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亞平,現(xiàn)任職于中國中央電視臺。曾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與同仁在南京、蘇州發(fā)起組織“原樣中國語言詩派”詩歌團體,并在英國出版有合著詩集《ORIGINAL》。1990年,南京市作家協(xié)會曾編有《周亞平作品與作品討論》。2009年至2010年,周亞平新作研討會陸續(xù)在蘇州、南京、上海等地舉辦。2011年6月,在北京電影學(xué)院舉辦“襖涓?!跻睆剽丁酢薄踔軄喥皆姼枳髌繁硌輹?,2011年11月,在成都白夜酒吧舉辦“奢侈的照明”周亞平詩歌朗誦會,2012年8月,在北京百老匯電影中心愛可森酒吧為紀念先鋒文學(xué)期刊《橡皮》首發(fā),舉辦以“攝像頭”為主題的周亞平詩歌朗誦會,2013年7月,再次在成都舉辦以其作品“故事馬”為題的旨在探討當(dāng)代詩歌與小說越界寫作的“白夜朗誦會”。出版有個人詩集《如果麥子死了》、《俗麗》、《戲劇場》、《紅白藍灰黑黑》。2011年,周亞平當(dāng)選《詩探索》“中國年度詩人”。
冷眼,河南省平頂山市人,早年在外,現(xiàn)居家中。
楊曉蕓:女,生于七十年代。現(xiàn)居四川綿陽涪城。作品散見于部分詩歌刊物及部分詩歌選本。
主持人語:
周亞平的詩總是對“奇人奇事”有濃厚的興趣,他樂于以戲劇性的詩路讓讀者的習(xí)慣性期待落空。他洞悉我們這個貧乏的時代處處充斥著廉價的風(fēng)景,“一切都是為單反準備的,/美女也傻瓜化了”。作為當(dāng)代漢語詩壇上的一位“老先鋒”,周亞平始終不妥協(xié),不讓步,“我總和你們對峙著/我不是一個人云亦云的詩人。”(《埋沒》)
從《他物》系列來看,冷眼與周亞平恰好是互為呼應(yīng)的。冷眼硬朗的詩風(fēng)、縱橫古今的開闊視野,使他的詩作具有令人期待的“大詩”氣質(zhì)。
楊曉蕓曾受過大病的折磨,她參透了“生事且彌漫”。在古人那里,接下來便該是“愿為持竿叟”的灑脫,而在楊曉蕓這里,則是“抱緊/為了宏闊的呼吸,我們不得不合翼!”她的詩歌詞匯有越來越多的古意,但精神上“膨脹的隱秘根莖”仍是當(dāng)代的。她的疼痛就是我們的疼痛。
——余笑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