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冬天,熊式一來到英國,學習戲劇。那時,中國人在西方人的眼里,形象是極為不堪的,而這一切,全都要拜西方電影所賜。熊式一決定改變這種偏見,可是用什么方法呢?拍電影,他當時還沒有這個能力,最便捷的方式,就是戲劇。
熊式一準備以王寶釧的故事為藍本,創(chuàng)作一部英文話劇。當他剛把這個想法說出來的時候,就受到了英國同行的冷嘲熱諷。那些傲慢的英國人認為他——一個來自落后國家的留學生,還要把那么陳舊的東西搬出來展示,真是可笑。再說,當時英國的戲劇也很不景氣,就連蕭伯納(英國劇作家,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高爾斯華綏(英國劇作家,193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皮蘭德婁(意大利劇作家,193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這樣的大腕推出的新劇都沒有什么人看,他憑的又是什么?
熊式一動搖了。但劇本已寫了大半,放棄了實在可惜。望著一大摞剛剛打出來的稿子,他滿臉的不甘。這時,一向沉默寡言只知埋頭打字的約翰遜太太忽然停了下來:“先生,您有什么心事?”熊式一沒有說話?!叭绻覜]猜錯的話,一定是這個劇遇到了麻煩?!奔s翰遜太太說,“是不是有人說您什么了?”
熊式一開始重新打量起這個女人:約翰遜太太其貌不揚,從他聘請她做自己的打字員時起,他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認真地打量過她。“別聽他們的?!奔s翰遜太太說,“我敢保證,這個劇一定會獲得成功,你就等著瞧吧,到時倫敦的太太小姐們肯定會哭得稀里嘩啦的。我了解你們中國人,更了解我們英國人,相信我好了?!?/p>
“您算是我這個劇的第一位讀者了吧,那怎么沒見您哭呢?”熊式一的心情輕松了一些,他打趣道?!跋壬?,別忘了,我可是您的打字員啊,我怎么可以哭呢,這可是我對自己最基本的職業(yè)要求哦?!奔s翰遜太太笑道。
這位普通英國女性讓熊式一頗為感動,同時給了他極大的力量。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他下定決心,以后無論遇到多少困難,他也不會放棄這出戲了。他開始兩耳不聞窗外事,全身心投入到劇本的修改中。他還在約翰遜太太的建議下,為了更方便歐美人理解、記憶,他在劇本的許多方面都做出了“讓步”,甚至是“迎臺”,比如將女主角王寶釧的“釧”字改成了“川”字。
1934年11月8日,就在呼聲極高的皮蘭德婁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際,由熊式一導演的英文話劇《王寶川》在倫敦上演。果然如約翰遜太太所料,演出大獲成功,王寶川寒窯苦守18年等候其夫,其東方式的堅貞、善良,讓西方觀眾唏噓不已,看到動情處,很多太太小姐們都不禁流下了眼淚。
第二天,全英國的報紙都以贊譽之詞刊登了演出消息。當晚,熊式一感激地對約翰遜太太說:“約翰遜太太,感謝您!如果沒有您,我們的王寶川女士大概還得在寒窯里忍饑挨餓。您真了不起,一個人打敗了三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哪有那么大的本領,實在是你們中國的文化太強大了啊。”約翰遜太太說,“說真的,我覺得,這出戲的影響才剛剛開始……”
約翰遜太太的預言再一次應驗了:此后,此劇在倫敦竟連演三年,總計九百多場。次年,該劇又于美國上演,隨后在愛爾蘭、荷蘭、瑞士、比利時、德國、法國等國上演,均受到熱烈歡迎。熊式一也因此成為將中國戲劇帶到英國,乃至世界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