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初春,濟南市雜技團喜報連連,先是2月15至26日在第二屆西班牙費蓋萊斯國際雜技藝術節(jié)上獲得賽會最高獎“金象獎”和政府特別獎,而后是3月3日至12日在烏德穆爾特共和國憑借《鉆圈》和《繩技》兩個節(jié)目獲得第六屆伊熱夫斯克國際雜技藝術節(jié)“銀熊獎”。
對團長鄧寶金來說,這些接連不斷的成績不僅令人欣喜,也飽含她對濟南雜技團一直以來所做出的努力。因為作為見證者和管理者,鄧寶金隨著濟南市雜技團的成長一路走來。
結(jié)緣:從兩次奇跡開始
鄧寶金進入濟南雜技團時已經(jīng)14歲,這在一般六七歲就要開始培養(yǎng)的雜技界已是不折不扣的大齡。入學考試的時候,雜技團的老師對她的去留就存在爭議,但主考老師最終力排眾議,破格錄取了她。
這聽起來像是又一個少年天才的故事,但任何一個天才都不可能橫空出世,鄧寶金更不例外。成就鄧寶金的天才故事的,是她的家庭和她兒時的經(jīng)歷。
鄧寶金的祖父鄧九如是山東琴書創(chuàng)始人,早年曾輾轉(zhuǎn)于濟南、天津、大連等地,在琴書表演藝術上頗有成就。受鄧九如影響,鄧寶金的父親鄧立仁也精通琴書、快板、墜琴和京劇,并曾隨父親在濟南曲藝團工作??梢哉f,出身曲藝世家的鄧寶金從小就受到戲曲藝術的濡染。
雖然在“十年內(nèi)亂”期間遭到迫害的祖父和父親不愿再讓后輩涉足曲藝表演,但已對曲藝產(chǎn)生濃厚感情的鄧寶金8歲就進入當時在濟南十分出名的“紅小兵團”學習舞蹈,并積累了不少演出經(jīng)驗,而后又曾在體校有過一段時間的學習。1972年,被迫解散的濟南市文工團雜技隊進行重組招生,隨同伴前去報考的鄧寶金卻陰差陽錯地被主考老師看中,正式開始了她的雜技生涯。
雖然有—定的舞蹈和體育基礎,但大齡的鄧寶金在剛剛進入雜技團的時候仍然感到巨大的壓力,教練也對她的訓練加大了強度。而僅在每天15小時苦練的第一個年頭后多一點,鄧寶金就帶著節(jié)目《椅子頂》,成為同批學員中登臺演出的第一個。這是鄧寶金在濟南雜技團創(chuàng)造的第二個奇跡。而此后鄧寶金所取得的所有奇跡般的成就,則頻繁到像是理所應當一般必然了。
比較具有戲劇化的是,在進入雜技團的第9年,也就是1981年,鄧寶金與當初訓練她的指導老師畢長江結(jié)為夫婦。二人的關系也從單純的師生轉(zhuǎn)變?yōu)槭聵I(yè)上的伙伴與生活中的伴侶,成就了雜技團的一段佳話。談起丈夫畢長江,鄧寶金笑得很愜意。她說,我們的家務事都是老畢的。他會做飯做菜收拾家,是我們家的“賢妻”。
歷程:不可缺少的磨礪
雜技是一項危險性系數(shù)極高的藝術形式,這一點廣為人知。雜技演員之所以可以在舞臺上成就那么動人心弦的表演,無疑需要在臺下付出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鄧寶金所經(jīng)歷的,則尤其令人揪心。
1983年,鄧寶金被安排去美國演出,但因為在前期練功過程中導致肋骨骨端骨折,組織上按大夫囑托準備讓她先休養(yǎng)一段時間,這對節(jié)目的正常演出必然造成了一定的影響。而當鄧寶金聽說美方對自己不能參加演出表示遺憾后,決定忍痛堅持上臺,竟連續(xù)完成了100多場演出。
1984年,文化部選調(diào)節(jié)目進京參加國慶文藝演出,鄧寶金和她的隊員帶著她們的拿手節(jié)目《蹬板凳》來到首都。而在白天排練的過程中,支撐鄧寶金的板凳突然倒塌,鄧寶金從空中掉落,途中又被半空中的鋼絲繩狠狠勒到腹部?;氐今v地吃飯時,鄧寶金第一口飯下咽便感到腹如刀絞,慘叫一聲“我的腸子給勒斷了”就立即昏迷過去。醒來時,離節(jié)目正式開演只剩3個多小時。鄧寶金深知,自己的缺席會影響整個節(jié)目的質(zhì)量,于是毅然決定堅持演出。當微笑做完所有動作準備謝幕時,她終因支持不住暈倒在臺上。臺下得知了情況,送來的是對這位具有超常意志力的雜技演員的長久掌聲……
這樣的經(jīng)歷鄧寶金還有很多,但鄧寶金只把它們當作自己成長道路上必然經(jīng)歷的磨難。她說,雜技講究超越極限、超越自我,而超越自我的本質(zhì),就是忘我。
作品:從“無縫金字塔”到濟南文化名片
在作為雜技演員的近30年歷程中,《蹬板凳》可被看作是鄧寶金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業(yè)界曾稱她和孟燕等人表演的這一雜技項目是“無縫的金字塔”。而這作品也為鄧寶金帶來了最多的榮譽。
1986年,《蹬板凳》為鄧寶金贏得第一個獎項——英國第十一屆世界雜技錦標賽金獎;一年后,同一節(jié)目又讓鄧寶金和她的團隊獲得法國第十屆世界“明日”雜技馬戲大賽金獎;1991年,仍然憑借《蹬板凳》,鄧寶金和搭檔們又將朝鮮“四月之春”國際藝術節(jié)金獎收入囊中。
當然,鄧寶金并不只有《蹬板凳》一個代表作,在作為演員的近30年間,她先后表演過《轉(zhuǎn)臺疊椅造型》、《滾杯》、《高臺定車》、《頂桿》、《魔術》等10余個節(jié)目,參加過電影《雜技女杰》的拍攝,并數(shù)次斬獲國內(nèi)外大型雜技比賽大獎,表演閱歷、榮譽可謂豐富。
從2000年開始,鄧寶金逐漸退出雜技的舞臺表演,擔任濟南市雜技團的領導工作。她對雜技節(jié)目的職責也從最初單純的苦練功夫,轉(zhuǎn)變?yōu)閷﹄s技節(jié)目編排、設計的思考。
最近幾年,面對中國雜技在內(nèi)容上的相對單調(diào)和市場反映上的不景氣,鄧寶金一直致力于雜技表演藝術的創(chuàng)新。在經(jīng)歷幾場節(jié)目編排的經(jīng)驗和3年多時間的醞釀后,2008年5月,由鄧寶金指導的大型京劇意象雜技劇——《粉墨》在濟南雜技團誕生了。
這一“劇”規(guī)模的雜技,以傳統(tǒng)雜技技巧為基礎,借鑒運用京劇藝術中的音樂、唱腔、服飾、動作等,選用《貴妃醉酒》、《霸王別姬》、《白蛇》等觀眾喜聞樂見的京劇故事題材,將高難度的雜技藝術與經(jīng)典京劇片段巧妙融合,形成一種極具新意和吸引力的藝術形式。
《粉墨》的編排讓雜技團費了不少工夫,因為他們要對之前完全陌生的京劇行當從零開始學習,還要力求表現(xiàn)得像、表演得有水準,這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極其不易。但雜技團的辛苦并不是徒勞,《粉墨》一上演,就受到泉城市民的熱烈歡迎,并在國內(nèi)外市場演出近800場次,結(jié)束了專業(yè)劇團不能單劇長期演出的宿命,成為名副其實的濟南文化名片。
而為保持《粉墨》的生命力,鄧寶金又聘請專業(yè)團隊對其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求“常演常新”。2012年9月初,改版后的《粉墨》參加了十藝節(jié)山東省籌委會第一輪重點劇目評審,將在今年的十藝節(jié)全新亮相。
管理:生存與藝術的平衡
在剛接手雜技團的領導工作時,鄧寶金面對的并不是個看起來很輕松的事情。職工養(yǎng)老保險等財務拖欠,多年不參加比賽的70多名員工,就是濟南雜技團當時所有的資本。
針對這些弊病,上任后的鄧寶金首先對雜技團內(nèi)部體制進行深入改革,如對2000年以后進團的演員實行績效工資制,按分值分配(按照分解動作的多少和動作難度計分,每一分有固定金額)等。一系列的人事改革,從根本上解決了雜技團過去“大鍋飯”的局面,演員的工作積極性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
與此同時,鄧寶金深刻知曉市場經(jīng)濟改革大潮下文藝團體的最佳運作模式,從2000年上任起就先后與濟南一建集團、海爾集團、濟南鋼鐵集團等簽訂了文企聯(lián)姻的協(xié)議,解決了雜技團運營中的一大部分資金難題,并通過廣交會、博覽會等推介活動,增強劇團的品牌影響力。
另外,為滿足山東本地群眾文化需求,濟南雜技團還與劇場、動物園等單位合作,形成定期演出機制;與世界著名演藝公司合作,在國外進行推廣演出。這些合作方式,在濟南市雜技團開拓本土及海外市場過程中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作為連續(xù)三屆的全國人大代表,鄧寶金對國內(nèi)雜技藝術的發(fā)展有許多自己的看法。在她看來,文藝團體完全靠政府撥款生存的時代已經(jīng)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的文藝院團需要有專業(yè)的營銷機制去運作,以培育出穩(wěn)定、有效的市場。但同時她也看到,中國的文化消費市場拉動起來比較慢,老百姓主動尋求藝術體驗的意識還很欠缺。因而,院團也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共同培育出完善的文藝演出產(chǎn)銷鏈條。
當然,作為專業(yè)的文藝團體,對雜技藝術的不懈追求是鄧寶金不變的信仰。除最具標志性的雜技劇《粉墨》,鄧寶金還曾先后策劃編演了大型雜技主題晚會《龍的傳人》、《泉城寫意》,大型魔術晚會《夢幻奇觀》等,推出了一臺又一臺精品劇目。
“要從生存角度考慮發(fā)展,用藝術報答社會?!边@是鄧金寶跟團里演員們常說的一句話。
編輯 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