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班主任做班級管理工作也應做到與學生心心相印,始終貫穿三心教育,即愛心、耐心、童心。
關鍵詞: 班級管理 愛心 耐心 童心
大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一書中提到:人及人類的教育活動都屬于自然的一部分,因而也有其自然的規(guī)律。教育必須適應自然規(guī)律。他認為教育的目的是培養(yǎng)有知識、有道德、有信仰的人。教育除了要適應其本身的自然規(guī)律以外,還要合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適合學生的年齡和性格特征,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差異。這就是教育者所要遵循的規(guī)律。如何把學生培養(yǎng)成這樣的人,需要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運用教育智慧,運用自身的影響達到這個神圣的目的。
一、愛心
班主任要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學生,要理智地愛,聰明地愛。理智地愛即不包庇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從根源上祛除身上的污點,初中生德育教育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反復性,所以我們要反復用博愛、寬容的心幫助學生,通過每一次的談話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且用實際行動幫助學生,比如在生活上多關心,在學習上多幫助,把批評、堵塞變?yōu)樯普T、教導,我至今不相信沒有改不過來的學生,只有不給學生改正機會的老師。
聰明地愛更應該提倡,其實我們?yōu)閷W生做的事情,一些孩子認為是很正常的,這恰恰是我們忽略的地方,我覺得一定要把你為學生做的事情巧妙地讓他們感受到,讓他們知道你的付出,這樣他們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愛你,信任你。讓學生多看些感恩的視頻,加強感恩教育也是一種聰明的愛的方式。聰明的愛有時需要“夸大”,我經(jīng)常通過給學生寫信的方式,或者把我愛他們的感受講出來,每次都會讓學生潸然淚下,進而感覺到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地聽你的話,尊重你。聰明的愛有時也需要“縮小”,我經(jīng)常會為學生整理校服領子、講話時撫摸他們的頭、會用自己的額頭感觸學生的體溫、會經(jīng)常擁抱有進步的學生,經(jīng)常為學生的改變而與他們擊掌慶賀。聰明的愛讓我感受到學生感恩的心,一顆小糖果、一句關心的問候、一次次的進步,都令我感到驕傲。
二、耐心
“教育需要耐心等待?!薄坝袝r候我們簡直就沒有辦法使一個人學得更多、學得更好,也沒辦法讓他迅速形成所謂‘良好’的習慣,我們經(jīng)常無法對自己的教育行為作出恰當?shù)呐袛啵矡o法洞悉一個成長中的兒童最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我們怎樣才能恰到好處的保護和幫助他,教育其實就是一種互相尋找、發(fā)現(xiàn),彼此增進理解的過程?!睆埼馁|(zhì)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藝術》一書中寫道。我們面對的是正處于生理成熟但心理在逐漸成熟的初中生,尤其是初二的學生正處于個性形成的關鍵時期,美國心理學家霍林沃斯稱之為“心理性斷乳期”。同時從大量青少年犯罪案例分析來看,14歲的孩子(相當于初中二年級學生)是青少年犯罪的易發(fā)期。種種狀況表明,初二的學生處在成長發(fā)展的轉(zhuǎn)折點,也是教育的關鍵期。
如何抓住這個關鍵期?這就需要我們用耐心化解學生身上的戾氣,使他們健康安全地度過這個時期。列舉我經(jīng)歷的一個教學案例:
初二的某個周五,要放學了我看到班里有個男生沒有穿校服,所以一放學不顧我的喊叫就走了,我一直追下五樓,也沒有能夠攔住他。
事后我給家長發(fā)了這么一篇校信通:家長您好!請您為您的孩子念一下我想對他們說的話:今天某男生事件大家都看到了,經(jīng)調(diào)查,原因很簡單,就是因為他聽錯了老師的話,也許個別人會覺得頂撞老師是很酷的一件事情,可這件事情卻深深傷害了老師,先不說他不穿校服違犯了校規(guī),單是老師跑出走廊那么遠去叫他,足以證明老師在乎你們每一個人,我相信這只是一個男孩子成長階段中的一個過程,希望以后你們通過正確的與老師溝通的方式,解決誤會。請你以一顆有良知的心理解老師,相信我們的班級才會越來越好。
剛發(fā)完沒一會我就收到了家長給我的短信:
家長:讀了短信我很難過,看得出來,您對學生付出了所有的激情和熱情,無私的、不計報酬的。我很慶幸,我的孩子能成為您的學生,能在每天的朝夕相處中感受您的熱情與智慧,孩子因為在這個集體而驕傲。今天發(fā)生這種不愉快我很難過,我知道付出得越多,受到的傷害越大,老師一定難過極了,不過,我們做家長的真的很感激您,把孩子交到您的手中,我們很放心,孩子傷到老師的事情我也經(jīng)歷過,很委屈。您本身還是個孩子,卻要學會笑著承擔,您受委屈了。
這事表明,我們解決問題時,一定要給予學生足夠的耐心,終會換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
三、童心
陶行知先生有這樣的一段詩: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還要小。先生還指出,教師要“加入兒童隊伍里,第一步要做到不失其赤子之心。成為小孩子隊伍里的一分子?!毕壬J為真正的校園應該是這樣的:兒童園內(nèi)無老翁,老翁個個變兒童。
李鎮(zhèn)西老師在《做最好的老師》一書中寫道:“能夠自然地與學生‘一同哭泣,一同歡笑’的教師無疑會被學生視為知心朋友。我覺得你要如果真要想和學生相處,你就不要老師拿著大人的思想來衡量這幫孩子,畢竟他們還不是大人。他們的思維有時還很幼稚,還會做錯很多事。所以有人說,你要允許學生去犯錯,犯了錯允許他去改正,這樣學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長。有些在成人看來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兒童看來卻是非常自然的。而變‘不可理解’為‘非常自然’,正是不少優(yōu)秀教師贏得學生心靈的可貴之處?!彼f:“只要把握學生的情感,并注意環(huán)境、場合,教師任何‘過分的孩子氣’都不會是多余的。在與學生嬉笑游戲時,教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總之,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做到與學生一起為考試失利而哭,一起為創(chuàng)建優(yōu)秀班集體而笑,一起為中考而緊張,一起經(jīng)歷,用愛心、耐心、童心教育贏得學生的尊重與愛戴。
參考文獻:
[1]李鎮(zhèn)西.做最好的老師.文化藝術出版社,2011.
[2][捷克]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
[3]張文質(zhì).教育是慢的藝術——張文質(zhì)教育講演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