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積極倡導建構煥發(fā)生命活力的有效課堂,這樣的課堂教學重心是學生,特點是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提高三維目標的達成度,使學生得到和諧發(fā)展。本文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的課堂教學設置,提高化學教學的品質。
關鍵詞:新課標; 化學教學; 有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036-001
在新課標下,初中化學如何備課是擺在化學老師面前不可回避的問題,以前的備課,教師考慮的是如何有效地牽制學生,如何能把內容預設得更全面,講得更清楚,吸引學生聚精會神地聽,認認真真地記;如何使問題的答案更準確,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但現在需要更多的課堂教學設置,以滿足更科學的有效教學。對此,我提出如下幾點方案。
一、有效教學需要采用科學備課來支撐
新課程下的科學備課,教師要成為促進學生學習的設計者。要做到五點:一備學生。分析學情,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學習心態(tài)和內在潛能,找準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以學定教,恰到好處地處理好教材。二備課程,即整合課程資源。以前我們只把教材作為課程資源,而忽視了對其他資源的開發(fā)和利用。
其實,與學科知識相聯系的生活經驗以及生產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象、與科學技術新進展及其他學科知識相互滲透的知識和素材,都是新型的課程資源,甚至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問題也是重要的化學課程資源,要善于開發(fā)和利用。三備方法。也就是指在備課過程中,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思考采取什么樣的教學策略重點,實破難點更有效,善于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重視活動過程的設計。四備情境。善于創(chuàng)設思維情境、活動情境、媒體情境,善于使學生在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氛圍中張揚個性。五備自己。新課程強調教師的自我反思,只有敢于否定自己、質疑自己,才能超越自己。建立在個人備課基礎上的集體備課可以相互交流、探討教法、切磋技藝,發(fā)揮群體優(yōu)勢,做到資源共享,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有效教學需要建構有效課堂來保證
新課程積極倡導建構煥發(fā)生命活力的有效課堂,這樣的課堂教學重心是學生,特點是以學定教、以教促學,提高三維目標的達成度,使學生得到和諧發(fā)展。
思維始于問題。建構有效課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非常重要?!笆遣皇恰薄皶粫钡缺韺訂栴}是不能引起學生積極思考的,能夠讓學生體驗到問題解決中的困惑和解決問題后的喜悅才是有價值的問題。在問題的呈現方式上,除了用語言表達外,圖片認讀、媒體欣賞、實驗觀察等也是既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又能使學生有新鮮感的呈現方式。但不管用哪一種方式呈現,都必須讓學生感到這是貼近生活的“真問題”,解決了“真問題”,才是有效學習。
新課程把教學過程看作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相互交流、溝通,相互啟發(fā)、分享彼此思考的成果,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和觀念,在對話交流中共進與發(fā)展。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教學就是要營造一個適宜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習者能夠積極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而組織“對話交流”是建構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的捷徑和平臺。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民主、平等、和諧的對話交流環(huán)境,讓學生想說、敢說、能說,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學會傾聽、學會質疑、學會評價,讓學生的思維進行有效地碰撞。
三、扎實有效需要彰顯學科特點來配合
化學實驗是化學學科賴以產生和發(fā)展的基礎,是科學探究的主要方式,通過實驗探究,可以學習化學基礎知識,理解化學原理,研究化學問題,發(fā)展科學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態(tài)度。
在新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親歷探究過程,學習探究方法的重要性,是化學教師人人皆知的,但在實踐中,始終存在著實驗探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效率低下的問題。
有這樣兩種表現形式比較普遍。一是新課程方案化學課時數少,而實驗探究需要時間,教師舍不得花時間讓學生做實驗,往往用講實驗或播放多媒體課件代替實驗,即使偶爾做一次分組實驗,也是急于告訴學生原理和現象。如CO2溶于水后滴入石蕊試液變紅的探究性實驗,新教材的編排意圖是讓學生猜想可能是CO2或H2O或兩者反應的生成物使石蕊試液變紅,再設計一系列實驗進行排查,最后得出正確的結論。而有的教師卻事先告訴學生反應的生成物使石蕊試液變紅,然后再讓學生去做,這樣就把探究性實驗變成了驗證性實驗,從而弱化了實驗教學承載的探究性功能。二是對課外探究活動的布置虎頭蛇尾,往往在課堂上布置某某活動。
四、有效教學需要多元化的習題來夯實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化學習題教學的目標、維度、功能都在悄然地發(fā)生著變化,學生完成習題不只是為了檢驗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更是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建構的實踐活動。不僅如此,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用化學原理、概念及化學科學方法解決問題已經成為新課程教學中完成習題所承載的功能。
學生的探究活動離不開教師科學地指導,既不包辦代替,也不放任自流,恰到好處地指導,可以沿著學生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循序漸進地、有效地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選擇有價值且符合學生認知、能力和心理發(fā)展水平的問題進行探究,讓學生真正體驗探究過程,充分認識到實驗過程中條件的控制、現象的觀察、數據的記錄與處理以及動手能力、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是講實驗或播放多媒體課件所不能代替的。
教師要幫助學生設計方案,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實驗,根據實際情況,恰當地為學生設置臺階,提供思維方向,及時進行一些激勵性的評價,提高探究目標的達成度。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引導他們學會一些基本方法,才能使他們的探究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從而實現有效果的課堂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