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馬拉雅之北的西藏雪域,被視為神秘之地,那里自有人類繁衍以來,其歷史便是以神話與宗教譜寫,苯教《四洲之源》稱西藏為神魔之國,藏人為天神后裔,古老的藏民族極其重視珠佩之飾,《賢者喜宴》記載,告身共六種,最上為珠佩,金次之,而后銀,銅鐵。
在吐蕃時期,珠飾與貴金屬同為貨幣使用,等價交換物品,西藏的古代珠子多來自貿(mào)易與戰(zhàn)爭掠奪,藏人善于接受任何外來的文化與商品,而又堅(jiān)持自己的審美準(zhǔn)則,從眼花繚亂的歐亞大陸珠飾中挑選喜愛的珠子,我們要講的纏絲瑪瑙則是諸多珠飾中,最為古老的珠子,此時,讓我們試著穿越歷史的重重迷霧來探尋纏絲瑪瑙的秘密。
蜜蠟佛珠(藏品提供/吉如朵藏地美珠匯 攝影/云飛)
寶珠西來
纏絲瑪瑙,藏人稱為瓊,以絲絲纏繞,亮麗透明,若琥珀色,中有天然形成的眼睛為上品。
藏人的纏絲瑪瑙代代相傳,貼身佩戴,視為天降神物,由于藏人獨(dú)特的天降情結(jié),我們無法從他們的講述中得到正確的纏絲瑪瑙的來源,在今天我們只有理性的分析,依據(jù)史實(shí)的記載一點(diǎn)點(diǎn)的還原這些珠子的來龍去脈。
公元五世紀(jì)的西藏,疆土北抵回紇,西接大食,南鄰天竺(波羅王朝),東聯(lián)南詔。而神話里古代象雄的領(lǐng)域則西至耶路撒冷。如此廣闊的疆土與多民族交融,讓藏民族具有極為多樣的文化來源,唐代吐蕃極盛時期,帝國富足繁榮,人民安居樂業(yè),多次的對外征戰(zhàn),掠奪回大量的財(cái)富珠寶。還有人數(shù)眾多的制作珠飾的工匠,在吐蕃時期藏人普遍佩戴珠飾,帝王與皇室則是高貴珠子的擁有者。
薩珊帝國(公元226年?公元630年)的瑪瑙珠佩在很長的時間里由麝香之路流入西藏,漢人的史書記載里波斯商人被稱為“波斯眼”,意為善于識別寶珠的奇人,可見當(dāng)時珠佩是主要的商貿(mào)內(nèi)容,宋代也一度禁止?jié)h地商人用茶葉換取吐蕃人的珠飾,珠飾之路的最東端,應(yīng)該是漢地了!在吐蕃與大食的戰(zhàn)爭期間,吐蕃軍隊(duì)頻繁地掠奪了薩珊的珠飾寶物,我們可以想象,西藏的纏絲瑪瑙,其主要來源當(dāng)是西方的波斯,若再將視線放大,更西方的希臘與埃及,或是纏絲瑪瑙的最源頭。
今天,我們依然可以在伊朗的魯爾人、庫爾德人地區(qū)見到當(dāng)?shù)毓そ乘频呐c古代西藏纏絲瑪瑙珠近似的珠子,其制作纏絲瑪瑙的工藝一直沒有間斷,改變的只是制作工具,與制作者的心思。
還有人認(rèn)為,纏絲瑪瑙是盛唐時,文成公主帶到藏地的。
吐蕃娶親,文成公主進(jìn)藏,珠子,若把這三個元素連接起來,倒是有個流傳很廣的故事:
唐朝的皇帝想考驗(yàn)吐蕃的請親使者,拿出一顆奇怪的珠子來,讓吐蕃的使者穿線,這顆珠子的特別之處是,它的孔道九轉(zhuǎn)回腸,繩子無法穿過。聰明的吐蕃使者把線綁在一只小螞蟻腿上,又把螞蟻放在珠子的孔口,螞蟻就帶著線穿過了九轉(zhuǎn)的孔道。
對古珠有了解的朋友看到這個故事會笑出來。只有了解古珠的人才會明白其中的玄機(jī)!
唐以前的瑪瑙珠子,孔是對打的,開口大,到了珠子的中心,卻細(xì)細(xì)的,而且,兩個孔的對口還是錯開的,遇到這樣的古珠,很難把繩子串過去,我有好幾次都把繩子斷死在珠子中間,怎么沒有想到過利用小螞蟻!
也許這個小故事說明了,唐代的中土也有長形瑪瑙珠子的出現(xiàn),這種瑪瑙珠會不會是纏絲瑪瑙?
古代纏絲瑪瑙珠分布在喜馬拉雅山脈和中國云南,西部甘肅寧夏新疆一帶,這一區(qū)域恰是吐蕃的疆域和屬國,在中國河西走廊,東北與韓半島的古墓中都有纏絲瑪瑙的出土,是歷史上契丹黨項(xiàng)鮮卑民族佩戴纏絲的明證。
纏絲的魅眼
古人制珠,有天地的靈氣,研磨鑿孔,非百日難以成珠,瑪瑙的硬度與鋼鐵相近,古人取自然紋理漂亮的瑪瑙石,剖石磨制,用鐵鉆細(xì)細(xì)鑿孔,再用皮子拋光,一珠之價值,勝過千金,有富貴如王侯者方有資格佩戴,只有那時的貴族與工匠才能將美細(xì)膩到視覺的末梢,制作出通靈的神之珠佩,歲月流淌,做珠子的人與戴珠子的人,都已是歷史長河下的白骨,只留下美珠顆顆與我們欣賞,一顆古珠遺之荒原幾番周轉(zhuǎn)顛沛,能看到或得到,都是很大的緣分!
我還記得,幾年前在康巴人的攤子上蹲了一天,找到了個漂亮的纏絲瑪瑙珠子,小珠子做的規(guī)矩工整,絲絲流水般紋理很動人,拿到手里,越看越能感覺到她的可愛,就像有生命一樣,穿越了千年的小精靈,乖巧而嬌美,拿根繩子穿了掛在身上得意非凡。
金剛乘古籍上說,纏絲瑪瑙無垢凝乳般的純潔,如甘露的明亮光芒,象征大樂、無量、永生之眼。
古人對邪惡之眼的懼怕被稱為邪眼意識,人或者物只是被邪靈看一眼便會遭遇厄運(yùn),從古代希臘到西藏,邪眼意識普遍存在而對應(yīng)的則是神眼珠子的護(hù)身,用有眼睛圖案的珠佩來抵御邪靈的侵害,這是以眼還眼的由來,西藏人在神眼珠的佩戴上與希臘羅馬印度一致,或許喜馬拉雅古文化圈容納了歐亞大陸所有的文明。
纏絲瑪瑙的自然紋理有著不同的象征意義,黑色的眼睛是贊巴拉之眼,傳說里贊巴拉和菩薩斗法,被菩薩用金剛杵敲傷了頭,所以要用涼水每天澆珠子,來緩解贊巴拉的頭痛,這樣他才可以給予我們財(cái)源。西藏的神靈故事生動有趣,神靈如凡人般有性格的缺陷,感性的情緒。
還有乳白的中間是水晶眼睛的纏絲,被稱為男女愛情的神眼,佩戴可以讓人得到美妙的愛情!
纏絲瑪瑙分傳世、入土、火供三種狀態(tài)。
傳世的纏絲瑪瑙油潤透明,色澤極美,有琥珀般的茶色,還有漆黑、深紅、乳白。
入土纏絲瑪瑙由于土沁,珠子呈現(xiàn)灰白的鈣化色,表面會有生坑古玉的白皮,古珠愛好者將這種纏絲長時間泡在清水中,使其吐漿,而后貼身佩戴,慢慢的表面的灰皮會退去,珠子漸漸復(fù)原到傳世的品相,看著自己佩戴的珠子越來越潤美,也是玩珠的樂趣。
火供,是藏傳佛教的一種祈禱儀軌,僧人用新鮮的樹枝燃燒供奉神靈,其間會在火焰中放入供奉者奉獻(xiàn)給神靈的禮物。火供纏絲就是經(jīng)過火燒后的珠子,呈現(xiàn)灰色的鈣化,有如中原的火燒玉,火供纏絲呈不透明的石灰石狀態(tài),珠子表面有細(xì)微的裂痕,這類珠子在價格上要低于傳世珠子很多,資深的玩珠者知道,火供珠子也有其特別的滄桑之美,又有宗教的祈福寓意且價格低,故有愛者做專題的收藏。
藏人的纏絲貼身佩戴,與活佛賜予的護(hù)身經(jīng)咒一起用繩子拴在脖子上,在西藏我們會遇到斷為兩半的纏絲,這多是一個家族兄弟分家時,用斧鋸切開的。
古代西藏人認(rèn)為瑪瑙類珠子是天神的飾品。由于天界的戰(zhàn)爭而遺落人間這神話源于公元前的希臘多神教,藏人在得到這些珠子后會在珠子上砸個小坑,因?yàn)樯衽宕鬟^的珠子福報(bào)太大凡人不可享受,只有讓珠子有了一點(diǎn)殘損凡人才可佩戴。這段內(nèi)容采訪于郎依法王,為何西藏古代瑪瑙珠子上多有砸痕這是最正確的解釋。
在今天的西藏牧區(qū),已經(jīng)很難看到古老的纏絲,在幾年的西藏珠佩熱后,藏地的老纏絲已經(jīng)接近滅跡,曾經(jīng)是藏人神圣之珠的纏絲,在今天也是內(nèi)地藏珠收藏者的愛寵,這種物與人的變化何嘗不是一種輪回。
《晶珠本草》中記載纏絲瑪瑙為貴重藥類,用來制作具有神通力的藥丸。
在西藏與尼泊爾,高級別佛像法器鑄造也會加入纏絲瑪瑙的粉末,這就是藏地尼瑪銅佛像的神秘配方之一。
纏絲瑪瑙在藏密儀軌中也被用于對唐卡的開光,一些有明顯磨痕切面的纏絲,被認(rèn)為是寺廟千百年來用來給唐卡開光的珠子,這類珠子多由藏密高僧傳承,市不多見。
四五年前,在拉薩的沖賽康,一顆纏絲瑪瑙價值幾百元,去年六月,一位業(yè)者在玉樹牧區(qū)以十萬元的價格購買了一顆有眼睛圖案的纏絲瑪瑙,之后這顆瑪瑙珠在北京以近百萬的價格交易,成為某娛樂明星的飾品。
西藏古代纏絲瑪瑙珠的市場價格在數(shù)年里漲了近百倍,普通者,每顆數(shù)千元,形狀規(guī)矩,正中有眼睛,對稱紋路,色澤如琥珀,有藍(lán)色沁,且黑白分明的纏絲,幾十萬也不為奇。
目前收藏市場上的西藏古代纏絲瑪瑙,多有仿制,仿品多來自中亞國家還有巴西瑪瑙料的國內(nèi)加工,有業(yè)者以此類珠子冒充藏地纏絲出售,價值幾百元一顆,仿制品與真品之間云泥之分,不可同語。
真?zhèn)舞b定方法
1、看珠型,西藏纏絲為桶圓,形狀飽滿,西亞是棗核型,細(xì)長。
2、看皮殼包漿,西藏的纏絲皮殼光亮,油潤熟美,在陽光下寶光閃耀,仿品干澀,是機(jī)器拋光,與人的肌膚毫無親近感!
3、看風(fēng)化紋,老纏絲的分化紋自然分布,新的為人工敲擊而成,生硬難看。
4、看孔道,老的孔道光亮,無磨鉆痕跡,孔口為水滴形狀,這是數(shù)千年佩戴的勒痕,新品的孔道有電鉆的鉆孔痕跡,孔口規(guī)整無佩戴痕跡,即便模仿了水滴口,也是用電鉆人為做出的不自然。
5、看價格,真品的價格高,仿品的價格低,這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辨別方式,目前的藏族珠佩商人都很懂市場價格,完全不可能低于市場價出售真品。
筆者在成都西藏古代收藏家趙先生家中,見到國內(nèi)最美的十余顆纏絲瑪瑙,顆顆極品,這些珠子代表了西藏纏絲瑪瑙的最高級別,是舊時大活佛、土司的傳家至寶。
國內(nèi)的收藏家普遍認(rèn)為,西藏珠佩里,天珠與纏絲瑪瑙在同等高度,在以后的收藏鑒賞市場,纏絲瑪瑙的價格將直追天珠。
在西藏的寺廟里,我們可以看到菩薩滿身的珠寶瓔絡(luò)華貴璀璨,佛說,最初的時候菩薩布衣襤褸身無寶物,而心里滿是愁苦煩憂,后來菩薩每解開一個內(nèi)心的苦,身上就會出現(xiàn)一顆寶珠,直到有天菩薩發(fā)現(xiàn)自己滿身珠寶而心里沒有了一個苦,她真正開心的笑了,將內(nèi)心的苦修為美麗的珠子,在佛法里這叫瓔絡(luò)之美,西藏的纏絲瑪瑙便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