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的交通規(guī)劃管理工作中,很多一線、二線城市面臨著交通擁堵、秩序混亂等問題,嚴重影響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而這些問題大部分存在于道理交叉口,因此在道路設計中,道理交叉口的設計便成為了重點內(nèi)容?;诖?,通過分析道路交叉口存在的問題,因地制宜地提出合理的交叉口空間設計方法。
【關(guān)鍵詞】城市道路;交叉口;規(guī)劃設計;安全
1、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1.1表現(xiàn)出明顯的幾何構(gòu)造。歷史上,由于我國對于道路規(guī)劃不夠重視,在一些城市的老城區(qū)中,道路交叉口存在諸如多岔路交叉口、大量存在不規(guī)則交叉口等很多問題。在建設新道路時,建設者不能準確充分地預測建成后城市的交通量,在設計過程中,對交叉口的幾何設計不合理,如出口車道設計不合理、交叉口面積過大、駕駛視距不足等,從而導致通行能力大為降低,造成擁堵。
1.2交叉口的交通控制不足。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控制與交叉口本身同樣重要,主要在三個方面對交叉口進行交通控制:信號控制、停讓控制、在交叉口配備一定數(shù)量的警力控制交叉口。通過有關(guān)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在交通控制方面,我國城市道路的交叉口存在許多不足,主要包括:交通信號燈可見性不強,信號配時對交通的需要不能滿足等。
1.3交通環(huán)境的影響問題。在實際中,不能忽視環(huán)境對交叉口安全的影響。例如:在交叉口處的四周,存在密集的建筑、林立的商店、凌亂的攤點,以及各種霓虹燈、廣告牌,各種使人心煩意亂的音樂聲、叫賣聲,往往造成頻發(fā)的交通事故。
1.4行人流線分離的問題。作為一種安全措施,行人流線分離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我國大量的交叉口沒有進行導流化;或者在設計道路時配備了導流標志,但標線破損卻沒有修復;或交通標志不統(tǒng)一。導流方案不適應車流方向和交通量,擾亂交通秩序,導致通行能力降低,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幾率。
2、城市道路叉口空間的優(yōu)化設計
2.1優(yōu)化設計交叉口的思路
目前,交叉口空間設計的主流思想認為,交叉口范圍越小越好。這樣不僅可以使城市交通沖突區(qū)范圍得到壓縮,同時還能使相位之間的損失時間得以減少。常見的設計方法主要是:沿著路緣石劃一條直線,將其作為人行過街橫道的內(nèi)側(cè)邊線,以此為基準,再向外側(cè)偏移一個人行道寬度作為外側(cè)邊線,這就構(gòu)成了行人過街橫道,再加上進行功能劃分的車道,交叉口的設計就就完成了。
2.2交叉口空間設計的方向
(1)對城市道路交通網(wǎng)加以充分利用
與直線路段相比,車流通過交叉口的時間相當于前者的一倍左右,這使得城市交通網(wǎng)中交叉口成為一個“瓶頸”。在交叉口,為提高車流的通行能力,在設計城市道路時期,要對交叉口的通行空間進行合理劃分,對車流、人流、非機動車的交通運行軌跡進行明確,從而在交叉口使機動車、自行車、行人,無論是左轉(zhuǎn)、右轉(zhuǎn),還是直行,都能各行其道,再配合良好的交通信號引導交通流,就可以確保順暢運行。此外,在設計自行車、人行道時,要做無障礙處理。如果道路標志設計合理、附屬設施設計完善、就可以促使自行車、人流的通過速度加快,從而使交叉口的交通壓力得到有效減輕。
(2)提高交通的安全系數(shù)
交叉口是交通事故發(fā)生頻率較高的地段。在車輛運行的過程中,其轉(zhuǎn)彎的半徑和視距范圍需要得到有效保證。在混合交通流中,作為弱勢群體的自行車和行人,保證其安全非常重要。設計安全的道路交叉口,主要是結(jié)合交通流的渠化與交通信號控制,在時間上將空間上存在沖突的各股交通流分離開來。
(3)注重交通環(huán)境的設計
在城市道路交叉口中,作為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設計交通的景觀是城市整體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能體現(xiàn)環(huán)境與交通的協(xié)調(diào)。通過合理設計交叉口的交通環(huán)境,使交通流的連續(xù)性得以增強,在交叉口機動車的延誤時間得以減少,進而減少噪聲、廢氣、震動等的污染。
3、城市道路交叉口空間的具體設計
3.1通行能力匹配設計
按照進口道通行能力與路段相匹配的原則,應在進口道增加車道數(shù),以對通行時間的損失進行彌補。確定具體增加的車道數(shù),要依據(jù)各進口道流入交通的實際需求情況。同時,出口車道數(shù)應與每個進口道的該流向車道數(shù)相匹配。
3.2具體設計要保證交通流空間運行秩序
(1)機動車通行空間設計
通過在地面進行劃線或以交通島的形式,確定每一股車流的流線,從而使車流能夠各行其道。渠化路線應該明確簡單,設計時應遵循各流向車流的安全行駛軌跡。導向交通島間應保持適當寬度的導流車道,從而避免由于過寬的導流車道致使車輛并行、搶道。
(2)自行車與行人通行空間設計
目前,我國城市道路大多是三塊板構(gòu)造,在交叉口,對混合交通流進行合理的渠化方法是,并行設置自行車與行人過街通行區(qū)域,與機動車相分離,在交叉口左轉(zhuǎn)自行車可以避免隨機動車直接斜穿,通過二次過街實現(xiàn)左轉(zhuǎn)。對于斷面較窄、等級較低的一塊板道路,自行車和機動車流相互交織,嚴重的互相干擾。對此,可采用自行車提前待行的方法,設計雙停車線,使自行車與機動車前后分開,避免兩者交織與、沖突,從而對交通流混雜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得以緩解。
(3)通行效率設計
右轉(zhuǎn)車儲車空間的設計。人行道的位置與交叉口的中心靠近,在相交道路的人行橫道前,當右轉(zhuǎn)機動車受阻時,車輛就停在本向的人行橫道上,如此行人過街的通行空間不僅被占用了,而且直右混行車道中的直行車也受到了阻擋,還會給本向的非機動車通行造成困難。鑒于此,可適當后移人行橫道,在兩條相交的人行橫道之間留出一個可以停駐小汽車的間距,這樣可以使右轉(zhuǎn)機動車對行人和直行機動車以及非機動車的干擾大大降低。
(4)有效處理自行車的膨脹流
在交叉口,當自行車排隊時,呈現(xiàn)緊密間距很小的狀態(tài),而當自行車駛出停車線時,由于安全行駛的需要,均需加大其前后左右的間距,形成膨脹流。所以,在處理交叉口空間上,應對自行車通過交叉口時的膨脹寬度予以考慮。也就是說,在直行機動車與自行車通行區(qū)域之間留出一定的安全空間,從而消除他們互相之間的影響。
(5)交通安全的設計
當存在較多的機動車道,致使人行過街橫道過長時,行人在綠燈末期無法安全通過,為此,在道路中央進出口道之間,應開辟出一定寬度的區(qū)域(其寬度應不不小于2米,最小不得小于1.5米),作為安全待行區(qū),以保證過街行人的安全,否則無法起安全待行的作用。具體的設計方法主要包括:道路上有中央分隔帶的,將分隔帶辟為安全待行區(qū),并在端部保留1米-2米的分隔帶,以保護駐足的行人;道路無中央分隔帶的,應對進出口車道寬進行壓縮,設置成安全待行區(qū);設計無障礙的自行車與人行道,以及布設各種管線的位置,不應使交通流運行通道上產(chǎn)生物理障礙;注意營造動靜協(xié)調(diào)統(tǒng)一的交通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