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朗讀作為語文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對提高學生語文水平的重要性是毋容置疑的。也正因為如此,在新環(huán)境下,如何把握好朗讀這一重要環(huán)節(jié)就成了語文教師認真思考的大課題。
通過調(diào)查了解,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閱讀的“量”和“質(zhì)”都達不到規(guī)定要求,以至于在中學生中較多存在著語匯貧乏、語病頻生、寫作水平低下的狀況。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是一項綜合工程,它包括社會、家庭、學校等外部條件的制約和環(huán)境影響,還包括學生個人的先天智力因素與后天的主觀努力。在應(yīng)試教育向素質(zhì)教育的轉(zhuǎn)軌并逐步深入的今天,“升學率”的壓力減輕了,可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卻變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語文能力主要包括讀、寫、聽、說四個方面,其中,“讀” 是基礎(chǔ),是前提。讀能使學生增長知識,豐富語匯,領(lǐng)悟為文之道,逐步熟悉并掌握語言運用的規(guī)律?!白x”不過關(guān),寫、聽、說就失去了依托,學好語言就成了一句空話。教語文先抓讀,理所當然。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探索,將其命名為“三讀”朗讀教學法,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生誦讀范文擺在突出地位,盡量做到多讀,會讀,巧讀,使全體學生熟悉課文,重視朗讀,養(yǎng)成習慣,形成風氣,并以此促進讀、寫、聽、說能力的全面提高,這就是“三讀”朗讀教學法的主要內(nèi)容。
這樣做,就突出了范文朗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它不僅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了義務(wù)教育、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也更加重視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使學生在上課時動動腦又動手,成為課堂的主體,而且強調(diào)了朗讀的方法主要應(yīng)是“出聲讀”、“齊讀”,同時指出了努力的目標是培養(yǎng)習慣、形成風氣、全面提高學生的讀寫聽說能力。
而“三讀”教學法的實施分為課前預習、課堂朗讀、鞏固提升三個階段。
課堂教學要騰出時間給學生讀,又要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課前預習便必不可少。為達到理想的效果,我在課前預習的指導上做到了提前布置、指導方法、經(jīng)常檢查,形成習慣。
提前布置就是事先向?qū)W生指明預習的任務(wù),這在剛開始時要特別重視,一定要一課一課的預先布置,以后視情況逐步過渡到以單元為單位統(tǒng)一布置,循序漸進。
朗讀指導需要我們明確告訴學生要先看教材說明,再看目錄,瀏覽課文,了解總體要求,明確學習任務(wù);然后要求讀單元提示,每篇課文的預習提示、訓練重點,最后通讀課文。以達到每個學生都能給生字詞注音釋義,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如記敘文能準確說出記敘的“六要素”,議論文能理出論點、論據(jù)、論證,說明文說出該事物的特征、說明方法、說明順序等)。
日常檢查主要由班長、學習委員、小組長來完成,老師主要采用課堂提問、課后抽查的方法來督導。
這個環(huán)節(jié)我認為是很重要的,只有認真地、持之以恒地抓好課前預習,使之形成習慣,課堂教學中的多讀才有可靠的基礎(chǔ)。
課堂朗讀在方式上,除教師范讀、播放朗讀錄音外,學生的“讀”常用的形式還有默讀、出聲讀、表情朗讀、個人讀、小組讀、全班齊讀,讀全文、讀片斷、復述式讀、背誦式讀、比較讀、分角色讀等。采用什么讀法應(yīng)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授課時數(shù)、教材篇幅、 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及學生情況靈活掌握。我的指導思想是:盡可能安排時間讓學生多讀、多出聲讀。
篇幅較短的詩歌、文言文等一般是以朗讀為主。在疏通大意、講清要點后就讓學生讀,能當堂成誦更佳。篇幅較長的,也盡量擠時間讓學生讀。有的采用 “讀讀議議練練”法,做到“長課短教”;若課時較少,則選讀重點段落或精彩片斷;有的劇本選段,如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則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安東尼奧、夏洛克、鮑西亞等不同角色,朗讀有關(guān)臺詞,聽起來別有一番情趣。
在課堂講講議議回答問題時,也鼓勵學生先讀出與問題有聯(lián)系的句、段,然后靈活“猜”答案,只要學生言之成理,能自圓其說,就予以肯定。語文基礎(chǔ)知識練習的時候要求學生根據(jù)“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的原則,先在課文中找到出處,并劃線做記號。記生字詞做到“四問”:怎么讀、在此處是什么意思、還有哪些解釋、還有什么用法。造句,則先讀出文中范圍,理解詞義,再模仿造句,一題造兩句。
鞏固提升階段我們照樣是強調(diào)“讀”字當頭。學習完一篇或一單元課文后及時復習鞏固,要求至少再誦讀一遍范文后做相關(guān)練習;要求背誦的段、篇要能熟練背誦,并默寫一遍;文中的名言佳句、精彩段落都應(yīng)背誦、摘錄。單元及期末總復習時,要求在通讀課文、全面復習的基礎(chǔ)上抓重點。由于平時做練習時都在課文中做了記號,復習通讀中看到記號引起注意就相當于再做一遍練習。所以,這種不加大作業(yè)量的讀書復習鞏固法學生也樂意去做。老師則主要通過綜合疏理知識點、講解重點、指點復習方法及引導學生互相檢查、糾錯等方式來完成這個階段的教學任務(wù)。
有些學生認為語文不好學,課文讀得再熟,考試也不一定得高分。它不像數(shù)學、物理、英語等學科,通過努力短時間內(nèi)就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也的確如此,究其原因,我認為語文涉及的知識面廣,即所謂“生活處處皆語文”,學好語文“功夫在課外”;語文試題靈活多變,最忌死記硬背;語文水平高低不僅體現(xiàn)在考分上,更多是落實在讀寫聽說能力的綜合表現(xiàn)上,而這些僅靠課堂四十五分鐘是實現(xiàn)不了的。
為此,在實施“三讀”教學法的過程中,還應(yīng)注意處理好如下幾個關(guān)系:
首先是課內(nèi)讀與課外讀的關(guān)系。教材中的篇目文質(zhì)兼美,值得反復誦讀,引為典范。但它們僅是名篇佳作汪洋大海之一粟。鼓勵學生多讀課外好書是語文教師應(yīng)做的工作。除專門推薦外,我為配合范文的教讀對課外書采用 “四推薦法”,即推薦同一作者的、推薦同一題材的、推薦同一文體的、推薦節(jié)選篇目的原著。
其次是讀與說的關(guān)系。初中生說話、答題常見毛病是抓不住要點、條理不清,甚至答非所問。我有意借用讀范文、培養(yǎng)學生“說”的能力。如朗讀全文后,問段落層次;讀精彩片斷后,讓學生復述要點;教戲劇選段,讓學生扮演角色,模擬表演;利用課文中的辯論材料,先分角色朗讀,接著分析其發(fā)言,再進行模擬辯論;在班級組織專題辯論會等。
最后是讀與寫的關(guān)系。寫作水平最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語文能力。讀要為寫服務(wù)是理所當然的。除摘錄材料外,我們以讀促寫的主要做法還有:仿謀篇布局的,如學朱自清的《春》,仿寫《故鄉(xiāng)的秋天》;借鑒表現(xiàn)手法的,如學劉成章的《安塞腰鼓》,體會它那恢弘的氣勢,鏗鏘的節(jié)奏,進行一次場面描寫;借用題材的,如將古詩《石壕吏》等改寫成敘事散文等。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語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語文教學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足夠大的空間,讓其展翅翱翔,不斷磨練自己的翅膀。在課堂實踐中讓學生真正做到多讀,會讀,巧讀,我相信一定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大面積提升學生的語文水平和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