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外戰(zhàn)爭史上,曾經(jīng)有過許多鴿子立軍功的事。
1041年,北宋大全韓琦率兵攻打西夏,西夏軍事家趙元昊在宋軍必經(jīng)之地的寧夏西吉埋下伏兵,道旁放置銀泥盆,每只銀泥盆里蓋著一只活信鴿。宋軍行經(jīng)此地,聽到盆中有跳動之聲,極為驚奇,打開一看,百余只哨鴿一齊翔空,發(fā)出宋軍已到的信號,趙元昊即率伏兵突然進攻,大敗宋軍。
公元兩千年前的古羅馬凱撒大帝出征高盧,曾將指令縛在鴿子腳上,分送到各個營地。在十字軍東征之時,阿拉伯亦將大批鴿子用于軍事通訊。1870年的普法戰(zhàn)爭中,軍鴿大顯身手,在巴黎被圍困的日子里,法國信鴿“荷馬”為軍隊和民間傳遞出許多信息,立下赫赫戰(zhàn)功,被封為“軍鴿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美軍有一只名叫“烏斯曼”的軍鴿,在執(zhí)行任務途中被希特勒軍隊的高射機槍打斷了腿,但它仍把軍事密件送到美軍營地。至今,它的標本仍被保存在美國軍事檔案庫里。英國軍鴿“蘭點——喬”干得更是出色:一座意大利城市被德軍占領,英軍要求盟軍轟炸,但一會兒,英軍趕走了德軍,“蘭點——喬”立即起飛傳信,阻止了正在準備起飛的轟炸機群,防止了誤炸之禍,這只軍鴿獲得了“狄肯獎”。
(摘自《潮州日報》 圖/昵圖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