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新千年來臨之時,現(xiàn)任大眾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監(jiān)事會主席的皮耶希博士(Prof.Dr.Ferdinand Piech)便已訂立遠景目標:推出一款百公里油耗僅1L、適合日常駕駛的實用量產(chǎn)車型。大眾的技術人員自此便化目標為動力,經(jīng)過13年的不懈努力,終于將這不可能實現(xiàn)的目標轉化為現(xiàn)實,完成了皮耶希博士的愿望,也為人類新能源交通工具的開拓做出了非凡貢獻。2013年-10月,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在北京舉行了“新能源汽車體驗日”活動。
電動汽車的由來
電動汽車的歷史并不比內燃機汽車短,它也是最古老的汽車之一,甚至比奧托循環(huán)發(fā)動機(柴油機)和奔馳發(fā)動機(汽油機)還要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迎來經(jīng)濟繁榮的美國,其間電動車銷量遠遠超過其他動力的汽車。電動汽車相比同時代的其他動力汽車具有非常明顯的優(yōu)勢,它們沒有震動,沒有難聞的廢氣,也沒有汽油機巨大的噪聲。汽油機汽車需要換擋,令其操控起來比較繁雜,而電動車不需要切換擋位。當內燃機動力汽車展現(xiàn)出其強大的生命力時,電動車的發(fā)展也遭遇了瓶頸——續(xù)航里程太短,不得不將道路讓給了生機勃勃的內燃機動力汽車,自此,電動汽車沉寂了下來,只保留了一小部分用于特種車輛,而這一沉寂就是一個世紀。
當世界在發(fā)動機的轟鳴聲中走過了一百年時,世界已經(jīng)被汽車尾氣污染得不成樣子,痛定思痛,人們不得不再次想起了零排放的電動汽車。
大眾電動車的核心技術
大眾汽車XL1是全球首款1升汽車,為可持續(xù)發(fā)展和未來技術指明了前進方向。大眾汽車XL1是世界上燃油效率最高的柴油插電式混合動力量產(chǎn)車型,根據(jù)新歐洲循環(huán)測試(NEDC),百公里油耗僅0.9L。而實際上的數(shù)字要比它還低,百公里油耗為0.83L。這款傳奇車型采用了純跑車設計理念:得益于碳纖維增強復合材料(CFRP)使其車身輕量化(795kg)、完美的空氣動力學設計(風阻系數(shù)0.189)以及低重心(車身高度1153mm),大眾汽車XL1顛覆了量產(chǎn)車的傳統(tǒng)概念,展現(xiàn)出了前衛(wèi)設計的超凡魅力。大眾汽車XL1最高車速可達160km/h,從靜止加速到100km/h只需12.7s。在純電動模式下,大眾汽車XL1能夠行駛50km。0.8L 35kW TDI雙缸柴油發(fā)動機配7擋雙離合加20kW電機、5.5kWh鋰電池構成了大眾汽車XL1的動力核心。
我們再來看看up!。小巧的電動機(60kW、210Nm起動扭矩)、集成到地板的鋰離子電池及動力電子設備構成了這款全新高科技車型的驅動系統(tǒng)中樞。電動機產(chǎn)生的電能通過一個單速變速器傳遞到前輪。大眾汽車自主開發(fā)了包括電池在內的全部組件。up!電動車最高時速為130km/h,根據(jù)路況、駕駛方式和載重量的不同,平均續(xù)航里程可達120-160km。續(xù)航里程特別適合城市和大部分上班族行駛。
安裝在up!電動車地板下的鋰離子電池重230kg,由17個電池組構成,每個電池組合有12塊電池。這204塊電池總額定電壓為374V,額定功率18.7kWh。在峰值水平時,這些電池可提供75kW的有效功率輸出,長時間可提供35kW。電池組長1726mm,寬1132mm,最高點高303mm,以節(jié)省空間的方式安裝在車輛底盤上。與其他鋰離子電池相比(例如消費電子領域),電池系統(tǒng)的電池極其耐熱耐寒,無須單獨的電池冷卻或加熱系統(tǒng)。與電動機和變速器一樣,電池系統(tǒng)、電池電子部件及相關的控制軟件也是由大眾汽車自主開發(fā)。
大眾電動車技術的優(yōu)勢
要為up!電動車充電,只需連接上總電源。充電方式分為幾種,最簡單的就是將車上提供的主電源充電線插入傳統(tǒng)的230V插座,電池就會以2.3kW的功率從主電源進行充電。完全沒電的電池可在9小時內完成充電。大眾汽車提供的另一選擇是車庫的充電壁箱,可以3.6kW的功率為電池充電。(完全沒電的)電池可在6小時后完成充電。還設有公共充電站,可以3.6kW的功率為電動車充電。作為一款新車,up!電動車也可使用直流電供電的混合充電系統(tǒng)。這種情況下,可通過特殊的混合充電系統(tǒng)以40kW的功率進行充電,30分鐘即可充電至80%。
up!電動車的標配包括便攜式地圖和導航系統(tǒng)及藍牙免提設備。up!電動車具有許多新功能,如里程顯示(‘360°里程’)。在此模式下,周邊地區(qū)的地圖會顯示出目前充電水平下可到達的地區(qū)半徑。這方面也有多個不同的功能:‘單行里程’(單方向路線)、‘包括回程在內的里程’(去程及返程路線)及‘混合’(兩種里程均可選擇)。
還可以通過興趣點尋找充電站。在導航系統(tǒng)輸入目的地后,駕駛員將被告知(通過新設計的里程警告系統(tǒng))在當前電池充電情況下這段距離是否可能完成;如果不能完成,可通過興趣點找到充電站進行合理停車。因此,一段單一的、單行線路就變成了多次停車的線路。駕駛員也可在導航系統(tǒng)上將經(jīng)常使用的和新的充電站保存下來,把這些作為路線規(guī)劃的一部分。
巧妙的管理。up!電動車特有的地圖多樣性及多功能的顯示屏,另外,還包括功率通量和能量回收制動顯示和電子管理器。通過使用電子管理器,駕駛員可事先設定充電起始時間和空調控制的預設定(可在冬天打開停車暖氣或夏天打開停車空調最多A30分鐘;如果未插入充電器,最多10分鐘)。在電池充電時將車內變得暖和或涼爽的好處(除了更加舒適外)是在車輛啟動前,任何初步加熱或冷卻都不會影響電池的充電程度。因此,電池的完整里程在旅途開始時便已開始顯示。
續(xù)航里程顯示。up!電動車的標配包括便攜式地圖和導航系統(tǒng)及藍牙免提設備。up!電動車具有許多新功能,如里程顯示(‘360°里程’)。在此模式下,周邊地區(qū)的地圖會顯示出目前充電水平下可到達的地區(qū)半徑。這方面也有多個不同的功能:‘單行里程’(單方向路線)、‘包括回程在內的里程’(去程及返程路線)及‘混合’(兩種里程均可選擇)。
大眾汽車“Car-Net e-Remote”應用程序。利用“Car-Net e-Remote”應用程序,還可以通過智能手機或Car-Net e-Remote網(wǎng)站進行多種設置,并發(fā)送信息請求。具體而言,該應用程序包含下列功能。設定出發(fā)時間——根據(jù)設定的出發(fā)時間設置各種功能,包括根據(jù)車外溫度在設定時間內啟動停車加熱/通風功能,以便在到達設定的出發(fā)時間時,車內溫度能達到理想狀態(tài)??照{控制——用于啟動和停止輔助空調控制功能,并顯示車外溫度和車內設定溫度。電池充電——用于啟動和停止充電,顯示充電器連接狀態(tài)、充電狀態(tài)、充電進度、充電水平、充電啟動時間及續(xù)航里程。獲取車輛數(shù)據(jù)——顯示每次出行(單次出行或長期出行)的行車信息,如行駛里程、行車時間、電機功耗、空調及收音機等其他用電設備的功耗、制動能量回收系統(tǒng)的使用情況等。車輛狀態(tài)查詢——用于檢查車門及行李箱鎖定狀態(tài)、車燈(開/關)狀態(tài)、充電線插入狀態(tài)以及上次停車位置(地圖GPS定位)。
看完以上這些先進的功能,你完全可以把up!當做是一款IT產(chǎn)品了,和當前的幾款電動汽車一比,確實讓人佩服大眾的惟技術論,在當今車壇上誰又能出其右呢?
up!電動車
大眾汽車up!電動車是一款四座純電動汽車,其電動機輸出功率為60kW。up!電動車加速至60km/h僅需4.9s;12.4時速度可達100km/h。從80km/h加速至120km/h僅需10.5s。最高時速達130km/h。以上表現(xiàn)出了動力強大的電機效果不錯。根據(jù)新歐洲循環(huán)測試(NEDC),百公里的耗電量為11.7kWh,電池續(xù)航里程達到120-160km。這款零排放的電動車擁有超凡的日常實用性與極具吸引力的豐富配置。
不管處在何種能量回收模式下(‘D1’、‘D2’、‘D3’或‘B’),當電動機作為發(fā)電機運行時,會對車輪產(chǎn)生一定程度的制動扭矩。這種電子制動會產(chǎn)生波動,需以傳統(tǒng)機械液壓制動方式進行補償,這樣減速程度才可達到駕駛員的制動要求。這種制動系統(tǒng)管理方式被稱為復合制動,通過全新的機電制動伺服裝置便實現(xiàn)了這一功能。大眾汽車成功地發(fā)掘了up!電動車電動機減速的最大潛力,從而增加了續(xù)航里程。這B擋也是我駕駛中最愛用的制動介入,每當跟車要排隊時便掛入B擋,其效果比重卡的發(fā)動機制動更靈敏,而且這還是零磨損的方式完成制動。
up!電動車的續(xù)航里程可根據(jù)三種駕駛方式而變:標準模式(默認模式)、‘Eco’和‘Eco+’。任何進行短途旅行的人都會使用標準模式。想要延長續(xù)航里程的駕駛員第一選擇是‘Eco’模式,該模式的效果包括將電動車的最大功率輸出減至50kW,最高時速限制在115km/h。與此同時,電子系統(tǒng)可減少空調系統(tǒng)的輸出,調整加速踏板的反應弧線。在‘Eco+’模式下,電子系統(tǒng)將最大功率輸出減至40kW,調整性能反應曲線,關閉空調功能;在此模式下,車輛最高時速只有90km/h。
通過使用能量回收制動,駕駛員可將腳從油門上抬起,從而明顯使up!電動車減速。在‘D2’、‘D3’和‘B’級別,通過能量回收制動的減速效果很強,剎車燈會自動亮起。但在電池充滿情況下,就不會發(fā)生能量回收制動了。
全新的up!電動車和其他城市車型一樣,可供隨時隨地駕駛,即可靠又安全。一切都與常規(guī)一樣,進入車內,系上安全帶,腳踩剎車,啟動發(fā)動機,只是此時失去了馬達與發(fā)動機的轟鳴。雖然電動機確實啟動了,卻不會產(chǎn)生噪聲和振動。無論車輛的室外燈是否打開,up!電動車儀表盤上的燈光都會開啟。就像傳統(tǒng)的運動轎車一樣,當轉動點火鑰匙時,儀表指針會快速滑過儀表盤再復原,此時,up!電動車通過專門設計的程序告訴駕駛員車輛準備完畢——“ready”指示燈亮起。零排放的旅途由此開啟!
綠色時尚的奧迪A3-etron
奧迪一直也在積極推動電動車的發(fā)展。隨著奧迪Q5 hybrid quattro、奧迪A6 hybrid和奧迪A8L hybrid全混合動力車型的陸續(xù)面市,奧迪品牌已在中國為消費者推出了一個大而全面的混合動力系列,也將繼續(xù)帶來更多混合動力車型。奧迪還將在中國引入其e-tron技術,這種先進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實現(xiàn)了高效的日常實用性與強勁動力的完美結合。
這種已應用于奧迪A3 Sportback e-tron車型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十分先進,將出色的高效性能、優(yōu)異的日常實用性以及強勁的動力性完美融合。A3 Sportback e-tron車型的系統(tǒng)功率達到150kW,百公里平均汽油消耗量僅1.5L。在純電動模式下,其續(xù)航里程可達50km,若同時使用TFSI發(fā)動機驅動,該車還可再多行駛890km。A3 Sportback e-tron顯然是將時尚藝術與新能源科技有機結合在了一起。
將跑車電動化——保時捷Panaillera S E-HYbrid
隨著這款保時捷Panamera S E-Hybrid車型的推出,保時捷品牌率先在集團內推行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并將其應用于批量生產(chǎn)中,成為全球首款豪華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八月中旬起,Panamera S E-Hybrid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已在歐洲發(fā)售,11月底將開始在美國發(fā)售,12月起也將登陸中國。依靠電力為一輛功率超過400hps的保時捷提供一半的驅動力——這在幾年前還難以想像。
在新歐洲行駛循環(huán)測試(NEDC)中,這款最大功率416hps的車型在純電動模式下續(xù)航里程可達36km,且百公里油耗僅為3.1L,可與普通小型轎車媲美。這就是保時捷的獨特傳統(tǒng)——將看似矛盾的追求巧妙相容、完美結合。也正因如此,保時捷才能成為高性能混合動力車領域的領航者。
保時捷用實際行動證明,應用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并不代表要放棄原有的性能水平,而是能真正帶來更完美的行車體驗。值得一提的是,Panamera S E-Hybrid是一輛真正的保時捷,它有著優(yōu)異的運動駕駛性能:270km/h的速度將給你帶來保時捷所獨有的極速體驗,即便在純電力驅動下,其最高時速仍可達到135km/h。
向霧霾宣戰(zhàn)
在中國,大眾汽車集團已經(jīng)為消費者推出了保時捷Panamera S E-Hybrid,并將以最具個性化和靈活性的交通解決方案逐步豐富新能源汽車的各類細分市場。與此同時,大眾汽車集團已經(jīng)全面啟動新能源汽車技術的本地化進程,并計劃從2016年起在中國的合資企業(yè)實現(xiàn)新能源汽車量產(chǎn)。屆時,希望充電基礎設施將得以廣泛普及。
作為市場領導者,大眾汽車集團將不斷致力于為中國消費者量身定制交通出行解決方案,并將新能源汽車引入中國。在過去的幾十年里,大眾汽車集團一直將減少油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列入集團的發(fā)展戰(zhàn)略。大眾汽車集團的工程師們不斷致力于技術的創(chuàng)新以提高產(chǎn)品燃油效率。此外,大眾汽車集團認真履行其環(huán)保責任,并推出了TSI、TDI、TFSI、藍驅(BlueMotion),Greenline以及混合動力(Hybrid)等技術和產(chǎn)品。
大眾汽車集團的目標是在2018年成為全球最環(huán)保的汽車制造商,電驅動技術和環(huán)保生產(chǎn)將在這一宏大目標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大眾汽車集團的目標是在2018年成為全球最環(huán)保的汽車制造商。到2018年,大眾汽車集團全球工廠相比2010年將實現(xiàn)能耗、用水、廢料和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25%。大眾汽車還計劃將生產(chǎn)的每一代全新車型平均能效比前一代車型提高10%至15%。大眾汽車集團的另一個目標是到2018年成為電動汽車市場的領跑者。
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已經(jīng)超出了我們的想像,當前北京的充電站數(shù)目就已經(jīng)達到數(shù)家,正應了那句話“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對于未來的汽車我們還是要大膽地去期待。如果我們每天只燒“電”就夠了,北京的空氣質量大概能回到30年前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