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5811(2013)03-0332-01
黨的“十八大”報告中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這是對文化工作提出的期望和發(fā)展方向。博物館在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博物館擔負著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文化、傳播人類知識的重要使命,是重要的教育基地。
在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這種背景下,博物館在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提高民族文明素質,提高文化軟實力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開展社會教育是博物館的重要工作,本文從三個方面淺談如何更好的使博物館成為教育基地,為促進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服務。
一、打造品牌,通過品牌建設樹立形象
1.深挖文物資源,加強文物征集
歷史不再重復,文物可以形象地再現(xiàn)歷史,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安仄妨^”是國家博物館辦館方針中重要的一項。因此,我們更需加強文物的征集和研究工作,豐富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的征集是博物館獲得文物的重要手段,博物館可根據(jù)本館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征集,既要體現(xiàn)藏品的完整性,又要保證其稀缺性,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館藏文物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另外,就是要加強對館藏文物的利用與研究。文物是歷史的見證,只有深刻地揭示文物的內涵并加以利用才能全方位的展現(xiàn)它的價值,如果僅僅將文物保留下來,封存起來,那么它所蘊藏的豐富意義則可能被忽視,它的品牌效應也會打折扣。只有館藏文物被充分利用、充分展示,才能使它們更好的服務于群眾,為促進文化傳承與文化創(chuàng)新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
2.根據(jù)實際需要,推出特色品牌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人民大眾的思想品位、文化素質、關注熱點、文化需求等方面在不斷的發(fā)展和變化,我們要根據(jù)大眾及社會的需求推出一些有特色的精品,通過努力形成特色品牌。
3.豐富展覽內容,塑造優(yōu)質陳列
博物館要創(chuàng)出品牌,必須要制作舉辦一流的展覽,展覽是博物館的主要職能之一,是博物館生產(chǎn)的精神產(chǎn)品,文化市場的競爭呼喚著博物館不斷推出陳列展覽精品。設計上,要針對不同需求,在展覽內容上突出主題,在形式上獨具一格,在手段上靈活多變,如果毫無新意與特色,容易使觀眾感到厭倦。工作中,在高度重視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提高館藏文物展出頻率和展示效果,通過巡展、互展等多種形式,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最大限度的滿足社會需求。總之,就是不斷注入新的內涵,使展覽表現(xiàn)持久的魅力,讓精品展覽深入觀眾感染觀眾。
二、以人為本,針對不同需求做好工作
博物館的觀眾是一個廣泛的概念,遍及社會各個層面,它是由不同的年齡、不同職業(yè)、不同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人員構成,觀眾的需求也是各種各樣的。博物館要想吸引觀眾的興趣,就需要更新觀念、開拓創(chuàng)新,了解觀眾情況,根據(jù)不同人群的特點和需求組織活動和展覽,這樣可使博物館更有生存和發(fā)展空間,更有生產(chǎn)力。
1.抓好為青少年的服務
在參觀博物館的觀眾中,青少年是個非常大的社會群體,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是最重要的一個群體,所以要把對青少年的服務工作放在首位。博物館是一個國家展示人類文明、傳播歷史和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在傳播知識方面具有直觀、生動的特性,是青少年獲取課外知識的理想場所,這是教科書無法比的,所以博物館是青少年的第二課堂。如何更好的發(fā)揮第二課堂的教育作用?
一是通過搞活動、辦展覽為教育服務。除了搞好基本陳列,為教育服務外,還可結合教學內容舉辦一些專題展覽為教學服務。有些課本的內容,如歷史、自然等都可在博物館展覽出來。二是可抓住寒暑假、夏令營等時機,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推出展覽精品,讓國內外有組織的青年團體慕名而來。三是要增強活動的趣味性,寓教于樂,才能提高教育的實效。
2.抓好為大學生的服務
大學生是接受知識較快的群體,提高大學生們的綜合素質是國家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博物館展覽和藏品蘊含著巨大信息量,能讓大學生在增長知識、開拓眼界的同時培養(yǎng)自己的觀察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臨時展覽方面,抓住社會熱點,推出一些與大學生相關的,引起他們共鳴的展覽。在其他方面,也可探索性的形式,如與學校聯(lián)系,請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來博物館實習或招聘大學志愿者,這樣既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公益意識,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也可讓他們通過實踐提高自己各方面能力,認識到自身的價值,增強自己的信心。另外還可請文博專家進校園做講座,更好的進行文化傳播。
3.增加與觀眾的互動
參與是人的本能,在工作中加強群眾的參與性、互動性,有時會有極佳的效果。通過互動,讓展品活起來,使觀眾心靈感受與動手體驗統(tǒng)一起來,縮短與博物館的心理距離,在親自參與中體現(xiàn)學習和發(fā)現(xiàn)的快樂。如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在專門的房間內讓觀眾對不易碎的文物進行親手接觸。優(yōu)秀的陳列不僅在于豐富的文化內涵,也在于它是否能給觀眾帶來愉悅的精神享受。
三、超越自己,為觀眾提供更優(yōu)質服務
服務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對于博物館而言,服務質量的高低對市場形象、經(jīng)濟效益、社會效益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發(fā)揮博物館教育功能也可以說是發(fā)揮博物館為觀眾服務的功能,這就需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以觀眾為本的服務理念。
1.總結過去的成功經(jīng)驗。
多年的工作實踐,使博物館積累了豐富的服務經(jīng)驗,這些都是寶貴的財富。如設置投訴熱線和咨詢電話等,并派專人加以落實;對一線人員進行崗前培訓、定期考核、自查自究,使員工真正做到外塑形象、內強素質。優(yōu)質服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們要為新館的開館做準備,讓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深入人心,在新館開館后,使優(yōu)質文明服務成為一種長效機制。
2.創(chuàng)新服務手段。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只讓觀眾滿意是不夠的,要創(chuàng)新服務手段,完善服務體系,進一步提升博物館的公共服務水平。我們不僅要加強傳統(tǒng)的宣教職能,更要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文化產(chǎn)品和服務,為觀眾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和條件,讓博物館真正成為人民群眾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充分運用信息網(wǎng)絡技術,延伸博物館的傳播和服務功能,通過數(shù)字博物館提升教育傳播和知識普及的能力和水平,為人們提供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間。數(shù)字博物館沒有開關閉館的時間限制,觀眾可隨時瀏覽數(shù)字化的陳列展覽、藏品信息,并且不受地域等條件的限制,極大的方便了觀眾。
3.通過志愿者服務使服務社會化
博物館招聘志愿者,不僅可以增強人力資源,而且可以擴大博物館影響力,在大眾與博物館之間建立起溝通的橋梁,更好的促進博物館服務的社會化。
博物館是一個有效的文化傳播平臺。好好構建這個平臺,以博物館為依托,以文化大發(fā)展大繁榮為目標,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服務活動,發(fā)起一波又一波有聲有色的活動浪潮,將人們吸引到博物館來,使博物館更好的發(fā)揮在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陶冶人們情操,提高民族文明素質中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