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債務“家底”,對地方金融風險進行評估,控制金融風險是這次審計的根本目的。
8月1日,一場針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的“審計風暴”全面展開,國家審計署網(wǎng)站通知:“根據(jù)國務院要求,審計署將組織全國審計機關對政府性債務進行審計?!睋?jù)悉,此次審計將對中央、省、市、縣、鄉(xiāng)五級政府性債務進行徹底摸底和測評。
“審計風暴”刮向深水區(qū)
據(jù)了解,國家整體金融風險受到中央政府重視,摸清債務“家底”,對地方金融風險進行評估,控制金融風險是這次審計的根本目的。而探清政府性債務之“水”有多深,是否隱藏著腐敗“大魚”也是此次審計的重點。眾多專家則希望決策者能借機為政府性債務立下新規(guī)矩,從而讓中國政府性債務之“水”,更加清澈見底。
融資平臺公司管理問題進一步暴露和惡化,資產(chǎn)質量較差,償債能力不強愈發(fā)明顯等問題顯現(xiàn)出的矛盾越來越突出。加上一些“退出類平臺”公司名退實不退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導致問題進一步復雜化,而此次審計也有刮向“深水區(qū)”之勢。
本次審計涉及重點有4項,一是政府性債務管理取得的成效;二是各級政府性債務的規(guī)模、結構及變化情況;三是政府性債務風險變化情況;四是政府性債務的舉借、管理和資金使用情況。
變相融資受政策影響
本刊上期報道了《借道融資風險暗藏》一文,文中對變相融資、違規(guī)融資做了深入報道。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6月27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所作的報告中,兩次對地方債敲響警鐘,強調(diào)地方債存在個別地方政府債臺高筑、資不抵債、違規(guī)融資變相集資等問題。
記者調(diào)查了解到,地方政府“BT”、信托、租賃融資非常普遍,部分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甚至以10%以上的利率進行融資。此次審計對多數(shù)融資平臺影響很大,有的地方融資平臺甚至開始迷茫,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而最直接的情況則是融資難度加大,很大融資平臺宣告完不成融資任務。
8月1日,記者在安徽阜陽城南新區(qū)建設指揮部了解到,他們于2013年1月下設了城南新區(qū)建設投資公司,即便成立時間不長,其融資計劃卻非常豐富。他們與阜陽市土地儲備中心合作,用3000多畝土地作抵押,與多家商業(yè)銀行合作,融到了部分資金,但是他們發(fā)行的“城南1號”信托計劃最近還是受了政策影響,進展并不順利。
阜陽城南新區(qū)建設投資公司財務處處長笪某告訴記者:“城南1號信托發(fā)行很差,目前才融到4000萬元,未達到預籌總額的50%。華奧信托的計劃沒有過會,中信信托1個億的單一資金臨時變卦,中融信托的也沒過會。我們以前融資凡是以財政作擔保的全部被財政局打了回來,目前我們只有國開行和農(nóng)發(fā)行的融資到位,這是用政府信用和土地抵押獲得的?!?/p>
政府不得為融資平臺擔保
國務院早在2010年就已下發(fā)了《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明確,地方各級政府不得以財政性收入、行政事業(yè)等單位的國有資產(chǎn),或其他任何直接、間接形式為融資平臺公司融資行為提供擔保。
《通知》要求:對只承擔公益性項目融資任務且主要依靠財政性資金償還債務的融資平臺公司,今后不得再承擔融資任務,相關地方政府要在明確還債責任,落實還款措施后,對公司做出妥善處理;對承擔上述公益性項目融資任務,同時還承擔公益性項目建設、運營任務的融資平臺公司,要在落實償債責任和措施后剝離融資業(yè)務,不再保留融資平臺職能。
安徽阜陽城南新區(qū)建設投資公司屬于國務院清理、規(guī)范地方政府融資平臺政策出臺之后新設立的公司,該公司今年有數(shù)億元的融資計劃,為何沒有被清理整頓?是否屬于“退出類平臺”公司?
該公司財務處長笪某告訴記者,阜政秘[2013]100號文件同意該公司融資,而該公司主要資產(chǎn)是440畝土地和辦公設備。
全國人大財經(jīng)委員會原副主任委員賀鏗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國務院此次動作表示對國家金融風險問題的重視,是為了防止金融風險出現(xiàn)。但是有些地方政府不希望把這個問題搞清楚,以亂中取利。問題搞得越清楚,中央出臺措施越具體,他們的獲利將中斷?!?/p>
摸底地方債控制風險
日前,美國底特律申請破產(chǎn)保護,底特律因資產(chǎn)負債表高企、財政收支流動性風險嚴重以及產(chǎn)業(yè)結構缺乏競爭力,最終因現(xiàn)金流無法支付利息而導致破產(chǎn)。
此事引起國內(nèi)警覺,一些專家認為當下內(nèi)地各地政府與底特律一樣都存在資產(chǎn)負債表衰退問題,而且財政收支更出現(xiàn)倒掛。地方融資平臺則有地方政府的隱性信用作擔保,由于政府的信用在貸款時暢通無阻,但一旦違約債務所有權誰屬卻沒有明確的說法。最后很大的可能是中央埋單,或者減債。而若引發(fā)金融危機,這一風險等于由全社會共同承擔
賀鏗表示,面對金融風險,中國政府不會像歐洲國家政府一樣選擇破產(chǎn),因而房地產(chǎn)、地方債或銀行,只要哪個鏈條出了問題,就會是大問題。“防風險比穩(wěn)增長更重要。本屆政府重視此問題是應該的,不進行擴張投資,并對防金融風險高度重視,也采取了相當措施,這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
今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清華大學經(jīng)管學院教授李稻葵也曾呼吁,地方政府性債務問題應引起重視,要讓地方政府亮出家底,這樣才能知道增長的質量,知道新一屆地方政府官員,是不是用了明天增長的潛力換取今天的增長?!氨热缫粋€地方政府如果不負責任去銀行跑關系,借了很多錢,短期來看當?shù)亟?jīng)濟很紅火,過了一段時間,要還錢的時候,負責人走了,爛攤子留給下一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