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是一個涵蓋很廣的語法體系,其吸取了前人的各種思想,應用價值很廣泛。本文以系統(tǒng)功能語法為指導,分析大學英語教材中節(jié)選的課文語篇,探討如何從這一新的視角進行大學英語課文教學,而不是停留在詞語用法、句法等各個語言點式的傳統(tǒng)教學,使課文教學達到新的層次,從而使學生更綜合全面地把握課文。
關鍵詞: 系統(tǒng)功能語法 大學英語課文教學 個案分析
一、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文教學
語言具有表達形式與表達功能兩套系統(tǒng)。傳統(tǒng)教學過于注重語言表達形式,而忽視語言表達功能。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側(cè)重對句子語法結(jié)構的分析,對個別詞的用法的拓展,忽視對語言的表達功能的研究。教師與學生過多地注重形式,教師大多是逐詞、逐句講解詞語句子的含意,過多地講授詞法、句法、語法,而學生的主要課堂活動是聽、記。這種教學方式雖然可以幫助學生打下比較扎實的語言基礎,但是有些學生背了許多規(guī)則,記了許多單詞,卻不知道怎么用,甚至有很多學生學了7~8年的英語,連幾句簡單的對話都無法表達清楚。另外,一篇課文講完了,學生僅僅記了一堆詞法、句法、語法,不能夠更高層次地體會整個課文作為一個整體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總體意義,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整地理解和賞析課文。因此,一篇課文就變成了老師和學生一起“肢解”課文,文章被分為散亂的很多塊,拼湊不起來,造成學生只能機械地、片面地理解課文。綜上所述,傳統(tǒng)英語課文教學嚴重忽視了語言的表達功能。《英語教學大綱》規(guī)定:“語言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盵1]在以信息與知識為主導的社會中,作為獲取外部信息的主要語言工具——英語,我們尤其要注意它的主要功能。
二、系統(tǒng)功能語法與課文語篇的聯(lián)系
功能語言學家M.A.K.Halliday在與夫人Hasan合作的Cohesion in English(1976)一書中指出:語篇是一個語言單位。[2]K.L.Pike更明確指出:語篇處于最高層次。系統(tǒng)功能語法把語篇視為一個超級句子,認為可以像研究句子一樣研究并構制一套語法。這在語言學的發(fā)展上不能不說是一個重大突破:它打破了傳統(tǒng)的純粹的、孤立的、僵化的、機械式的語法和以句子分析理解為本位的研究,主張將語法研究與語篇或話語分析結(jié)合起來。
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理論將語言功能歸納為三個元功能(metafunctions),即:概念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人際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和語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概念功能包括經(jīng)驗功能和邏輯功能兩個部分。經(jīng)驗功能指的是語言對人們在現(xiàn)實世界(包括內(nèi)心世界)中的各種經(jīng)歷的表達。換言之,就是反映客觀世界和主觀世界所發(fā)生的事情,所牽涉的人、物及與之有關的時間、地點等環(huán)境因素。邏輯功能則指的是語言對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意義單位之間邏輯關系的表達。語篇功能是指語言具有一定機制,將口語或書面語連接成連貫、統(tǒng)一的篇章,使其不同于隨意堆砌的一連串句子。這三種功能(意義)分別通過詞匯、語法形式中的及物系統(tǒng)、語氣和情態(tài)系統(tǒng)、主位系統(tǒng)、信息系統(tǒng)和銜接體現(xiàn)。由此可見,語言的結(jié)構、語言使用的語境和語言的功能是交織在一起的,是相輔相成的。從大學英語課文教學角度看,是把課文作為一個有機整體,而不是機械堆砌,意義不連貫的“無機”拼湊。從文章的層次結(jié)構、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內(nèi)容上入手,要求學生掌握文章所傳遞的主要信息,更明確地捕捉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想要傳達的信息,從而可以從某個角度賞析文章。而接下來對一篇大學英語教材課文節(jié)選部分的分析,側(cè)重于語篇層次的內(nèi)部分析,對實現(xiàn)語篇的語言手段展開分析,著重從功能語法中的概念功能和語篇功能展開分析。這樣不僅要分析小句,即語義的基本單位的功能,而且要分析語篇的主位、述位、物性結(jié)構及銜接手段等方面,側(c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
三、課文個案分析
以下課文節(jié)選自《大學英語基礎教程2》Unit 4 text A Soapy’s Winter Home中的后半部分。這篇文章是著名小說家歐·亨利寫的,歐·亨利善于描寫美國社會尤其是紐約百姓的生活。歐·亨利一生共寫了300多篇短篇小說,大部分反映了下層人物辛酸而滑稽的生活。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淚微笑”的風格被譽為“美國生活的幽默百科全書”。他的作品往往有一個突出的藝術特點——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故事奇特又耐人尋味,情節(jié)動人而筆觸細膩,語言豐富又樸實含蓄。以節(jié)選的這部分課文為例,課文整體的故事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想進監(jiān)獄度過寒冬,于是屢次以身試法,公然故意觸犯法律,而警察卻置之不理。而當他走到一個教堂前,受到教堂音樂的感動,決定重新開始、好好生活時,警察卻毫無道理地逮捕了他。所以,前半部分主要敘述他為進監(jiān)獄做出的種種努力,而節(jié)選的這部分主要敘述他走到教堂后發(fā)生的事情,這部分是一個出人意料的轉(zhuǎn)折。而作者是如何實現(xiàn)這個結(jié)局,如何逐步敘述的呢?作者的寫作思路和手法是什么?筆者力圖從概念功能和語篇功能的視角,引導學生學習這部分課文,從而更好地理解該文的寫作思路,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賞析該文。
例如:
(1)At length主位//Soapy reached a quiet part of the city.(2)He主位//stopped in front of an old church.(3)Inside the church主位//someone was playing the organ.(4)The sound of the sweet song主位//caught and held Soapy there.(5)For Soapy主位//had known the hymn well in the days when his life held such things as parents and friends and high hopes and good thoughts.
(6)As he stood there主位//the music worked a sudden change in Soapy.(7)He主位//began to view with horror the wasted days,dead hopes and evil deeds that made up his life.(8)Something主位//was moving him to try again.(9)He主位//would pull himself up?。?0)He主位//would make a man of himself yet?。?1)Tomorrow主位//he would go and find a job.
(12)Soapy主位//felt a hand on his arm.(13)He主位//turned and looked into the face of a policeman.
(14)“What are you doing here?”主位//asked the officer.
(15)“Nothing,”主位//said Soapy.
(16)“Then主位//come along.”
(17)“Three months in prison,”主位//said the judge in court the next morning.[3]
現(xiàn)在開始運用功能語法分析這段。首先,從概念功能里的及物性方面進行分析。韓禮德指出,及物性是一個語義系統(tǒng),作用是把人們在現(xiàn)實的所見所聞、所作所為分成若干過程,即將經(jīng)驗通過語法范疇化。[4]總共可以分成6種不同的過程:1.物質(zhì)過程;2.心理過程;3.關系過程;4.行為過程;5.言語過程;6.存在過程。根據(jù)節(jié)選的課文的17個句子,我們依次劃分如下:句1物質(zhì)過程;句2物質(zhì)過程;句3物質(zhì)過程;句4物質(zhì)過程;句5心理過程;句6物質(zhì)和心理過程;句7心理過程;句8物質(zhì)和心理過程;句9、10、11物質(zhì)過程;句12心理過程;句13物質(zhì)和心理過程,句14、15、16、17言語過程。通過這些及物性的分析,我們很明顯地看出主人公索比依次做的事情和心理活動。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句6、8和句13同時是兩種經(jīng)驗過程,這與文章的內(nèi)容、敘事的手法不謀而合,這3個句子正是表達了故事情節(jié)的某種突然的轉(zhuǎn)折。句6是音樂的力量促使索比回憶以前不堪的生活;句8是更深入地轉(zhuǎn)折,促使他行動起來,打算重新做人,開始新生活;而句13把這個轉(zhuǎn)折推向了高潮,引出了后面的對話,進而發(fā)展到出人意料的結(jié)局。在課文講解時,教師如果側(cè)重讓學生注意這幾個句子,則對于學生深刻把握情節(jié)的發(fā)展和作者的敘事特點,都很有好處,進而深刻地理解課文,而不是僅僅從傳統(tǒng)的語法結(jié)構機械地解剖課文。
其次從語篇功能里的主位方面分析。每個句子的主位均作了標記。句1的主位是at length,這承接了上文,也表明了故事即將進入高潮。句2和句3構成了主位推進模式類型里的階梯形——后一個句子的主位是前一個句子的述位。這也適用于句4和句5的關系。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出,這一段都是信息的推進,即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推進。在課文講解時,如果側(cè)重提及這一方面,相信學生會有更好的領悟。而節(jié)選文的第二段,通過劃分的主位,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出主人公索比的心理變化過程。
最后,分析語篇功能里的銜接手段。這個節(jié)選部分主要是通過at length,for,then實現(xiàn)語篇功能的。At length表達了時間關系,暗示故事即將進入高潮。For表達了因果關系,then也表達了因果關系。很有意思的是,then這里的因果關系的銜接手段,其實從故事內(nèi)容來講,是毫無道理的,索比之前什么也沒干(“Nothing,”said Soapy),最后卻被捕入獄。在講解課文的時候,引導學生注意這些銜接手段,對于更深層次地理解和鑒賞課文,具有很好的指導意義。
四、結(jié)語
前人已經(jīng)做了很多的語篇分析、研究和學習語篇意義,其理論指導不盡相同,其實,有很多語言學理論都可以指導語篇分析,主要看更側(cè)重哪個方面,需要達到什么目標。本文運用系統(tǒng)功能語法進行了語篇分析,分析的不僅是語篇功能,還涵蓋概念功能,試圖從這兩個方面分析和研究具體的大學英語教學所用的課文,以求獲得一些啟發(fā),能夠從更新的視角學習、講授大學英語課文。與傳統(tǒng)語法相比較,系統(tǒng)功能語法避免過分強調(diào)單詞和句法的作用及其講授和操練,轉(zhuǎn)向更高層次的篇章作用,從更深層次的閱讀層面體會作者的態(tài)度、意圖、思路、寫作方法及語言特色。綜上所述,韓禮德的系統(tǒng)功能語法具有獨特的特點和功能,如果把此理論糅合滲透于大學英語課文講解中,則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閱讀的整體理解水平,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課文,而不是僵化、片面地肢解課文。
參考文獻:
[1]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唐艷玲.英語教學大綱.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3]HallidayM.A.K.&R.Hasan.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4]凌茜.大學英語基礎教程2.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5]胡壯麟.系統(tǒng)功能語言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