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huán)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伴]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在我國烹飪史上與四大美女相關的美食故事也不少。如:西施舌、西施蝦仁、貂蟬豆腐、貂蟬湯圓、昭君鴨、昭君皮兒、貴妃雞。
“西施舌” 是福建長樂漳巷的特產,它是一種非常鮮嫩的海蚌之肉。相傳春秋戰(zhàn)國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獻西施于吳王,用“美人計”智取吳王,越滅吳后,勾踐的夫人總覺得自己比不上西施的美貌,為此她妒意頓生,耿耿于懷,有一天,她終于下了毒手,她派人騙出西施,用石頭綁在西施的身上,將其沉入大海。從此沿海灘涂中便生長出一種酷似人舌的海蚌,人們都說它是西施舌。西施舌又嫩又鮮,福建人將它炒制成菜,味極鮮美,后來經(jīng)過福建名廚的改進,“炒西施舌”成為聞名中外的名菜。
烹飪原料:凈西施舌500 g,凈冬筍15 g,芥菜葉柄20 g,水發(fā)香菇15 g,蔥白10 g,白醬油15 g,白糖5 g,紹酒10 g,味精5 g,濕淀粉10 g,雞湯50 g,芝麻油5 g,熟豬油40 g。
制作:1. 將每只西施舌肉用刀尖片成連接著的兩片,裙破開與紐一并去沙,洗凈。芥菜葉柄洗凈,切成邊長0.6 cm的菱角形片。每個香菇切成3片。冬筍切成0.6 cm長、0.4 cm寬的薄片。蔥白切馬蹄片。將味精、白醬油、紹酒、雞湯、濕淀粉拌勻,調成鹵汁。
2. 將西施舌肉放入六成熱的沸水鍋中氽一下,撈起瀝干,炒鍋在旺火上舀入熟豬油25 g燒熱,放入冬筍片、蔥片、芥菜片,顛炒幾下,裝進盤中墊底。
3. 炒鍋放在中火上,下熟豬油15 g燒熱,倒入鹵汁燒粘,放進氽好的西施舌肉,顛炒幾下,迅速起鍋裝在冬筍等料上,淋上芝麻油少許即成。
特點:色澤呈白,清鮮脆嫩。
桃花魚 相傳,漢元帝決定讓昭君遠嫁匈奴和親前,恩準她返回故里,探望父母、鄉(xiāng)親。昭君返回家鄉(xiāng)后,與親人一一惜別,又滿山遍野去尋覓兒時的足跡,真舍不得離開這青山秀水的故鄉(xiāng)。可是皇命在身,必須按期返回京城,遠嫁荒漠異域的匈奴王。
昭君別去那天,鄉(xiāng)親們送了一程又一程,難舍難分。昭君登上江中的龍舟,抱起心愛的琵琶,彈起哀婉動人的別離曲。 此時盛開的桃花似她的知音,聽到感人處,竟紛紛飄落,有的落在船上,有的落在她身上,昭君不禁潸然淚下,淚水灑落在桃花瓣上,又漂入江中。這些沾滿昭君淚水的桃花瓣紛紛變成了五顏六色的小魚,追隨龍舟游動。當哀怨的琵琶聲嘎然而止時,船工們也都灑下同情的淚水。有位船工隨手摸起一條小魚獻給昭君,昭君深情地賜給它們一個美麗的名字——桃花魚。
烹飪原料:魚糊300 g,豆腐200 g,精鹽14 g,味精3 g,料酒5 g,醬油10 g,雞蛋2個,清湯150 g。
制法:1. 將豆腐放入碗內打碎,加精鹽、味精、料酒、蛋清、清湯攪拌均勻,倒入扒盤中,上籠蒸至定型取出。
2. 把魚糊擠成圓球,放在豆腐上面,回籠再蒸5 min取出。
3. 炒鍋上火,加清湯、醬油調成汁,燒沸后澆在豆腐上。
貂蟬豆腐 貂蟬是否實有其人,歷史學家們尚在爭論,但江西人已制成一道與她計伏董卓故事有關的風味菜肴——貂蟬豆腐,又名漢宮藏嬌。也就是我們常見的泥鰍鉆豆腐,據(jù)傳這菜名是清朝美食家袁枚想象而所撰。將那滑溜的泥鰍喻為奸猾的董卓,貂蟬就是那嫩豆腐。熱湯中先放上嫩豆腐,再放入泥鰍,泥鰍在熱湯中急得無處藏身,便鉆入冷豆腐里去,結果還是沒有逃脫被煮的命運。王允利用貂蟬除了董卓,這菜也是利用豆腐烹飪了泥鰍,袁枚的想象也很入理,恰當。用豆腐煮熟的泥鰍不僅其肉細膩柔嫩,更是有種入口如豆腐一樣的爽滑感覺,味美味鮮。此菜豆腐潔白,味道鮮美帶辣,湯汁膩香。
烹飪原料:活泥鰍300 g,白豆腐500 g,花生油75 g,蔥8根,生姜4小塊,米醋、黃酒、醬油各2湯匙,桂皮、花椒、食鹽、白糖適量,干紅椒8只。
制作:1. 將活泥鰍放入清水盆內,凈養(yǎng)三天三夜,早晚各換水一次,將體內垃圾排除。
2. 豆腐切成2.5 cm見方的塊,紅椒、生姜洗凈切碎,蔥洗凈切成小段。
3. 將凈養(yǎng)的泥鰍及切好的豆腐,放入鍋內水中,加蓋、點火共煮。水量以漫過泥鰍、豆腐適量為宜,以便泥鰍能自由游動;煮沸5 min后,將泥鰍、豆腐、湯汁,從鍋內倒入干凈容器中。
4. 炒鍋上火,放入花生油(或菜油),油稍熱后,投入生姜、干紅椒碎末及桂皮、花椒、蔥小段煸炒。煸炒至溢出香味后,倒入泥鰍、豆腐、湯汁、醬油、黃酒、米醋,旺火加蓋共煮。
5. 煮沸后,再以中火燜煮15~20 min后,加適量食鹽、白糖調味即可。
特點:此菜味道鮮美,湯汁醇香。
貴妃雞 是人們根據(jù)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創(chuàng)制的一道菜肴。蘊含“貴妃醉酒”的寓意。據(jù)說,唐玄宗與楊貴妃感情甚篤,常常相伴宴飲。一日,唐玄宗與楊貴妃設宴于百花亭,二人飲宴取樂,直至爛醉如癡。突然楊貴妃半醉半嗔地撒嬌道:“我要飛上天!”玄宗以為自己的寵妃要吃什么“飛上天”,于是命御膳廚師立即做一道“飛上天”的菜品獻上來。
這道菜名弄得所有御膳廚師莫名其妙,不知怎么個制法,急得團團轉。正在為難之際,一位江蘇籍廚師急中生智,一拍大腿說:“有了!快去弄幾只童子雞來,把它燜煮爛熟,再配以蘇杭特產,這不就是‘飛上天’了嗎?”眾人一聽言之有理,便一起動手做了起來。待菜獻上,果然色、香、味、形皆惟妙惟肖。當楊貴妃吃著擺在面前的“飛上天”時,連聲贊道:“好吃!好吃!”并似嬌似媚地說:“這道菜肉嫩色美味香,與我貴妃一樣呀!”玄宗說:“難得愛妃如此高興,此道菜便叫‘貴妃雞’吧?!焙髞?,有廚師受到這些事情的啟發(fā),創(chuàng)制了“貴妃雞翅”一菜。此菜是用葡萄酒配雞翅呈玫瑰色,具有貴妃醉酒之色韻,巨翅善飛,飛與妃音同,故得名。
烹飪原料:雞翅膀24只(約750 g),豬排500 g。
調配料:水發(fā)香菇50 g,鮮冬筍50 g,京蔥50 g,姜塊(拍碎)10 g,紹酒50 g,紅葡萄酒50 g,醬油30 g,白糖10 g,雞清湯1 000 g,熟豬油500 g(約耗60 g)。
制作:1. 將雞翅膀洗凈后,用紹酒、醬油各少許拌勻,放在約六七成熱的油鍋內炸至外皮金黃,倒入漏勺內瀝油。
2. 原鍋放熟豬油(50 g)燒熱,放入京蔥、姜塊煸香,加入豬排,煸至變色,將雞翅膀倒入,放入紹酒、醬油、白糖及雞清湯,燒滾,移至文火上燜燒20 min。待雞翅酥熟,改用旺火,將水發(fā)香菇和切成厚片的筍一起下鍋,沸煮到湯汁稠濃,撈出豬排和姜塊,烹入紅葡萄酒,倒入蓋碗內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