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英語語篇教學中,通過細化,升華閱讀策略,滲透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真正將語篇教學盡善盡美地呈現(xiàn)給學生。
關鍵詞:小學英語;語篇教學;閱讀策略;語言交際
近年來,語篇教學成為小學英語教學教研方面的一個熱點話題,原因何在?以語篇為最小語言單位的教學從整體入手,在具體語境中引導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體感知、理解和運用,從而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技能。因而,探索語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然而,很多情況下,教師只是帶領學生根據(jù)幾大綱領,教條式地處理了語篇。筆者也曾經(jīng)走入類似的誤區(qū),同時,也在多次失敗的實踐后,得到了些啟示。
一、細化閱讀活動策略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略讀、尋讀、精讀等方法,引領學生整體感知語篇,獲取具體信息。可是,對于小學生,什么是精讀、尋讀,它們的概念都是模糊不清的??上攵瑢W生在接收了含糊的指令后,被動地開始進行閱讀,有時還沒完成閱讀,又被強迫停止,因為,教師馬上要進行下一項閱讀方式訓練。試問,這樣的語篇閱讀訓練,會有什么效果呢?
筆者認為,我們的一切教學任務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再完美的教學方法也應該在學生適用的情況下運用。同樣是布置的閱讀步驟,如果細化這些閱讀策略,將略讀詳細說明為快速默讀課文,并回答問題;尋讀說明為在幾分鐘內(nèi)快速瀏覽文章,試著劃出和某內(nèi)容有關的重要信息。而精讀則可以要求學生仔細閱讀課文,找出細節(jié)信息,圈出關鍵詞。這樣一來,在教師細致的要求下,目標十分明確,學生懂得在每個閱讀步驟中怎么做,該達到什么目的。
二、升華閱讀活動策略
在處理《牛津小學英語》6B Unit 1 Who’s younger?Part A 時,設計問題Does Jack have any brothers or sisters?時,學生回答時存在不小的爭議,教師趁機引出Why?學生的回答相當精彩,具體觀點如下,A1: Yes, he does. Because his mum says Jimmy, the dog, is also her child. A2: No, he doesn’t. Because Jimmy is a dog. Dog can’t be Jack’s brother. 持不同觀點的學生更是從文章中找出了眾多相應的依據(jù)。
增加的這個小問題,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的細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同時可以讓學生明白我們可以以文本為基礎,拓展自己的思維,提出不同的觀點,但這一觀點又是以文本為依據(jù)的。
筆者認為,教師提問要引起學生的思考,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學生知其所以然。同時,教師提出的問題還可以是有一定難度,可以和之前的問題呈階梯狀。只要長期堅持這樣的提問、追問,才能真正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三、閱讀活動中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語篇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只是機械地和學生進行句型操練或是單調(diào)地進行問答練習,尤其是單元中的Part E,有些教師認為這個板塊只是附加的內(nèi)容,往往只是進行詞匯教授和簡單的文本處理。
其實不然,以《牛津小學英語》5B Unit 8 At the weekends Part E 為例。在執(zhí)教該語篇時,筆者先進行游戲,根據(jù)提示,猜昆蟲。在游戲過程中,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學生可以自行掌握詞匯glow at night, carry big things, special。而在文本呈現(xiàn)后,筆者先進行文本的問答練習,例如 Which insect does the writer like?What can they do?在此基礎上,筆者就可以和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Which insect do you like?Why?在學生和教師,學生與學生進行充分交流后,教師提出更深層次的問題The insects are our friends. What can we do?學生的詞匯量也許不夠,文法也許有問題,但他們渴望用英語表達自己看法的欲望,對語言交際的濃厚興趣,不正是教師最渴望的嗎?
此外,在語篇結尾處,“Sometimes, I catch them and put them in bottles.”筆者也和學生進行討論“Can we do it?”讓學生在此進行討論和反思,這既是對語篇的深入分析,也是對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一次人文情感的教育。
在小學英語語篇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語篇內(nèi)容和篇章架構,精心設計有效的活動,優(yōu)化組合各種訓練方式,幫助學生全面而準確地、深入而透徹地理解語篇,為掌握和拓展語篇做好鋪墊。但不論采取何種方式,教師都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開啟其思維的大門,培養(yǎng)其積極探究的精神并提高其獲取文本信息的能力。
參考文獻:
[1]程曉堂,龔亞夫.《英語課程標準》的理論基礎[J].課程·教材·教法,2005.
[2]王墨希.中國學生英語語篇思維模式調(diào)查[A].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單位 江蘇省蘇州市常熟市梅李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