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天池地處天山博格達峰的北側(cè),位于阜康市偏東40公里,距烏魯木齊市僅110公里。天池是200多萬年前第四冰川活動形成的高山冰磧湖,海拔1900多米,南北長3400多米,東西最寬處1500多米,最深處105米,是世界上著名的高山湖泊。
新疆天山天池兼具了自然之美與人文之豐,從更高層面上講,人文天池是與生態(tài)天池遙相對應(yīng)的重要而必需的另一只翅膀。有了這兩個翅膀,天山天池在時空中騰飛的日子就要來了。
大的天山已遠不止是一座山脈,而是一個傳奇,是新疆的脊梁和中亞之光。天山在連續(xù)不斷的上升中隆起了云、水、草原和森林,也隆高了人類的身軀和頭顱,使人類在新的起點與高度上不斷審視自我和茫茫宇宙。
作為亞洲最大的山系之一,形成于兩三百萬年前的天山,以其2500多公里的東西長度和三四百公里的南北寬度雄踞于中亞大地的中央。新疆三分之一以上的面積被其占去了。別的不說,天山上僅現(xiàn)代冰川就有6898條,總面積9500平方公里,是我國最大的現(xiàn)代冰川區(qū)。
這些高臥于崇山峻嶺上的巨大冰川,不僅是天然的固體水庫,而且是調(diào)節(jié)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大地之肺。它們有節(jié)制地睡眠、活動、呼吸,新疆大地被喂養(yǎng)得熱情如火而又神奇萬端。
海拔5445米的博格達雪峰是東部天山的最高峰,左右的帕格提峰和未萬別克峰的海拔高度分別是5281米和5213米——這就是有名的“雪海三峰”。邱處機的“三峰并起插云寒”,李鑾宣的“雪嶺三峰?!?,宋伯魯?shù)摹叭褰^倚傍”等,詠嘆的都是這三座高峰。唐代把博格達峰叫折羅漫山,明代稱這為靈山、圣山,清代乾隆皇帝賜名福壽山。博格達峰現(xiàn)為中國對外開放的登山險峰之一。
博格達峰呈現(xiàn)出的威嚴與神圣,成為雄偉挺拔、執(zhí)著堅韌、包容通達的新疆的典型象征,所以,自古以來就被在他周圍生息繁衍的各族人群認定是自己的守護神。
清代學(xué)者徐松觀察后發(fā)現(xiàn),天山雪峰“冰有三色,一種淺綠,一種自如水晶,一種自如磲”。磲是一種熱帶海底的軟體動物,其模樣像海螺。
著名作家周濤則用“鋼藍”這個詞來形容冰雪之間透射出來的巖石山體。他認為,天山是一座有著突厥人面型,生就蒙古人、匈奴人、斯基泰人骨骼和血脈的偉大山脈;而博格達峰則是眾神中的小弟弟,是天山之父派遣來守望烏魯木齊、昌吉和吐魯番的少年王子——他藍袍鑲金,白帽抹紅,英俊偉岸,傲視眾雄。
有人甚至認為,那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群矗立著的偉大頭顱——表情里含有無盡的冷穆與寬容,是一群古代草原帝國武士的雕像。因此,就有了《七劍下天山》的故事,造就了天山天池的劍俠文化。
常年被冰雪覆蓋的博格達峰周圍有113條現(xiàn)代冰川,其中的50條融水北流后,形成了著名的天山天池。
對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來說,尤其是生態(tài)環(huán)境遭到破壞后,深受各類廢氣殘害的城市人來說,天山天池不僅僅是一個近距離的令人心醉神迷的景觀,而且是一個夢,一種內(nèi)在的精神信仰和依靠。
這個深藏于博格達雪峰懷抱中的約5平方公里的“寶葫蘆”(天山天池水面形狀神似葫蘆),以其清潔而神秘的面容,贏得了每個人的敬仰和喜愛。有人甚至稱它是“天山的一顆綠寶石”“冰峰的眼睛”“神的自留地”和“山水首府”。
天山天池是一個具有世界級資源品質(zhì)和景觀質(zhì)量的特殊景區(qū),是中國西部最美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綜合體之一。由于與烏魯木齊市相距很近,因而它無可爭議地成為離新疆首府最近和最迷人的首選自然與人文景區(qū)。
天山博格達峰和天山天池就是一對千古不老的美少年和美仙女。正是由于他們的存在,西王母才久居此地;正是由于西王母的存在,周穆王才萬里西巡;正是由于周穆王的萬里西巡,才有了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千古絕唱。因此,很多人登天山天池不光看神山圣水,而是想近距離端詳、觸摸和感受。人們想一睹博格達雪峰之天顏,體會一下神仙的生活,并在天山天池邊聆聽自己站在西王母和眾仙女身旁時的心跳。所以,天山天池一直以來都是很多人抵達新疆后第一個要叩訪的旅游勝地。
因自然風(fēng)光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地域突變強烈,所以,在短短80公里的景區(qū)直線距離內(nèi),就囊括了雪山、冰川、濕地、草甸、森林、峽谷、湖泊、山岳、戈壁和沙漠等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觀和億萬年完整的地質(zhì)演變結(jié)構(gòu),形成了國內(nèi)外罕見的、差異極大而豐富多彩的植物垂直景觀帶。多樣性生物種類、特殊的地質(zhì)地貌和悠久的歷史文化等,在548平方公里的景區(qū)規(guī)劃面積內(nèi),誕生了8大景區(qū)、15個景群和38個景點。天山天池風(fēng)景名勝區(qū)和自然保護區(qū)已列入中國濕地保護名錄,成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和5A級風(fēng)景旅游區(qū),并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為“博格達峰人與生物圈”國際保護區(qū),后來又被全國31個省市的都市報評選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還被相關(guān)部門評為“最佳資源保護的中國十大風(fēng)景名勝區(qū)”。此外,深入民間的瑤池西王母神話、大量遠古歷史宗教文化遺存、獨具特色的“絲綢之路”民族民俗風(fēng)情以及高山石林——馬牙山和遠古先民遺存——博格達巖畫山等,使天山天池靈魂飽滿,人文價值和欣賞品位極高,國際國內(nèi)影響日益深遠。
多年以來,天山天池景區(qū)管委會提出并完善了打造生態(tài)天池、人文天池、誠信天池、數(shù)字天池和冰雪天池的理念,而核心落腳點則是在保護好生態(tài)天池的基礎(chǔ)上,全力構(gòu)建人文天池。
根據(jù)天山天池人文資源所具有的國際性影響力,天山天池可以向世界集中呈現(xiàn)的文化內(nèi)容大致有五個方面:一是以西王母瑤池史話為主體形成的歷代道觀建筑、文獻記錄和宗教故事積淀而成的道教文化;二是以博格達峰為背景、《七劍下天山》等天山劍俠小說為載體的武俠文化;三是以遠古墓葬、巖畫等草原歷史文化為見證,現(xiàn)代哈薩克族為代表,展現(xiàn)鮮明地域特色的“絲綢之路”民族民俗文化;四是以獨特的地質(zhì)構(gòu)造和生物多樣性凸顯出來的科普文化;五是歷代名人飽覽之后留下的詩賦書畫和遺蹤佳話而賦予天山天池新的神韻和內(nèi)涵的名人文化。
我雖然在天山天池工作多年,但奇怪的是,每次走進天池,都會有截然不同的全新感受。仿佛這里的山水、草木、牛羊及藍天白云、風(fēng)花雪月、光芒四射的太陽和那輪躍出天山的明月……每日每夜都在變幻著各不相同的顏色。甚至在每天的每個不同時刻——每分每秒之中,隨著陽光的變化、云霧的移動、思緒的飄飛……天地萬象同人的心境情感也會發(fā)生千姿百態(tài)的變化。難怪《天池賦》的作者用十余年的感悟贊曰:“小悟白云回一笑,洗心歸去不虛行?!彪y怪李商隱站在歷史的深處不斷發(fā)出呼喚:“八駿日行三萬里,穆王何事不重來?”
一次,我和幾位朋友在細雨中攀登博格達峰,剛至半山腰,突然雨過天晴,漫天大霧猛然裂開—個巨大的縫隙,圣潔而透亮的陽光穿過云霧的裂縫,毫無阻擋地照射在山頂?shù)难┓迳?,使天山的皇冠——博格達峰呈現(xiàn)出璀璨奪目的光暈。我仿佛看見了神的相貌和光輝。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每個人內(nèi)心的敬仰和熱愛都是秘密而強大的——無論對人,還是對陽光、明月、大霧、風(fēng)霜、雨雪或一座雪山、一池碧水。同時我也突然明白,在這個神圣的時刻,我被博格達峰和天山天池的博大壯美深度擊中與俘獲。我發(fā)現(xiàn)了這種絕世之美,也突然之間成為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