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皮影藝術,是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戲曲巧妙結合而成的獨特藝術品種,是中華民族藝術殿堂里不可或缺的一顆精巧的明珠。讓我們的學生嘗試影人制作、體驗影人操作,從而豐富學生的成長體驗,就顯得非常必要。
關鍵詞:小學美術; 皮影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10-073-001
一、教學背景
皮影人制品(簡稱影人)不只是用于皮影戲的演出,而且每個人都可以用雙手耍玩娛樂,還可以置于窗前或白墻之上,作為室內藝術裝飾。由于皮影造型古樸典雅,民族氣味濃厚,既具有藝術欣賞性,又有收藏價值,所以國內外很多博物館、收藏家、藝術工作者和皮影愛好者都藏有中國皮影。在國際交往中,也常有國人以中國皮影為上等禮品贈與國際友人。正因為如此,讓我們的學生嘗試影人制作、體驗影人操作,從而豐富學生的成長體驗,就顯得非常必要。
我們的學生中只有極少部分人在電視上或旅游景點中見過皮影戲表演,而從未近距離地感受皮影戲的魅力。在以往的一些課堂中,因為沒有現(xiàn)成的皮影戲臺和戲班子的表演,教師往往會采用看視頻、制作紙(皮影)、把玩影人的方法,不能讓學生真正體驗皮影藝術的魅力。因此,在學習《皮影戲》一課時,如何讓學生真切感受,如何深刻體驗,如何開心創(chuàng)作、體驗表演成功的喜悅,就成為設計的重點和難點。下面就向大家介紹我在上這課時的一些做法。
二、教學過程(節(jié)選)
(一)導入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砹艘晃恍屡笥眩銈兿氩幌肟纯此钦l???你們看他來了。[出示皮影]今天,就由小影人老師陪我們度過快樂的一節(jié)課。
(二)新授
[教師幕后操縱皮影表演]
1.我們皮影是皮影戲中的重要角色,我想有不少同學還沒有看過皮影戲吧,今天我特地帶來了一段精彩的皮影戲表演。
[播放皮影表演視頻](學生說感受)
2.下面我也教大家做一做我們的動作吧。[教師幕后操縱影人,學生起立學動作]
3.課前,同學們都搜集了很多有關皮影的小知識,下面,我可要考考大家了。[教師在幕后操縱影人提問]
⑴你們知道我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嗎?(驢皮或羊皮)誰想來摸摸?
⑵我躲在布的后面表演,那你們怎么能看得那么清楚呢?(影子)
⑶影子都是黑的,那為什么皮影是有色彩的?(用皮影和手的影子做比較。在實物投影上展示皮影的制作材料是透明的,在上面著色就能看出來)
⑷剛才同學們都跟我做了皮影操,你知道我為什么能動嗎?而且動作還那么靈活![出示皮影分解圖]
(至此,教師走到幕前,變換身份繼續(xù)上課)
……(教師講解示范制作過程略)……
(三)創(chuàng)作
皮影是用來演皮影戲的,每一個皮影都是為戲劇劇情服務的。課前,我們將這學期的語文課所學的內容整理了一下,將我們喜歡的課編寫成了小劇本。今天我們就用自己制作的皮影來表演自己創(chuàng)作的課本劇。
……(創(chuàng)作要求及過程略)……
(四)展示
“皮影課本劇場”
每組展示一分鐘左右,組員分工:旁白、幕后配音、操縱影人。
……(皮影課本劇表演過程及評價拓展略)……
三、教學反思
回顧整個教學過程,在解決本課的重點難點,即“當《皮影戲》一課學習內容離學生生活實際比較遠的情況下,如何讓學生真切感受,如何深刻體驗,如何開心創(chuàng)作、表演”等這些問題上,我是通過以下幾個途徑實現(xiàn)的。
(一)搭設小小戲臺,近距離感受皮影戲
皮影戲是讓觀眾通過白色布幕,觀看一種平面偶人表演的燈影來達到藝術效果的戲劇形式。為了讓沒有親身體驗過皮影戲表演的學生近距離感受、親身體驗皮影戲表演,課前在教室里利用兩個木架、一塊白布、一盞高亮度的燈,搭設了一個簡易的小戲臺。幕布下方寫著“皮影劇場”。學生一進教室,就好奇地打量這個小戲臺,看看后面的燈,照照自己小手的影子……學生在自然狀態(tài)下,就已經(jīng)初步感知了皮影戲表演的原理。
課堂中,一個模擬的戲臺,讓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皮影戲表演,真切地感受到了其中的精彩。
(二)教師變換身份,“影人老師”操縱課堂
皮影戲這種民間藝術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單純的老師講解、學生搜集資料,很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激情。只有最直觀的感知體驗,才能讓學生最大程度地興奮,才能讓學生愿意主動探究。
為了讓學生身臨其境,充分感知,我設計了“影人老師”這一角色。一開始上課,教師站在幕后操縱影人與學生交流。學生坐在幕前仔細聽、開心做、努力想、積極說,整個探究學習的環(huán)節(jié)變得輕松自然,不知不覺中,學生已經(jīng)在“影人老師”的帶領下研究了皮影表演的原理、了解了制作影人的材料?!捌び安佟杯h(huán)節(jié),學生更是認真地模仿影人的每一個動作,在快樂的游戲中,感受到了影人身上“關節(jié)”的重要,了解影人的動態(tài)特點。
(三)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皮影戲”,體驗制作表演樂趣
傳統(tǒng)的皮影人物形象沿襲傳統(tǒng)戲曲的習慣,故事情節(jié)多以戲劇情節(jié)、神話故事為藍本。同時,傳統(tǒng)的皮影戲對表演的技藝有很高的要求。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表演傳統(tǒng)的皮影戲是做不到的。于是,我想到了與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lián)系的“課本劇”。決定嘗試將課文劇搬上皮影戲的舞臺。
課前,我與語文老師商量,選擇了一些角色比較多且適合表演的課文,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改編成課本劇。在課堂的創(chuàng)作階段,就讓學生根據(jù)劇本設計皮影人物、動物和景物。再到幕后操作,當一回民間小藝人。整個創(chuàng)作的過程,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參與,既做演員也當觀眾。雖然表演的“皮影課本劇”還非常稚嫩,但是,這樣的表演與觀看,讓學生在身臨其境的同時收獲了成功的喜悅。
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奠定了感知與創(chuàng)作的基礎。這節(jié)課上,學生走近皮影戲,真切感受了皮影戲的魅力,在主動探究中充分體驗了創(chuàng)作的樂趣以及表演的成功,親身參與到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中,在成長過程中加入濃濃的民族元素,描上了絢麗的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