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某110kV輸電線路工程為設計背景,開展了群樁基礎的優(yōu)化設計。規(guī)劃設計了不同樁數(shù)、樁徑及平面布置的基礎形式,對比混凝土、鋼材用量和基礎占地面積。對比結果顯示選擇9根0.6m的樁,混凝土及鋼材用量最少且基礎占地面積最小。
【關鍵詞】輸電線路工程;群樁基礎;優(yōu)化設計;樁徑;樁數(shù)
1、前言
樁基礎是建筑物和高聳構筑物的一種重要基礎形式,在土木工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近50年來,樁基礎一直是地基基礎或巖土工程中研究的熱點問題之一[1]。群樁基礎通常由承臺、樁群組成,受荷載作用時,承臺、樁群與土形成一個相互作用、共同工作的體系,其變形和承載力均受相互作用的影響[2]。但由于樁土共同作用的復雜性,需要多方面考慮,深入分析[3]。特別是對于斜向何在作用下群樁的工作性狀分析,無論從理論上還是試驗上,目前都處于探索階段。斜向何在作用下群樁工作特性的現(xiàn)場足尺試驗需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長期以來,由于對復雜荷載作用下群樁的工作性能了解不多,給設計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在設計時,為了安全起見,不得不采用加大樁徑、提高混凝土強度、提高配筋率等手段,使設計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4]。群樁效應主要表現(xiàn)在對樁基承載力和沉降的影響上。群樁基礎承載力和沉降與土的性質、樁長、樁距、樁數(shù)的平面排列和承臺尺寸大小等因素有關?,F(xiàn)通常認為當樁間中心距離不小于6b1 (b1為單樁的計算寬度)時,可不考慮群樁效應。我國《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JGJ 94-2008)[5](以下簡稱《樁基規(guī)范》)中有關于群樁基礎的相關計算方法。本文以某條110kV四回輸電線路為背景,開展了群樁基礎的優(yōu)化設計,對比不同樁數(shù)、樁徑及平面布置,并選出合理的樁基形式。
2、理論基礎
2.1樁頂作用效應計算
我國《樁基規(guī)范》中有關于樁頂荷載效應的計算。計算假定承臺是剛性的;各樁的剛度相同;x、y軸為樁基平面的慣性主軸。
3.2材料參數(shù)
基礎中樁、承臺混凝土等級為C25,混凝土軸向抗壓強度為11.9MPa,軸向抗拉強度為1.27MPa。主筋等級為HRB335,箍筋等級為HPB235,鋼筋彈性模量為2.0×105MPa,受拉鋼筋設計強度為300MPa。樁側阻力分項系數(shù)和樁端阻力分項系數(shù)分別為1.60,承臺底土阻抗力分項系數(shù)為1.60。在計算多樁承臺時未考慮各樁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樁主筋保護層厚度為60mm,承臺或連梁主筋保護層厚度為70mm。
3.3優(yōu)化設計結果
對于低樁承臺基礎,樁徑的大小與樁的布置形式直接影響混凝土、鋼材的用量及基礎占地面積。因此,選取合適的樁徑及合理的樁布置形式是整塔設計的主要內(nèi)容。本文采用樁基礎分析軟件對不同樁徑、布置的樁基進行優(yōu)化分析計算。通過分析計算可知:(1) 樁徑為0.6m時,若采用4根樁布置形式會使得樁長達到33m以上,細長樁的施工難度大,施工質量難以保證,且不利于樁體的整體受力,所以選用9根樁布置的形式。(2) 樁徑為0.8m時,4根樁與9根樁布置形式均能滿足設計要求。(3) 樁徑為1.0m、1.2m、1.4m時,若選用9根樁布置形式會使得承臺尺寸偏大,所以選用4根樁布置較為合理。兩基塔的優(yōu)化設計對比結果如下表所示,混凝土及鋼材用量與樁徑的關系如圖2~圖3所示。
4、結論
根據(jù)上述優(yōu)化分析結果可得結論如下:
(1)隨著樁徑的增大,混凝土及鋼材用量整體呈逐漸增加的趨勢,局部有降低的趨勢;
(2)隨著樁徑的增大,承臺尺寸逐漸增大;
(3)選用4根直徑為1m以上的樁時,混凝土及鋼材用量偏大,且基礎占地面積較大;
(4)選用9根直徑為0.8m的樁時,混凝土及鋼材用量較大,且基礎占地面積偏大;
(5)綜合考慮混凝土及鋼材用量及基礎占地等因素的影響,建議選用9根直徑為0.6m的樁,且該基礎的群樁效應更加明顯。
參考文獻
[1]何思明,郭強,盧國勝.單樁沉降計算理論研究[J].巖土力學與工程學報,2004,23(4):688-694.
[2]陳國興,樊良本等.基礎工程學[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3]秦力,王麗歡,陳柄君等. 豎向荷載下鉆孔灌注樁單樁的數(shù)值模擬分析[J].東北電力大學學報,2011,31(5/6):72-76.
[4]黃晉.斜向受荷樁工作性狀試驗與數(shù)值模擬分析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yè)大學,2009.
[5] JGJ94-2008 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 [S].
[6] GB50010-200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