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田,”小山跑來笑,“你怎么像女生一樣,對著池塘照鏡子呀?”
“小山,你自己看看,這池塘里山的影子,樹的影子,云的影子……有不變的,有變幻莫測的,多有趣呀。”田田指著靜靜的池塘,說,“這一面鏡子,真美?!?/p>
“是??!不過田田,這池塘中的美景再好看,也不如書中的故事生動吧?你不是約我來看書的嗎?”小山看到水中的風光,一邊驚嘆一邊說。
“哈哈,我是在欣賞池塘這本書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原來書也是一面鏡子,我們閱讀的過程,就是一個照鏡子的過程?!碧锾锾饋碚f。
什么?書也是一面鏡子,閱讀就是在照鏡子?小山拿起書,對著臉照過來,又照過去——是嗎,這書是一面鏡子?
“嘻,”田田打開書,指著里面的文字,說,“其實我們心里早就有過這些文字了,我們可以好聽地讀出來,我們放在這一篇新文章里,只不過是換了一面新鏡子,這些文字在我們的眼前又有了新的樣子……”
是啊,好像真是這么一個理!小山越聽越覺得對:“怪不得以前有個什么人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雌饋恚悄芤晕恼聻殓R子的?!?/p>
“不錯呀,還知道《舊唐書·魏征傳》里的句子?!碧锾飳π∩截Q起大拇指,“我剛才等你時,一直在想,這池塘是一本書,青山對著它閱讀,不但看到水光蕩漾,更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山花爛漫;柳樹對著它閱讀,不但看到魚蝦嬉鬧,更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辮子長長;云朵對著它閱讀,不但看到水中有天,更看到了內(nèi)心的無窮變幻……那么,我們在閱讀每一篇文章時,是不是也都能閱讀到自己,更能發(fā)現(xiàn)到文字里的秘密?”
“說得太對了!”小山由衷地說,“把文章當做鏡子,一定可以讀到文字的內(nèi)心,更讀到自己的樣子。”
“是啊,比如,我們現(xiàn)在讀的就是王宜振老師的這首《秋天》,我們看到鏡子里秋風淘氣的樣子,瞧到鏡子里瓜果甜蜜的樣子,更看到這面文章鏡子里有一個孩子,他跟著秋風一路追,一路抓到桂子的香氣,一路去對著瓜果嚷嚷……那個孩子,其實就是我自己。”田田說著,便快活地朗讀起來,“走進秋天……”
“真的,真的,”小山興奮地說,“我發(fā)現(xiàn)了詩里的小孩子,我發(fā)現(xiàn)了詩里的我……”
“如果不是讀風景篇,而是換成了人物篇,我覺得,這就可以用古人說的——以人為鏡。古人認為以人為鏡可以明白得失。這個,用在我們閱讀人物類文章上,也是非常適用的。你想想,閱讀《巨人的花園》時,對比那個巨人,我的樣子到底是什么樣的?而閱讀《小木偶的故事》時,那個站在小木偶身旁的我,又是何種表情?這樣的鏡子在文字中閃的光澤會讓我們的內(nèi)心激動不已呢?!碧锾镏钢鴷械囊粋€人物畫像,說。
“真好真好,照鏡子把自己照進去,才是真正把自己送進了文字中間,這樣的閱讀,多有情趣?!毙∩秸f,“我以后再不笑話愛照鏡子的人了?!?/p>
“當然,還有好多動物篇,你看像我們的課文《蟋蟀的住宅》這一類,如果我們的心跟明鏡似的,我們還能清晰地照出那住宅的細微處,再把自己照成一只小小的蟋蟀……”田田說著,掩口笑起來。
“我都明白了。原來每一篇文章可以是亮閃閃的鏡子,可以是魔法鏡,可以是照妖鏡……”小山也笑。
“說到底,我們的眼睛和心靈是最獨特的反光鏡,我們從文字中發(fā)現(xiàn)的一切,都需要我們的眼睛和心靈來解釋。”田田拉著小山,說,“咱們得先把咱們這反光鏡打磨得更光凈才好。再去瞧瞧山水之鏡吧……”
“好啦,還有好多鏡子等我去照……”小山一邊嘟嚷,一邊飛也似的跟著田田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