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技工學校經(jīng)常公開招聘新教職員工,入職培訓必不可少。然而現(xiàn)實中,很多學校培訓效果并不理想,造成這一現(xiàn)狀的主要原因往往是沒有抓住培訓重點。本文將從不同角度對技工學校新員工入職培訓的重點展開論述。
關鍵詞:新員工 入職培訓 重點 德行教育 個人成長計劃
中圖分類號:G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3)05(a)-0184-01
隨著社會高速發(fā)展,職業(yè)教育也發(fā)生不斷地變革,技工學校經(jīng)常面向社會招聘人才充實到職業(yè)教育中來,而招聘的新員工多數(shù)來自企業(yè),未曾從事過職業(yè)教育,角色一下子還不能轉變過來,因此入職培訓非常有必要。
筆者所在學校領導高度重視新員工的入職培訓,先后成功組織了十多期的入職培訓,積累了一整套入職培訓經(jīng)驗,有近一百多人受益,95%的受培訓者在幾年之內(nèi)迅速成長起來,紛紛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成為學校發(fā)展的主力。七年前,筆者曾接受過一期培訓,經(jīng)過這些年的實踐,筆者成長為了高級技師和高級講師,算得上入職培訓的成功案例之一。去年,由于入編成為學校的正式員工,筆者又幸運地參加了一期培訓,記憶猶新,現(xiàn)結合親身經(jīng)歷,對培訓重點展開論述。
眾所周知,培訓要講究實效性,安排上應該有重點與非重點之分,如果不講分寸,很容易事倍功半。首先說非重點,它包括:學校發(fā)展史、辦學方針、特色、專業(yè)分布、規(guī)章制度等。非重點也要培訓,只是不必大篇幅做文章,新員工對培訓內(nèi)容了解即可。那么培訓重點是什么呢?筆者認真總結參加過的兩期培訓,得出的結論有兩大方面:第一是德行培訓;第二是成長計劃的培訓。
在技工學校,教師的德行本質上是指個人的修養(yǎng)。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起表率作用,如果一個老師上課時不時對學生講粗口話,那么經(jīng)過潛移默化,學生也會漸漸染上講粗口話的壞習慣,可見,德行有缺陷的老師是教不出好學生的。然而現(xiàn)實中,在技工學校,新招聘的教職員工多數(shù)來自企業(yè),是生產(chǎn)第一線的師傅,他們技術精湛,是人才,但或多或少帶有一些不良習慣,與專業(yè)教師的德行要求有較大差距,如果能對他們進行德行培訓,糾正其不良習慣,就能順利實現(xiàn)其由師傅到老師的角色轉換。
談到德行培訓,很多人認為太抽象,不知道著眼點在哪里。其實只要翻翻歷史,我們就能從中華五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里找到答案!敬愛的溫家寶總理曾講過:“中華傳統(tǒng)文化底蘊深厚、博大精深”。這句至理名言為我們指明了德行培訓的方向—— 以中華傳統(tǒng)文化作為德行培訓的基石。中華傳統(tǒng)文化雖然涉及面極為廣泛,但最具代表性的當數(shù)《弟子規(guī)》。《弟子規(guī)》是我們祖先智慧的結晶,它包羅萬象,涉及“孝悌”“謹信”“仁愛”等道德倫理,攬括學習、工作與生活的規(guī)范,包含與父母、子女、領導、同事的相處之道……,這些正是技工學校教師的德行要求。由于時代的變遷,在踐行《弟子規(guī)》時,我們應該辯證地領悟其精髓,把《弟子規(guī)》靈活地運用到日常工作生活中去。比如《弟子規(guī)》上講“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本意是指父母呼喚我們時,我們應該隨叫隨到,父母命我們做事時,我們不能偷懶,這是古人對父母行孝道的表現(xiàn),也是處理與父母關系的標準。培訓時可以適當引申,擴展到如何處理與領導的關系上也是適用的,可以這樣解釋:當領導有事叫我們時,我們必須馬上呼應,不能躲躲閃閃、愛理不理,這是一個對領導尊重的基本禮節(jié);當領導給我們布置工作任務時,我們應該立刻行動起來,不能推三阻四、拖拖拉拉,這是衡量一個人的工作能力與工作態(tài)度的基準……。不難看出,《弟子規(guī)》是德行培訓的上乘首選。
有一點要注意,德行培訓是一個體驗過程,培訓時應多鼓勵新員工分享感受,讓他們更深切、全面地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神奇精妙,領悟《弟子規(guī)》正已化人的無窮魅力。
德行培訓的目的在于塑造出舉止文明、為人師表的老師,但作為一名技工學校的老師,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老師還應該不斷地成長、不斷地為學校作貢獻,以滿足學校長遠發(fā)展的需要。試想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成長計劃,談何成長?大多數(shù)新員工由于剛涉足職教領域,對技工學校了解少,不懂怎么制訂成長計劃,因此有必要對他們培訓。怎么培訓呢?根據(jù)筆者所在學校多年的成功經(jīng)驗:依據(jù)學校的長遠發(fā)展目標實施個人成長計劃培訓,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一般來講,技工學校的長遠發(fā)展目標就是指“升級達標”。例如:技工學校希望由省級重點升格為國家重點(簡稱“升國重”),就是一個長遠發(fā)展目標。國家在評估某個技工學校是否符合“升國重”條件時,依據(jù)“升國重”的評分表逐條打分,只有分數(shù)合格,才有希望實現(xiàn)“升國重”的夢想。請看下面“升國重”評分表的部分節(jié)選內(nèi)容。
(1)“師資隊伍建設”條目,要求:①文化、技術理論課教師學歷全部達到大學本科要求,記5分。②具有高級講師職務的占25%以上,記10分。低于15%不計分。
(2)“教研成果”條目,要求:①教師論文獲省級及以上獎項或發(fā)表,記5分。②編寫的教材或著作正式出版發(fā)行,記5分。③開發(fā)的課件與軟件推廣應用,記5分……
通過觀察,不難看出該評分表由“師資隊伍建設”“教研成果”等評估條目構成,各條目又劃分成細則,每條細則后附的分數(shù)就是“升國重”的“門檻”,如果技工學校達不到評估細則的條件,那么長遠目標就無法實現(xiàn)。因此,學校通常做法都是將評估細則分解到每個職工身上,強制要求職工按期完成,但是職工如果不會合理地安排計劃,不能正常實施,是無法達到預期目的的。鑒于以上原因,有必要對新員工專門組織如何制訂成長計劃的培訓,為了達到最佳培訓效果,培訓應分兩步進行,即制訂計劃的培訓與落實計劃的培訓。
第一步,按照評估細則制訂成長計劃。
結合新員工自身條件,詳細分析評估細則,找出他們現(xiàn)有條件與評估要求之間的差距,量體裁衣,引導他們制訂出合理的成長計劃,筆者所在學校按此方法組織培訓以后,新員工有的放矢,積極對照評估要求找差距,很快就制訂出了規(guī)范化的個人成長計劃表,順利完成了將評估細則向成長計劃的轉化,既有切實可行的計劃目標,又有實施計劃的期限、計劃完成情況,一目了然。既然制訂出了成長計劃,接下來就要落實到行動上。
第二步,如何落實成長計劃。
成長計劃的落實也是有講究的,首先是要了解怎么去實施,然后才好努力。比如評中級職稱,具體要作什么準備,如果不給新員工培訓,他們是不懂怎么做的。通過培訓,可以讓新員工了解評職稱必備的三要素:考職稱外語、考計算機操作模塊,發(fā)表論文。進一步培訓,讓他們了解職稱外語要考C級,網(wǎng)上報名時間、考試時間分別是什么時候,考試內(nèi)容包括哪些方面……。只有講清楚了,他們才懂得如何落實,才能作好充足地準備,更容易實現(xiàn)成長計劃。
筆者所在學校舉辦十多期入職培訓以來,老師們的學歷、職稱有了很大提升,課題研究、教研教改成果突出,目前我校已作好了“升國重”的鋪墊,對期望已久的目標信心十足……
培訓只有抓住了重點,才能取得顯著效果,實踐證明,德行培訓使員工的基本素質得到提高,個人成長計劃培訓使員工的成長與學校長遠發(fā)展緊緊捆綁在一起,雙管齊下,就能解決學校發(fā)展的根本大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