通,以達到一致見解,這樣,他們的交際范圍就明顯的擴大了。
(三)交際方式多元化
以往高校學生的人際交往方式主要依靠書信以及電話,還有些大學生將“飯桌”作為一種與他人溝通感情的重要方式。而現今,伴隨著手機通訊以及網絡迅速發(fā)展和廣泛普及應用,出現了QQ、微信、微博、MSN等網絡虛擬聯系形式。同時,高校開展實踐活動趨向多元化,更加富有層次性和趣味性。這樣,為大學生人際交往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增加了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多元化方式。
二、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在交往中心理發(fā)展不完善
由于大學生缺乏社會實踐經驗和人生經歷,導致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并不完善,思想不成熟。首先,生活條件的提高、性格的差異、交往過于頻繁等因素的存在,使大學生之間在交往中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矛盾和沖突,這些都不利于大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并且會導致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消極的態(tài)度和行為。其次,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還存在較大的易變性,更換好友的速度較快,有時也可能因為一點點小事就互不理睬,思想和行為極不成熟。
(二)大學生在交往中集體觀淡化
大學的學分制和分散式座位坐法,改變了大學生一直以來的班級概念,使大學生的集體觀淡化。很多大學生出現了脫離班級組織的狀況,甚至出現“拉幫結伙”的現象。同時,在班級內還存在著城市和農村學生性格差異過大的現狀。這些因素造成了部分大學生性格散漫,不能嚴格要求自己,不積極參加班級活動,不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大學生只有在人際交往中有較強的集體觀念,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
(三)大學生在交往中自我調適能力趨于下降
當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一定問題,有些大學生還有嚴重的交往心理障礙,而且在遇到問題時,并不能進行及時的自我調適和找到解決的辦法。人際關系在當代大學生的生活中越來越重要,所占生活比例也越來越大,因此,人際關系問題處理不當將會成為大學生學習與生活中的嚴重阻礙,加之自我調試能力的下降,人際交往問題將給大學生帶來極大心理困擾,增加大學生的心理負擔。
(四)大學生在交往中呈現功利主義
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發(fā)展和一些社會上的功利現象,給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帶來極大影響。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已經向世俗化和功利化方向逐漸發(fā)展。在大學生的人際交往中,經濟方面的交往越來越多,同學、朋友之間互相請客已成為一種重要的交際方式,使大學校園內逐漸形成一種以經濟條件和利益關系作為選擇人際交往對象的首要因素。這不僅影響了大學生自身的發(fā)展,更不利于和諧美好校園的構建。
三、改善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的對策
(一)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市場經濟觀和價值觀
隨著時代的變化發(fā)展和大量外國文化的涌入,大學生的市場經濟觀和價值觀也隨之發(fā)生變化。為了引導大學生樹立科學的的市場經濟觀和價值觀,就要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糾正其功利主義、個人主義等錯誤觀念,使其認識到這些錯誤觀念給人際交往帶來的嚴重危害。同時,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改變大學生在人際交往中注重經濟交往的現狀,拉近貧富差距,是大學生學會正確看待個人與他人、與集體、與社會的關系,進而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
(二)強化培養(yǎng)大學生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
集體主義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內容,具有較強的團隊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有很多用人單位將是否具有團體協作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作為招聘職員的重要指標。因此,學校應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團隊合作和集體主義教育,使當代大學生清楚人不僅僅是自然人,更是社會人,每個人都應該積極融入社會之中。同時,學校應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促進同學之間的了解與溝通,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與人合作和溝通的藝術和快樂。
(三)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和為人處事能力
目前,家庭教育越來越重要,尤其是在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日益提高的情況下,家長應給與子女正確的教育和引導,不能給與過多的溺愛和過分的保護。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庭教育在大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是必不可少,更是尤為重要的。作為家長,在大學生沒有過多接觸社會的復雜人際關系時,應對其進行引導,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和人際交往能力,塑造其樂觀開朗的性格。只有這樣,才能使大學生真正的學會與人交際,增強為人處事能力。
(四)增強自身素質并積極參與社會交往活動
大學階段是塑造學生性格,培養(yǎng)其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雖然,大學生在生活中已經具有一定的處事能力,并且也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但是在正確教育和引導下,還能有不小的提高和改進。大學生應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積極參加社會交往活動,把所掌握的文化知識和理論基礎充分的運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堅持用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自己,以增強自身的綜合素質,提高人際交往能力。
參考文獻:
[1]高湘萍.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8,9.
[2]劉凌.當代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D].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