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橙黃綠青藍紫,誰持彩練當空舞”(毛澤東《卜算子·大柏地》),每當吟起這兩句詩,腦海中就會浮現(xiàn)一道七彩虹高掛于雨后晴朗的天空:清新、絢麗。因而設想:倘若語文教學也能如此多彩,學習旅程一定令人神往。不久前,有幸到東莞體育館觀摩“新課改背景下全國小學語文卓越教師培養(yǎng)工程高級研修論壇”,如沐春光:原來語文課可以這般熱情、睿智、真實、靈巧。名師們用繽紛的色彩渲染著一堂堂求學之旅,用神奇的筆觸點開一朵朵智慧的花朵。
紅色:熱情洋溢的課堂
英國哲學家洛克曾說:“教員的巨大技巧,在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并且保持他的注意。”而如何集中及保持學生的注意?“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任何一堂課,只有為學生所熱愛,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而熱愛的前提,則是課堂體現(xiàn)的生命力。生命力之起點:教師的自我感覺。要想讓學生入情入境,教師必先感悟其中,絕不能置身課外。這份感悟,可以通過語言的表述,教態(tài)的展示,亦或是情境的演繹。生命力之延續(xù):學生的學習體驗。心理學的實驗證明:學生在學習時,外部感覺器官參加得越多,其效果就越好。體驗除了聽、說、讀、寫、論,還可以是想象、操作、表演。
許嫣娜,全國第七屆小學語文青年教師閱讀教學大賽特等獎獲得者。聽她的課會讓人著迷!她那極具號召力的語言,極富感染力的表情,讓學生時而靜靜遐想,時而議論紛紛,時而對視而笑,時而樂不可支。課欲停而意未盡,心未止。這,不就是語文課的最高境界嗎?
藍色:睿智深遠的思索
語文課,它給學生知識傳承的同時,還應該讓學生學會想象,學會思索。
如張祖慶老師的《和時間賽跑》,處處閃現(xiàn)思維的火花。他先讓學生提出問題,再帶著問題進入文本;從對字詞的詮釋到對文本的全新解讀;將課文變成詩歌,配樂師生互讀。學生的感悟?qū)訉由钊?,并逐漸升華到人生價值的思索: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如蔣軍晶老師的《戴腳環(huán)的大雁》,課堂由無數(shù)的假設組成:“假如你得到了這樣一只白額雁,你會把它放飛嗎?”“如果白額雁獲得了自由,你會擔心什么?”“如果你是那只白額雁,有人把你放飛,你會飛嗎?”……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思緒翻飛,在與同學的討論、交流中思維碰撞,靈感閃現(xiàn),新穎、獨到的見解比比皆是。
黃色:真實的寫與練
語文課不僅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的能力,更應該關注“寫”與“練”的實踐,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如張祖慶老師在課中讓學生仿照文本寫話;羅才軍老師讓學生掩卷寫作:“杜甫漫卷詩書,放歌縱酒,欣然曰:‘ !’”這樣既拓寬了學生的思維,更讓學生通過想象寫作真切感受詩人欣喜若狂的心理。
賈志敏,上海市小學教育教學工作者。他的《古文今譯》教學實實在在。開課,他讓學生讀古文,試加標點,圈出關鍵詞,再想象“誠之然”,嘗試把每一段古文變成現(xiàn)代作文。在交流后用一分鐘給故事加題目。每一步都恰如其分讓學生動腦想,動筆寫,學與練巧妙融合。學生通過多重的體驗領悟文本。
綠色:靈巧的引導
黎巴嫩詩人和作家紀伯倫在《先知》中說:“教師的任務不是傳授智慧,而是啟發(fā)學生的聰明才智,讓學生獨立地思考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獨立見解,使學生自己長出‘理想的翅膀’?!庇辛死硐氲某岚颍侥茱w得高遠。“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倍绾巍皞鞯?,授業(yè),解惑”則是一節(jié)課堂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滿堂灌”漸行漸遠的今天,語文課堂如何巧妙地體現(xiàn)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啟與引的尺度何謂適宜?名教師用這樣的方式回答:
在平等的對話中點撥。在課堂上,師生是學習者,合作者,更是啟引與被啟引者。教師從思想的高度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思考的深入,學生在問與答,疑與析中慢慢撥開眼前的云霧,生成文本的智慧。
在文本之外延伸。學習文本既有對知識的鑒賞,更有對作品所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的品悟。然而,這遠不是結果,而應該把它作為一個引子,啟領學生去渉讀文本后更深廣的知識,去開啟學生的好奇之旅,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如學習《和時間賽跑》,教師導向師生互讀林清玄的《與太陽賽跑》;學習《我可以永遠不死嗎》,教師與學生分享書本《大象的算術》、《生命主題的經(jīng)典演繹》;學習《景陽岡》,教師推出質(zhì)疑“打虎英雄知多少”,從而導出眾多名著,反觀文本。
本欄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