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yù)為“暢銷書天后”的吳淡如是臺灣家喻戶曉的電視臺、電臺節(jié)目主持人和作家。多年來她主持節(jié)目和著書兩不誤,如今已出書五十多種,其中《真愛非常頑強(qiáng)》兩年內(nèi)再版了四十九次之多;《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已被拍成電影。
天涯惆悵客
巴黎是一個你再老都可以叛逆的都市。有人說它是最浪漫的都市,但也有人說它是最現(xiàn)實的都市——處處死要錢,沒錢的人在那里連上廁所都困難。
25歲那年,巴黎以一種既溫暖又冷酷的姿態(tài),呈現(xiàn)在我生命的相簿里。一天,我走過唐人街的一家廣東餐廳時,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認(rèn)識的一個新加坡女孩。她和我一樣,受了海明威《流動的饗宴》的感召,來到這里的。我們不謀而合地相信,只有在年輕時到過巴黎,才不負(fù)此生。
那一年,她26歲,纖細(xì)蒼白,來巴黎是為了學(xué)建筑設(shè)計。她和一般從小上英文學(xué)校的新加坡人不同,她的母親是中文老師,因而她從小就會背許多唐詩。我認(rèn)識她的時候,她正和一個香港男孩在一起。人是很奇妙的,命運(yùn)不同,緣分卻深。兩個東方人,千里迢迢地跑來巴黎相遇。那個香港男孩比她年輕幾歲,大學(xué)剛畢業(yè),兩道濃眉,很高很瘦,一臉稚氣。他們兩人住在一起。在巴黎,留學(xué)生情侶住在一起,是不會有人管的。而我卻是在她忍不住的哽咽中,才知道她的故事。
拋卻來時意
“其實我在新加坡,很早就結(jié)婚了?!彼f。從小就對建筑懷有濃厚興趣的她,畢業(yè)于一所知名大學(xué)的建筑系。她的理想是要成為像柯比意一樣的建筑師。在家人的殷切期盼中,她嫁給了一個一直對她很好的中年富商——華人世界,小康之家,都希望女兒能夠靠著婚姻將人生提高一個檔次。
丈夫?qū)λ芎?,仿如女兒般寵愛。她說她想來巴黎,他就成全了她。而她到了巴黎,才發(fā)現(xiàn),其實她不是真愛他,也不能夠愛他。為了香港男孩,她寧可做一個沒有故鄉(xiāng)、沒有親人的人??墒?,巴黎不只有浪漫,還有異鄉(xiāng)人處處要面對的冷酷生活。為了愛情,她放棄了設(shè)計學(xué)院的學(xué)業(yè),抹掉了所有和過去相通的管道。為了愛情,她也忘了他是窮學(xué)生,沒有社會經(jīng)驗,根本沒法支撐他們的生活。他們靠著她原有的豐厚盤纏,過一日是一日。她不再懷有變成知名建筑師的夢想,而是變成了一個廚娘。她知道哪個肉販的牛肉最新鮮、最便宜;知道哪個超市的早餐玉米片可以省一兩個法郎;知道怎么樣用唐人街商店里有限的原料,為他烤一只廣東烤鴨。盡管那只鴨子燒得實在不怎么樣,但我還是不忍心說,那不是一只廣東烤鴨。因為那是她的愛,不是做給我吃的,是做給她的情人吃的。我只是一個不重要的見證者罷了。
她和他過了兩年。最后,她還是決定要回家了。不是誰變心的問題。那一日,她在我面前痛哭,說了她的決定。她的哭聲讓我漂泊的彷徨更加不安,像鞭子一樣在我心頭抽打。
揮手自茲去
“是他提醒我的,該結(jié)束了。我不能一輩子當(dāng)個廚娘,這不是我來巴黎的夢想?!彼f。
警鐘的響起很簡單。還在念書的男孩,有一天很高興地在一家中國餐廳的布告欄上,撕了個電話號碼回來。他對她說:有人在為小孩征中文老師,要不要試試看?
26歲的她,卻突然記起了自己的夢想,她到巴黎來,是為了要成為一個建筑師,不是為了來這里教漢語。為了他,她是否能持續(xù)犧牲自己最大的愿望?“是欲望,還是愛?如今我也分不清了。”她說。“了解一個人,才是愛情;不了解卻還糾纏,那只配稱作欲望。我回頭想,我和他在一起,只是因為我貪戀他的青春,想滿足我的愛情渴望。他不了解我,竟以為我的人生志愿是為了教人寫中國字。若是如此,我的夢想,必然有朝一日會從暗處現(xiàn)身,等著嘲笑我的失落?!庇谑?,她不告而別,離開了她的情人。
那一年,我和她揮手道別,看著她兩眼哭得紅腫,進(jìn)了機(jī)場。她舍不得的不是我。她哭,是因為她要與她的愛情,或者說是兩年的欲望訣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