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確是觀賞博格達峰的絕佳視角。
從哪個角度看博格達峰最美?這是我?guī)啄昵靶凶咴诟房凳斜辈刻瞥贰z綢之路新北道時的想法。
大漠落日,夕陽正濃。遠(yuǎn)方的博格達峰,山根及山腰陰翳在一片藍(lán)灰色的暮色蒼茫中,只有高高的山尖,三峰陡立,潔白光亮,一抹霞光游弋飄繞,仿佛海市蜃樓,漂浮在半空中,恰是一個夢境或是讖預(yù)。
絕頂?shù)纳脚c古老的路之間,鋪滿了色溫很低但極富色彩與美感的晚霞。我豁然明白,為什么歷代走過這條路的文人墨客,不厭其煩地反復(fù)吟詠,不想規(guī)避地直抒胸臆,博格達在不斷地打量中、描摹中、寄予中,奠定了神山的地位。
試想,不論是騎馬還是乘馬車,從巴里坤拐到木壘,博格達峰就映入眼簾,那是絕對的地標(biāo),一直看著你走過庭州大地。唐代的岑參看到:“千峰萬嶺雪崔嵬”;元代的丘處機看到:“三峰并起插云寒”;耶律楚材看到:“插天絕壁噴晴月”;清代的宋伯魯看到:“三峰絕倚傍,終古插蒼冥”。幾乎所有途徑新北道的詩人,都留下了關(guān)于博格達峰及天山的詩篇佳句。他們在相異的時空,看到了博格達峰的形態(tài)與氣質(zhì),留下了不朽的文字。
自古以來,生活在山腳下的人們,不論民族、不管信仰,對博格達的敬仰依舊,祭奠神山留下的一些祭臺、祭道、寺廟遺跡尚存。由此產(chǎn)生的民歌、諺語、民間故事神話、文人的歌賦詩詞等,足以匯編成書。博格達已不僅僅是地理意義上的高峰,更是人們精神的峰巔。
行走在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確是觀賞博格達峰的絕佳視角。自準(zhǔn)噶爾盆地的邊緣,仰視南側(cè)的山巒,看云舒云卷,想命運浮沉。即使你處于人生的低處,滑人命運的低處,有如此宏大、寧靜的山作陪,還有什么解不開的結(jié),邁不過的坎?閱讀移動的風(fēng)景,就是在感悟人生的啟示錄。長長的路,悠悠地走,用山的永恒關(guān)照我們躁動的心靈,這是更鋒銳的視角。
在那一刻,我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行走計劃:從東南西北各個角度看看博格達峰。我只是想了卻對一個產(chǎn)生神圣之情山峰的好奇。
“南山口對紫泥泉”在紀(jì)曉嵐的詩里,我找到了看博格達峰的新視點。站在南山口(即現(xiàn)在阜康市白楊河山口),抬眼望博格達峰,宛若一朵盛開的雪蓮花,五座山峰,恰巧結(jié)構(gòu)成五片玉色花瓣,幽幽綻放,香飄襲人。這是看博格達峰最柔美、最女性化的視角。
博格達峰東側(cè)有一處鄂博梁。這是古人祭奠博格達峰的地方,也是從東側(cè)看博格達峰的最佳視角。這里的博格達是并肩攜手的五峰高聳,玉帶纏腰,仿佛神話傳說中與惡魔搏斗致死的五兄弟化身。
站在天山天池西側(cè)的香爐臺上,從西側(cè)望,博格達峰仿佛一艘泊在群山之上的巨輪,三桅高聳,欲揚帆遠(yuǎn)航。
我驚異于古人看山的精準(zhǔn)。他們選定并存留下遺址和地名的地方,正是遠(yuǎn)觀博格達最好的角度。
在奔向吐魯番的途中,眼睛舍不得離開的是左側(cè)藍(lán)灰色的山脈之上,白色的博格達峰。從南側(cè)看,博格達峰缺少了幾分北側(cè)擁有的雄偉氣勢,但多了些許萬山之山的泰然與大氣。
每次空中之旅,只要飛越天山,我都要趴在窗上,俯視博格達峰,他非常顯眼,頭頂?shù)谋ㄔ诰d延千里的山巒間,似乎并不大,但顯現(xiàn)了他作為南坡、北坡綠洲生命水源的重要地位??吹讲└襁_峰緊繃的、不斷消失的白色長袍,隱隱的憂洇濕了心情。不由地想起了那句廣告詞:或許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類的眼淚。
無語山神,我應(yīng)該怎樣虔誠祈禱,你才肯逆轉(zhuǎn)收起的白袍?在自然的神力面前,人啊你將怎樣適應(yīng)?
第一眼看到博格達峰的真容是2002年6月的一天,那也是我第一次走近博格達,近距離、面對面的端詳他。
懷著強烈的愿望和激越的心情,勾畫著博格達的模樣。可是,悠長、單調(diào)、崎嶇的長途,一點一點的消耗著體力和激情,在疲憊與恍惚之中,拐過一道山梁,博格達峰猝不及防地闖進我的眼簾,完全被怔住了,啞然了!博格達的尊容絕對出乎我的預(yù)想。
遠(yuǎn)處兩座黑色的石山,宛若敞開的山門,從博格達東西兩側(cè)山腳隆起,斜線抬升,遙遙對峙,烏黑若漆,天然大開。白頭、白須,白袍加身的博格達峰端坐中央,那樣神圣、威嚴(yán)、尊貴、安祥,散發(fā)著悠悠的王者之風(fēng)。
人在震驚狀態(tài),往往思維和感覺是空白的。有那么幾十秒鐘,我竭力在找回自己,魂不附體大概為此狀吧!以后的某些安靜的時候,我仔細(xì)地回憶那幾十秒鐘,我的魂魄到底去了哪里?是去給山神報到了抑或飛到了半空的藍(lán)云?始終無法破解和復(fù)原那人生的幾十秒鐘。所幸的是出竅的靈魂又安全的回歸了,恰巧落到了原處,我只是丟失了魂的幾十秒鐘,更何況那飛魂可能被山神拿去了!這是幸,對個體的人而言,這是神的眷顧。從此你心中有光,更感敬畏,將一己的命運擱置寬大的宇宙;你擁有了時空,懂得了深淺,以蒼茫的眼光環(huán)顧四野;你學(xué)會了取舍,忽略了機巧,讓他教會你直抵事物的本質(zhì)。
當(dāng)魂還附體后,兩眼的淚順著眼角涓涓而下,博格達啊,我前生一定是你山腳下的一株草抑或是你冰川上的一粒雪。否則,為什么見你如此傷心,仿佛久別的女兒見到了父親,千言萬語化作顆顆淚珠,任奔流不息。
宿營地選在博格達山前的一塊羊背石下,帳篷的門正對著博格達。那個黃昏,穿過窄窄的門臉,我旺旺地望著我的山神,直到最后一抹紅霞翩然落幕。
同行的一位攝影師不解地說:“我還以為你見到博格達后會激動興奮,高歌歡呼,但我看你好像很平靜!”
失語的我,仍然沉浸在震驚的狀態(tài)中,只愿這種對山的感覺延續(xù)的更長一些,觸動心靈的時候,往往是無語的時候。若干年后的今天,算是對這位老友遲到的解釋吧。
晨昏中的博格達峰表情極為豐富,色彩更為艷麗,最具有觀賞性。那光與影不停地變換,雕塑出一幕幕富有風(fēng)骨、快感、節(jié)奏和韻律的情景劇背景。
暮色低垂,光,收緊了張開的手,在最后的夕陽中,峰與谷、黑與白勾勒出博格達峰的面影,正如周濤先生所言:有著突厥人面型,棱角分明,不怒自威。
當(dāng)?shù)谝豢|霞光撫掠博格達峰頂時,光亮來了,溫暖到了,瑟縮的草和顫抖的花,走出了夜的荒寒和恐怖,凍僵的表情隨著光芒的腳步,逐漸展開了純真的笑臉并歡快的舞蹈。人也鉆出了帳篷,迎接博格達峰的黎明,新的一天拉開了天幕。
站在博格達的清晨,黑與白、夜與晝、生與死、瞬間與永恒,這些人生必然面對的哲學(xué)命題,集中合力,襲擊你麻木的思維,考驗?zāi)惆l(fā)達的智力,教會你真實而自在地活著。
看山,得有角度和耐心??淳昧耍降谋?、氣息就靈動起來,人的眼界因此而寬廣深厚許多,人就會多一個榜樣和依靠。
生活在博格達峰腳下是一種榮幸,到底從哪個角度看博格達峰最美?仁山智水,各取那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