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品種選擇與種子處理
1.1 選種:用鹽水最好。將鹽水配制1:13比重(約501公斤水加12公斤鹽),用鮮雞蛋測試,雞蛋在鹽水液中露出水面5分硬幣大小即可。去掉秕谷,撈出稻谷洗2~3遍。
1.2 浸種消毒:目的是使種子充分吸水有利發(fā)芽,同時消毒防治惡苗病。目前生產上消毒藥劑很多。惡苗凈(多效靈)用的較為普遍。本品每袋100克,加水50公斤,攪拌后浸種40公斤,常溫浸種5~7天,浸后不用清水洗可直接催芽播種。
2.播種
2.1 播期。當日氣溫穩(wěn)定通過5~6%時開始播種。
2.2 播量。要堅持稀播種。發(fā)芽率在90%以上的種子,機插中苗每盤播芽種110~120克,具體播量根據發(fā)芽率計算,缽育苗每穴播發(fā)芽的種子3~5粒。
2.3 播種方法。人工撒播或機械播種,播種要均勻一致,播后用塑料包裹的木板拍壓種子,使種子三面人士。
3.田間管理
3.1 移栽。
3.1.1 鏟秧:移栽前頭天晚上苗床澆透水,移栽時用平鏟鏟秧,帶土厚度以不傷根為度,鏟后4小時內必須插完。若床土疏松,也可采取拔秧的方法。
3.1.2 栽插密度:一般采用寬窄行栽插,根據土壤肥力、品種特性及熱量等條件確定合理的栽插密度,一般畝栽1.2-1.7萬穴。通常,中遲熟稻栽插規(guī)格為10×6×5(寸),中早熟稻為10×8×4(寸)。每穴栽2株(兩粒谷苗)。
3.1.3 栽插深度:要求不超過2厘米,盡量做到淺插。如栽插過深,低位分蘗減少,增產效果不顯著。
3.1.4 及時查苗補苗。出苗后,對因各種不良因素造成的缺苗或斷壟,必須進行補苗,在二葉一心期時用疏密補稀法帶土移栽,以利快速緩苗,確保苗齊、苗全、苗壯。
3.2 施肥方法:穩(wěn)定前期用肥量,適當控減后期用肥量。肥料搭配上控氮增磷補鉀,以腰骨肥為主,施用經高溫腐熟的農家肥,合理施肥各種生物肥料、緩釋性有機無機復合能??刂坪蜏p少化學合成肥,少許了氮肥,禁止使用硝態(tài)氮肥。
施肥標準:每生產100公斤稻谷及相應的稻草,需吸收純氮1.5~2.4公斤,五氧化二磷0.6~1.3公斤,氧化鉀2.1~3.2公斤。畝產700公斤的水稻,應施有機肥750~1000公斤,碳酸氫銨50~6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氯化鉀5~7.5公斤作底肥,于移栽后5~7天畝施10公斤復合肥(N.P.K比為20:10:10)或尿素5~7.5公斤作分蘗肥,曬田后畝用氯化鉀5~7.5公斤作穗肥,抽穗揚花期結合防治病蟲搞好葉面噴肥,畝用磷酸二氫鉀100克況水50公斤噴霧,防脫肥早衰,增粒增重。
3.3 管水。實行以露為主、淺水灌溉、排灌結合的原則。插秧后7天內,灌現(xiàn)泥水,若遇寒潮應灌深水防寒,但秧苗頂葉須露出水面。以后水深一般保持在3~4厘米。栽秧20天后,經常注意觀察稻田土壤狀況,若用腳踩下去冒氣泡,應立即排水曬田。曬到田中有2~3毫米寬的裂縫為止。灌水后,若仍有氣泡,還需再曬。
四、病蟲害防治
1、稻瘟?。好缥粒翰∶缁孔兒诤稚喜砍庶S褐色或淡紅褐色而枯死。潮濕時病苗表面常有灰綠色霉層。葉瘟:病斑呈紡錘形,最外層黃色,內圈褐色,中央灰白色;病斑兩端有褐色壞死線向外延伸呈長條狀,病斑背面產生灰綠色的霉層。穗頸瘟:發(fā)生于穗頸上。病部呈褐色或墨綠色。穗頸發(fā)病早的多形成“全白穗”;遲的則谷粒不充實,病穗往往從頸部折下,形成吊頸。
防治方法:(1)種子消毒:1%的石灰水浸種:強氯精消毒。(2)藥劑浸秧:用2%的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按50g對水25kg的比例,將秧洗凈甩干,浸入藥液中30s取出堆悶,悶30min,然后栽插。(3)噴藥防治:一旦出現(xiàn)葉瘟發(fā)病中心,及時用甲基托布津、乙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噴霧:亦可用富土一號,一般用750mL/hm2對水900kg噴霧。在水稻孕穗破口期,不管田塊是否發(fā)病,都應用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1.5 kg/hm2對水900kg噴霧防治1次。在抽穗后發(fā)現(xiàn)穗頸瘟用富士一號1500mL/hm2對水900kg進行噴霧。
2、穗頸瘟:發(fā)生于頸部、穗軸、枝梗上,病斑初為暗褐色小點,以后上下擴展形成黑褐色條斑,輕者影響結實、灌槳以至秕粒增多,重者可形成白穗,全不結實。
防治方法:選用優(yōu)質、高產、抗病或耐病的2~3個品種搭配種植;種子消毒殺菌,1公斤種子用三克20%三環(huán)唑浸種24小時;早插秧、多施基肥,并做到早追肥,不要施用氮肥過多、過遲;如有急性型葉瘟病斑出現(xiàn)應立即用40%稻瘟靈可濕性粉劑每畝60~78克或20%三環(huán)唑可濕性粉劑,每畝78~100克加水50公斤噴霧;穗頸瘟防治在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進行,不論葉瘟發(fā)生輕或重均應進行藥劑防治一次,為了控制穗頸瘟的發(fā)展,最好在齊穗期再進行一次藥劑防治,用藥方法同上。
3、稻桿蠅:幼蟲乳白色。鉆人心葉內為害。秧苗被害后抽出的心葉上有橢圓形或長條形小孔洞,后發(fā)展成縱長裂條,葉片破碎。
防治方法:用18%殺蟲雙3.75kz/hm2對水900k~噴霧。
4、鉆心蟲:3種都是以幼蟲蛀入水稻內取食,在水稻不同生育期,被害植株可形成枯心、枯鞘、蟲傷株、枯孕穗和白穗。大螟幼蟲紅棕色;二化螟幼蟲黑褐色.體背有5條縱線:三化螟幼蟲淡黃綠色。
防治方法:防治鉆心蟲應以農業(yè)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提倡齊泥割稻,鏟除田邊、溝邊雜草。對于綠肥田和油菜.田,盡可能早灌水耕犁,將鉆心蟲殺死??捎?5%殺蟲雙粉劑15.0~22.5kg/hm2拌細土撒施,或用25%殺蟲雙水劑3.75kg/hm2對水900kg噴霧。
(作者單位:154101黑龍江省鶴崗市種子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