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閱讀教學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閱讀教學也是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 語文閱讀教學 閱讀方法 閱讀習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很好地揭示了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因為閱讀教學既可以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是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我在教學實踐中嘗試、探索了一些閱讀教學方法。
一、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有樂趣才會喜歡。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呢?教師須針對學生對閱讀不感興趣的現(xiàn)狀,要根據(jù)他們的不同愛好,向他們介紹一些各自喜歡的圖書,如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兒歌、童謠、古詩等。所謂“淺”,就是淺顯,學生能夠讀懂。所謂“近”,就是要貼近學生實際,學生感興趣,這樣便于學生運用生活經(jīng)驗幫助讀懂,能讀懂就有收獲,就有成功的快樂。
二、閱讀形式應做到多樣化
現(xiàn)代教育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育的不是教育對象的變化,而是教育方法方式的更新和知識范疇的不斷擴大。
教師可以每周給學生安排一節(jié)課,專供他們閱讀感興趣的書,要求他們邊讀邊做摘錄筆記,教師要定期檢查,在全班或全年級進行閱讀交流。此外,還可以定期安排學生制作手抄報、黑板報等,以此引導學生翻閱各種書籍。
在閱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語文標準》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貫穿于各學段的目標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此三者不能互相分割、分別要求,應該一以貫之、密不可分,但在不同階段可以有所側重,體現(xiàn)循序漸進。
強調閱讀方法,歸根到底是為了突出學生閱讀行為的自主性,重在感受體驗、整體把握,而不只是純理性的,甚至是機械的分析。長期以來,閱讀教學在總體上存在重認知輕情感、重理性輕感性、重分析輕綜合的傾向。閱讀方法當然不止是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等方法都很重要?!盀g覽”與“略讀”都是大致地讀,按照一般的理解,“略讀”指粗知文本大意,“瀏覽”意在提取信息。
清楚地認識到朗讀在閱讀教學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在閱讀教學中,恰當充分地運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發(fā)展語言、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同時朗讀也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chuàng)新的潛質,使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站在作者的角度領會文章的主旨,還可以將無聲的書面語言變得有聲有色。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一定要多讀少講,把比較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讀書,讓學生主要通過自主的入境入情的朗讀,讀懂課文,有所感悟;并通過朗讀的實踐,逐步提高朗讀的水平。例如,在《烏鴉喝水》一文中,要求學生自由結合小組分角色朗讀,提醒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通過朗讀體會環(huán)境的優(yōu)美,烏鴉的聰明,感悟生活的美好。
三、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積極看待每一個學生,充分肯定每個學生的進步。這樣,學生在閱讀中學到了知識,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現(xiàn)了自我,獲得了成功,就一定會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就一定會喜歡閱讀。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放下架子,作為學生的朋友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真摯、坦率地與學生平等相處,互相交流思想,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平等對話,給學生創(chuàng)造暢所欲言、勇于思考的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創(chuàng)造心靈愉悅、和諧的氛圍,使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堅持自己的見解,敢于與老師、同學討論,從而營造自主學習的激勵氛圍。
四、重視良好的閱讀習慣
習慣是由多次重復而達到的帶有穩(wěn)定特點的自動化的思維或行動的方式。良好的習慣有利于人們高效地工作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習、工作、生活的質量,良好的習慣可使人終身受益。
良好的閱讀習慣包括喜歡閱讀,經(jīng)常讀書,把讀書當做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手段的習慣。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其中“心到”是指集中注意力,邊讀邊想;“手到”則要求學生勤查工具書,邊讀書邊圈點,勾畫,做摘錄或做筆記,等等。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著力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提出一些問題供學生邊讀邊思考,達到預期的目的。指導學生多讀優(yōu)秀作品,在讀的基礎上寫出讀書筆記或讀后感。
五、引導學生感悟文章
“授人以漁”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組成部分。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獲得知識,深入細致地理解課文和語言的表現(xiàn)形式,并融入最基本的寫作知識,使學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立意、選材、安排層次結構和遣詞造句的。由教師典型示范,展示學法,再舉一反三,讓學生進行知識遷移,悟出學法。在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中讓學生有機會闡述自己對文章的感悟。在教《燈塔爺爺?shù)呐笥选芬晃臅r,我讓學生分別扮演燈塔爺爺、大輪船、星星、海浪、飛鳥、海燕,表演燈塔爺爺與他們的對話,從對話中理解最后一段海燕說的話,從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以誠待人,以心待人,才有許多朋友。如在教《凡卡》一文讀到“過了一個鐘頭,他懷著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边@句時,我先讓學生遐想凡卡甜蜜的希望實現(xiàn)了的情景,再把學生從遐想中拉回到他真實的命運中,讓學生在這希望與現(xiàn)實的巨大反差中體會作者對凡卡悲慘命運的同情,對當時黑暗社會的憎恨。
總之,將以上幾點貫穿于閱讀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努力讓學生從閱讀中發(fā)現(xiàn)學習語文的樂趣,并能從讀書中體會學習語文的快樂。讓學生聆聽美的聲音、欣賞美的形象,激發(fā)表現(xiàn)欲,發(fā)展個性特長,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使閱讀成為享受,成為學生自我表現(xiàn)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