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場中,我們往往會看到不同的商品會有不同的價格,就算是同樣的商品在不同的時間段也會有不同的價格,那商品的價格是怎么形成的?商品的價值決定商品的價格,同時商品的價格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本文主要從市場,商品效用等幾個方面進(jìn)行分析:
一、一雙看不見的手:市場調(diào)節(jié)
市場其實就是固定的用來買賣的場所。在今天,市場的內(nèi)涵和外延都有所擴大,比如在金融市場并沒有什么固定的現(xiàn)實交易場地,都是在虛擬的空間中進(jìn)行的。但這些都不是經(jīng)濟(jì)學(xué)家眼中的市場,在他們眼里只要有價格就有市場。
市場就是買賣雙方相互作用形成價格的過程。社會分工產(chǎn)生之后,人們?nèi)绾潍@得生活所需要的必需品,于是交換產(chǎn)生了,交換發(fā)生的場所就是市場。
市場被看作是“看不見的手”。市場這個無形的手之所以可以對價格有影響,是因為它對人性進(jìn)行引導(dǎo)。每個人,無論是買者還是買者都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買賣雙方都是抱著這樣的心態(tài)進(jìn)行交易。對于賣著來說,肯定是價錢越高越好。但在市場上一樣的東西價錢相差無幾,因為賣這樣?xùn)|西的不是一家,你要是賣的太高,買者就到相對便宜的一家去買,這是賣家之家的比拼,要不就說“同行是冤家”。這樣就防止了賣家漫天要價。當(dāng)然,價錢不會低于這件商品的價值。在買家看來,當(dāng)然是價格越低越好,可是,這個價錢也不能低到價值以下,因為你覺得價錢太高不買,但是還是有人可以接受這個價格,這是買家之間的競爭,可以防止買家的亂砍價。
在市場中最終形成的價格肯定是對買賣雙方都有利的。如果價格低于商品的價值出售,剛開始看來是對賣家有利,但當(dāng)賣家長期下來,賣家很容易形成壟斷,這時賣家不僅可以賺取商品的利潤,還可以通過自己的壟斷地位自定價格賺取壟斷利潤,長久看來,還是對買家不利。
市場的好處就在于調(diào)節(jié)買賣雙方的利益,價格合適買賣才能進(jìn)行。市場對價格有很大的影響。
二、哪個饅頭比貂皮更貴:主觀效用
“效用”其實就是對人的有用性,東西的有用性有人來決定,因此會因人而異,比如,“一千個人就又一千個哈姆萊特”。
有意思的,一個東西的價格,與客觀用途沒多大關(guān)系,卻與人主觀的效用密不可分。比如:你喜歡《阿凡達(dá)》你會花100塊錢去電影院去看看,什么是西方人的科幻片,可是也有人不喜歡,嫌它里面的人物形象奇奇怪怪。但是,無論是演員還是電影本身,都是客觀的、不變的。不同的人對他的主觀感受相差懸殊。
在舉一個例子說明價格取決于主觀效用。在北方,冬季寒冷的野外,在一個封閉的環(huán)境中,有兩個人,一個有錢人,穿的很暖和,行李中還有幾件名貴的貂皮大衣,但是他餓的要死;另一個人是個窮人,雖然他穿的很少,凍的要死,但他手里有十幾個饅頭。有錢人要拿他的精致貂皮大衣?lián)Q后窮人的饅頭,兩個人都很樂意,買賣成交。難道一個饅頭就可以值一件貂皮大衣的價值嗎?當(dāng)然不是,在饑餓的環(huán)境之中,有錢人認(rèn)為一件貂皮大衣不如一個饅頭來的實在,作用大??墒钱?dāng)他吃了一個饅頭,感覺不太餓的時候,就不再愿意再用貂皮大衣?lián)Q饅頭了。
一個人在極度饑餓的時候只有饅頭,他愿意花10塊錢去買一個饅頭,但是當(dāng)他吃飽了之后,他還愿意花這么多錢買嗎?肯定不會。是饅頭變了嗎?其實不是,饅頭的主要成分還是小麥,但是由于個人需要不同,饅頭的價值也發(fā)生了變化。因此,商品的有用性也決定了商品的價格。
三、價格多少才合適:價格均衡
“均衡”是物理學(xué)的概念,就是指大小相同,方向相反的兩個力同時作用于一個物體上,暫時保持一種平衡的狀態(tài)。而均衡價格,就是商品的市場價格,而這兩個勢均力敵的力就是\"供給\"和“需求”。
需求其實就是消費者的購買力。決定需求因素的主要包括:收入水平、消費者的偏好、“替代品”的價格等等。其中,起決定作用的還是商品的價格,商品價格高了,需求量自然就下降了。而當(dāng)商品的價格下跌必然會帶動需求上漲。這就是所謂的“需求定律”。再說供給,供給說穿了就是生產(chǎn)者生產(chǎn)商品的能力,以及擴大生產(chǎn)的動力。影響供給的有幾個因素:利潤率、技術(shù)、成本等等。其實最基本的決定因素還是商品自身的價格。商品價格上升,商品的產(chǎn)量增加;價格降低,產(chǎn)量減少。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說的“供給定律”。值得注意的是,它的變化規(guī)律與需求是正好相反的。這兩種定律在同一環(huán)境中一起起作用的時候均衡價格就產(chǎn)生了。比如:價格非常高,供給就非常大,同時,買家不買帳,需求量就會減小,大量的商品積壓,高價格必然支持不住,往下降。反之,價格非常低的時候,情況正好相反,會出現(xiàn)供不應(yīng)求,買家就是極力追捧,最后價格一定會在漲上去的。
由此可見,價錢高了、低了都不行,那就必須存在一個讓供給量和需求量恰好相等的價格,就是說買著想買的量和買家手里的量正好相等,這是一種最好的狀態(tài),在供給和需求“勢均力敵”的這種狀態(tài)中形成的價格,也就是在市場中的表現(xiàn)出來的“均衡價格”。這才是唯一意義上的價格。
總而言之,價格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不論是市場、還是商品的效用以及在商品的供給和需求的博弈過程中形成的均衡價格,或多或少都受到商品本身所具有的價值影響,所以這些因素只會影響價格,但價格的唯一決定因素只能是“凝結(jié)在商品中無差別的人類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