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油田的進一步開發(fā),為了降低開發(fā)成本,一口井同時開發(fā)兩個層間差異較大層系,已成為油田分層采油生產主要面臨的難題之一。特別對于非均質油藏因為其層間物性差異大,層間干擾矛盾更為嚴重,出現(xiàn)層間動用不均衡,為了適應油田開發(fā)的需要,消除或減少油層層間干擾,充分挖掘油層潛力,提高油田開發(fā)效果和采收率,有必要使用分層開采的抽油泵。2010年在羅龐塬作業(yè)區(qū)試驗了5口分采井,效果較明顯,以下介紹勝利分采泵工作原理、技術規(guī)范和應用效果。
關鍵詞:分采泵 分層采油 層間干擾 管柱
中圖分類號:TE9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c)-0119-01
羅龐塬作業(yè)區(qū)目前大部分油井開采均為長4+5和長6合采,對兩個層間差異不大的油井進行合采層間干擾不大,但針對各油層的物性差異較大,生產能力也不一樣,地層壓力差異大的油井進行合采,就會出現(xiàn)高壓層向低壓層“倒灌”的現(xiàn)象,影響油井最大生產潛力的發(fā)揮,采用針對性地分層注水,可部分緩解層間矛盾,但由于油層的非均質性,易造成注入水的單層突進,油井含水上升較快,即影響注水效果,也限制了油井產量。如果要讓各層充分發(fā)揮作用,必須采用分層開采的方法。
1 分采泵工作原理
當抽油桿運動時,上沖程時,總游動閥、分游動閥關閉,兩容腔容積增大,腔內壓力下降,在上、下油層的沉沒壓力作用下,下層流體經(jīng)油管通道,上層流體經(jīng)分采泵側向通道分別進入分采泵,各自的固定閥打開,液體進人兩容腔內,完成吸液動作;下沖程時,兩容腔容積減小,由于液體的不可壓縮性,腔內壓力迅速上升,當高于油管液柱壓力時,上、下游動閥和總游動閥打開,其中下泵液體通過下泵游動閥與上泵液體在游動閥互不干擾排出,最后打開總游動閥進人油管,完成排液動作。工作原理圖如圖1。
2 管柱組合
2.1 管柱組合主要是
油管+分采泵+分隔器+尾管+篩管。管柱組合如圖2。
2.2 坐封
管柱按設計一次下入井內,下至設計位置后,坐封封隔器至規(guī)定噸位,實現(xiàn)對兩采油層的有效卡封分隔。
2.3 解封起管柱
當需要檢泵或換層生產要求起出管柱時,上提管柱可解封封隔器。
3 分采泵技術規(guī)范及技術參數(shù)
3.1 技術參數(shù)
封隔器工作壓差:≥25 MPa
工作溫度:≤150 ℃
適用氣油比:≤30
3.2 分采泵技術規(guī)范
活塞直徑,mm 上44,下32
沖程:3.0
排量系數(shù):2.19
上下連接螺紋:27/8TBG
44、32上下柱塞:1.2 m
44、32上下泵筒:4.5 m
內部總長:6354 mm
外部上總長:4367 mm;外部下總長:4999 mm總長9313 mm
44柱塞至44泵筒最上距離:3069 mm(沖程)
44出油接頭至44泵筒最上距離:2904 mm
4 分采泵分層采油技術效果分析
2010年超低滲透研發(fā)中心在我羅龐塬作業(yè)區(qū)進行了5口井(劉70-9、劉71-12、劉71-13、劉71-14、劉73-10)的分層采油技術的實驗,效果比較明顯。具體效果分析如表1:
劉70-9數(shù)據(jù)分析:該井采用勝利分采泵,分采后兩層均有效,產液量明顯高于常規(guī)泵合采液量,平均高出2 m3,產油量高出1.37t(如表2)。
劉71-13數(shù)據(jù)分析:該井采用勝利分采泵,分采后兩層均有效,產液量高于常規(guī)泵合采,且高于長4+5、長6單層生產液量,從含水上升情況看長4+5供液較多。
5 結語
(1)分層采油技術充分利用了現(xiàn)有設備,不增加和改變地面設施,具有投資少,見效快的特點。特別是實現(xiàn)了控制主力油層產量,發(fā)揮非主力油層的生產潛力,達到了合理開采各油層的目的,對于縮短油田開發(fā)期,延長油田穩(wěn)產期,提高油田整體經(jīng)濟效益有較大意義。
(2)通過我們對這些分層采油的新工藝的應用情況來看,效果較為明顯,有效的解決了多套層系的層間、層內矛盾,對剩余油藏的挖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步加大這些新工藝的應用力度,尤其是對那些長期合采、出水現(xiàn)象嚴重的油井,為采油廠的穩(wěn)產、高產提供切實有力的保障。
(3)由于分層采油技術管柱中總是帶有封隔器,因此,只能測一層動液面,放一層套氣,給油并的管理帶來不便。
參考文獻
[1]佘梅卿,申秀麗,祝道鈞,等.分層采油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石油機械,1995,23(12):43-49.
[2]高軍.分層采油技術在純梁采油廠的應用[J].內蒙古石油化工,2008(2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