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導圖,圖文并茂,它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與相關的層級圖表現出來,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起記憶鏈接,它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xié)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
關鍵詞:生物課堂; 思維導圖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3)10-026-001
思維導圖能結合運用顏色、圖像、符碼,協(xié)助我們記憶、整理知識,增進我們的創(chuàng)造力,讓我們的學習更輕松。所以我認為運用思維導圖可以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一、運用思維導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
求知欲是人類的本能,學習是滿足求知欲的過程,學習動力源于“內在需求”。心理學家認為:真正深刻而穩(wěn)定的興趣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教學中,讓學生自己用思維導圖(包括文字、數字、符碼、線條、顏色等)的方式把課堂內所要學習的內容畫出來,這就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和表現自己的機會,滿足了學生受尊重的需要。學生一旦具有某種興趣,就成為主動性得以發(fā)揮的動力源泉,學生就會主動、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在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一旦得到滿足,就能主動承擔起學習的責任,從而使學習更加有效。另外由學生自主完成思維導圖,學生能夠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才能對學習產生興趣,才能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如:我在教高一的“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一課時,課前,讓小組準備好紙張(橫放)、彩筆(涂色)、細筆(關鍵詞)。課上,展示完本節(jié)課要達成的目標后,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自主看教材的基礎上,畫出本節(jié)課內容的思維導圖,要求“中央圖”突出主題,“關鍵詞”提煉精準,“主干、分枝”層級清楚,“色彩”主次分明,“圖形布局”合理美觀。這樣,學生不是“看客”、“聽客”,更不是教師表演的道具,而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積極性明顯提高。
二、運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
我校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由4位學生組成一個小組,對學習內容進行討論探究的合作形式。在討論探究中普遍存在效率不高的問題,究其原因,在于小組人員參與度不高,參與討論并發(fā)言的總是那幾個“骨干”。利用思維導圖方式來組織討論探究,將有助于解決上述問題,從而提高討論效率。在教學中,教師篩選出有討論價值的問題,要求把整個討論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來(每個學生可以有一個自己的符號框圖或顏色)。利用這種方法,可以鼓勵每個學生大膽陳述自己的觀點,每個觀點都可以在圖上一一展示。通過每個人使用不同的符號框圖或顏色,可以顯示出是否有一兩個人正在控制整個討論過程,而刺激其他人員多發(fā)言,從而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究,創(chuàng)新思維。當小組的討論完成之后,交流各個小組的討論結果,相互補充,可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如:我在復習“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一課時,涉及到的知識點多,相互關系復雜,學生就是弄不清,這是一個難點。我就讓學生小組討論,并把討論過程中的觀點用思維導圖的形式畫出來。經過討論、交流、修補,最后形成了這樣的思維導圖:中央圖——細胞的能量供應和利用;主干1——酶與ATP在細胞代謝中的作用,一級分枝——細胞代謝、酶、ATP;主干2——光合作用,一級分枝——概念、探究歷程、過程、實質、意義、影響因素及應用;主干3——呼吸作用,一級分枝——概念、方式、過程、實質、意義、影響因素。這樣問題也就有效解決了。
三、運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和積累知識
多數時侯,我們不能及時的進行總結和回顧,浪費了大量的記憶資源。而思維導圖則可以通過思維的圖像化,快速的利用資源,誘發(fā)新的創(chuàng)意。思維導圖建立的思維系統(tǒng)幫助我們運用一套簡單方法,迅速便捷的歸納和整理。總體來講,思維導圖能幫助學生進行及時的回顧,比如上完一堂課后的畫圖總結過程。按知識模塊繪制思維導圖,有利于幫助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把握本單元的重要概念和知識體系。用分層級的線條連接概念,可以起到提示知識重點,搭建多個知識點之間的關聯,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形成,從而達到提高學習、記憶效率的功效。如:我在教《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時,由于涉及到的知識點分散,概念多,和前面所學的知識聯系多,內容之間關系復雜,學生學后有點迷糊,于是我就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用思維導圖的形式來回顧總結所學的內容,結果就產生了這樣的一張思維導圖(見下圖)。
這樣,知識點一目了然,而且主次分明、重點突出、層級清晰,學生有效的理解、記憶了本章的內容。
總之,思維導圖是有效的思維模式,有利于學生的記憶、學習、思考,有利于人腦思維的開展。在以后的生物課堂教學中我將不斷的探索,梳理明晰“思維導圖”教學的課堂組織基本形式,以進一步提高課堂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