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程標準非常注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fā)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在一些農村學校要達到這一要求還存在不少困難。
一、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
語文是門博大精深的學科,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很多時候取決于課外閱讀的多少,而且現(xiàn)在中考規(guī)定不考課本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文閱讀,更可見培養(yǎng)課外閱讀習慣的重要性。近幾年來,伴隨課程改革,語文教學取得了較大的發(fā)展,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教學經(jīng)驗,但是閱讀教學仍存在不少問題。筆者在農村學校工作十余年,對于農村初中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有如下體會:
1.課外書籍等教育教學資源匱乏
農村學校硬件設施投入不足,個別學校沒有圖書閱覽室,即便是有,由于藏書太少,疏于管理,很少向學生開放等,也使難得的資源成了應付檢查的擺設。部分學生即使有閱讀的強烈欲望,但苦于無書可讀,精神食糧嚴重不足。
2.學生作業(yè)太多,沒有時間進行閱讀
受應試教育的束縛,很多學生和家長對“閱讀”這個概念的理解存在誤區(qū)。他們認為,閱讀就是指讀好語文課本。有著這樣錯誤的認識,學生自然不重視課外閱讀。再者學生時間和精力有限,在“唯考是舉”的今天,孩子們的時間往往被安排得滿滿當當,空閑就像海綿里可憐的水,再擠也是有限的。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怎么能輕松享受課外閱讀的樂趣呢?
3.缺乏必要而恰當?shù)闹笇?/p>
對于初中生來說,許多文學名著如不經(jīng)過指導,是很難理解的。即便勉強閱讀,也只能淺嘗輒止,難以從更深的層次上去把握文章的思想藝術價值。而教師若整日局限于課本知識的歸納與傳授,在語文教學中急功近利,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就不可能對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有效的指導。
二、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應對策略
1.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
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可以從細節(jié)著手,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課前五分鐘講故事。要求學生輪流準備一個故事或笑話,在每次語文課前用五分鐘時間講給大家聽。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閱讀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膽量。
每堂課讀五分鐘課文。這可以是教師有感情地范讀文章,也可以播放名家誦讀錄音讓大家欣賞,還可以是學生自己編排小劇目表演出來,或者是開展即興朗讀比賽。
每天堅持讀五頁書。根據(jù)個人習慣不同,可以是早起時看,也可以是睡前看,但是讀完要細細琢磨,不要讀過就算了。只要初步養(yǎng)成了讀書的習慣,興趣就會慢慢被激發(fā)出來。教師可以在每周的班會課上同學生一起交流。
每周寫一篇周記。周記能督促學生把一周的“大事”進行篩選聯(lián)系,最后寫出一篇有感而發(fā)的文章,從而培養(yǎng)他們理解分析事物的能力。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事物,讓學生有事可寫,懂得寫隨筆的基本方法。
2.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擴大閱讀范圍,增加閱讀量,是提升閱讀能力的關鍵所在。學生只有大量閱讀書籍,才能提高閱讀速度,學會如何在文章中接收有效信息,增強語感。我們應該大力提倡學生閱讀課外書報,合理安排一些休閑的讀書時間。教師要及時推薦一些適合青少年學生閱讀的時代美文,引領學生健康有效地進行閱讀。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在教學中引發(fā)學生聯(lián)想,時時點撥,幫助學生將課內外知識融會貫通。
滴水穿石,聚沙成塔。閱讀能力的提高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點滴積累。農村學校的語文閱讀教學工作是任重而道遠的。教師要根據(jù)農村學生的特點,多形式、多渠道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他們終身學習的能力。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