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寶地,尋常巷陌;花地灣畔,水秀花香;美麗、精致、如詩如畫的學?!獜V州市西關實驗小學,一個在藍天白云、高樓的輝映下,充滿生機活力,凸顯典雅、靈秀與現(xiàn)代氣息的溫馨家園。在“相融生智,和合至美”辦學理念引領下,她以英語教學為龍頭,科技教育、棋類競技、藝術教育多元發(fā)展,她追求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和諧共生的教育理想,她打造海洋與本土完美結合的教育特色,她構建了“融通”課堂教學、“潤化”德育模式 、“和雅”校園文化,她以實驗命名,她以文化為根,她用愛心造就融合教育,她用智慧成就快樂成長,她就是廣州市荔灣區(qū)西關實驗小學。
教學:融會貫通,能力習得
教育改革最終只能通過課堂來實現(xiàn)。課堂,是教與學溝通的直接場所,是師與生共同成長的平臺。在這里,一切的教育行為以怎樣的形態(tài)來展現(xiàn),教師與學生如何進行直抵心靈的對話,個體生命去選擇怎樣的成長方式,都是教育理念與教育文化的外顯。西關實驗小學以“英語浸入式課程與教學研究”為支點,開展學校教學與課程改革,深刻認識教育本質(zhì),深入思考成長規(guī)律,深度把握教學內(nèi)涵,逐步構建起以促進學生融會貫通學習能力為核心的融通教學模式,收到很好的效果。
開展英語浸入式綜合課程與課堂教學研究初期,學校的老師們對“浸入式”存在困惑:什么是“浸入式”? “浸入式”與新課程的理念有什么區(qū)別?兩者會相互抵觸嗎?如何實施“浸入式”英語教學?為此,西關實驗小學首先明確了思想,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的根本目標是為了更好地促進學生、教師、學校、課程的發(fā)展。英語浸入式綜合課程與課堂教學研究實際上也體現(xiàn)了這樣的理念與目標,它對于學校來講是新鮮的課題,需要實驗,不管有多少困惑、疑問,都不能觀望、等待,必須堅定信念,勇敢地開拓,到實踐中去開辟成功之路,于是學校的英語浸入式綜合課程與課堂教學研究實驗工作在困惑中起步了。
學校設置“浸入式英語”教學研究實驗班,在“品德與生活”(社會)學科進行浸入式英語教學;從環(huán)境入手,強化潛在課程的英語教育功能;加強綜合活動課程建設,開展英語興趣活動;開發(fā)英語校本課程,全面提高教學質(zhì)量。此外,學校還利用多種培訓方式促進實驗班教師勤練內(nèi)功,不斷提高專業(yè)水平。最終摸索出新的教學策略“走進生活,感悟互動”,“發(fā)掘潛能,自然習得”,采用“情景導入-學文明理-游戲?qū)?交流分享”四步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而使語言目標與學科目標實現(xiàn)“相視、相融、相生”的雙贏局面。
德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育人先育德,西關實驗小學的潤化德育相對于形式主義和生硬化的說教式德育模式而言,淡化說教,摒棄灌輸,通過活動體驗、自主探究、團隊互動、案例感悟等途徑和啟發(fā)、喚醒、激勵、賞識、暗示等方式方法,促使學生不知不覺、自然而然地在愉悅的狀態(tài)中接納道德規(guī)范,從而實現(xiàn)品德的內(nèi)在生成和自我構建,其成效令人眼前一亮。
2012年5月18日,星期三,西關實驗小學的校園迎來了七位金發(fā)碧眼的靚女——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帶隊老師Niclle和該校六名師范專業(yè)的大學生來西關實驗小學見習。西關實驗小學的校園“雛鷹小民警”用英語向她們介紹中國、廣州和西關,“洋學生”們則虛心地向小朋友學習指揮交通的手勢操。“覺得小朋友很厲害,能記得這么多。”Niclle稱,要把廣州之行的經(jīng)歷拍成錄像帶回去,幫助學生了解中國。在課間操時間,“洋學生”認真地學習該校自創(chuàng)的多套“小民警手勢操”?!皥?zhí)行信號、左轉(zhuǎn)彎信號、右轉(zhuǎn)彎信號、減速慢行信號……”外國大學生站在最后一排,跟著音樂和前排的小學生,學習各種維持交通秩序的手勢。
“雛鷹小民警工作站”是西關實驗小學德育教程的一大特色。學校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就在學校少先隊中建立了雛鷹小民警隊,其主要任務是校內(nèi)值勤??缛胄率兰o,學校傳承小民警隊“發(fā)揮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和培養(yǎng)服務他人意識”的精神并不斷融合發(fā)展,成立了“西關實驗小學雛鷹小民警工作站”,“以小民警工作站的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管理”的做法作為學校德育特色多次獲得省、市、區(qū)各級部門的充分肯定。小民警工作站下設:小民警執(zhí)勤中隊、小民警服務中隊、小民警宣傳中隊、小民警讀書中隊、小民警活動中隊和小民警培訓中隊?!靶∶窬ぷ髡尽庇缮傧汝牬箨牪抗芾恚髦嘘牱止っ鞔_,認真履行職責。“雛鷹小民警工作站”賦予了新時代更豐富的德育內(nèi)涵,學校以此為載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學生主體參與學校德育管理創(chuàng)設平臺。學校在“小民警”建設中,以良好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為主旋律,以道德教育為基礎,以自我管理為抓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管理、自主發(fā)展”意識,使學生通過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逐漸向自主管理方向發(fā)展。
校園:和而不同,雅而有趣
走進西關實驗小學的校園,綠樹環(huán)抱,曲徑通幽,花團錦簇,你會強烈的感受到一種文化的美,個性的美。整個校園建設依托社區(qū)與學校歷史積淀的同時,張揚著鮮明的時代風尚,執(zhí)著于用物化對教育內(nèi)涵的智慧表達,傾心于環(huán)境對孩子心靈的無聲打動……如是,整個校園建設的品味因思想的滲入、文化的融合、景致的烘托及特色的形成而提升,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因詩意、童心、高雅而更趨美好。
校園標志性建筑“璀璨”:厚厚的書本、明亮的知識鑰匙,喻示著莘莘學子,在書山上跋涉,在書海里翱翔。凌空舞動的綢帶上星星在閃爍,引領師生走向世界,走向未來。書籍、樂管、鑰匙、綢帶、果實,每一個元素都詮釋了深厚的校園文化底蘊,詮釋了師生和諧發(fā)展的主體精神。
風情街:把廣州西關名勝古跡“搬進”校園,微縮成園景;把外國文化建筑、典故引進校園,讓學生走進去,領略中西文化精髓。同時,學校把這些名勝古跡、典故編寫成英語的校本教材,讓學生在英語街里當小導游,用中英文介紹中西文化。
每一個樓道的“藝術長廊”,展示著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書法、繪畫,詩詞歌賦,是孩子們展示才華、體驗成功的平臺。
每個樓層的年級板報上,“古詩文專欄”“我的讀書故事”“好書推薦”等書香欄目常吸引著一群群孩子駐足欣賞;圍棋廊、科技廊以及每層樓的走廊都設置了開放書架和休閑椅子,師生時時處處都可以讀書。
辦公室墻面上漂亮得體的文字裝飾讓室內(nèi)充溢著濃郁的文化氣息,“耕耘是美麗的”“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些溫馨的話語時刻激勵著老師們:教書育人是我們神圣的職責,敬業(yè)愛崗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每一處開放書架都是“閱讀天地”,引領著師生暢游于書海,寄情于書香。全體師生每天沐浴在書香里,浸潤在文化中。
……
美好的景致,和雅的校園。在這樣精美的校園求知求真的孩子們,是何等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