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欣賞課是美術教學的重要內容。美術教學的重要目標就是提高學生的美術鑒賞能力。在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樹立新觀念,轉變思想,構建開放而富有活力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充分地享受美、體驗美、感受美,進而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yǎng)。
關鍵詞: 小學美術教學 欣賞課 教學藝術
素質教育所需要的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美術素養(yǎng)是所必須具備的一項重要素質。欣賞教學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美術素養(yǎng)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教學的欣賞課往往只是作品的羅列、學生的欣賞、教師的講評,為各種條條框框所限制,并未充分發(fā)揮美術的學科功用。新課程改革對美術欣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作了很大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先進的理念與觀念,更能突出美術學科的特點,更利于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那么在新形勢下如何進行美術欣賞課教學呢?現(xiàn)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與探索對新形勢下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藝術談談體會。
一、教學的趣味性
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尤其是小學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他們對學習的態(tài)度大多取決于個人喜好。他們喜歡的自然愛學,不喜歡的自然厭學。小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喜愛新鮮直觀的事物。而在以往的美術欣賞教學中,大多是單調地觀察教材上靜止的圖片,教學枯燥無味,無法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與欣賞的激情,學生大多是被教師牽著鼻子走,在被動地進行欣賞。因此增強教學的趣味性,激發(fā)與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師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教學中我運用多媒體強大的動態(tài)效果展現(xiàn)作品,這大大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與趣味性,使得美術教學更具吸引力與藝術魅力,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學習興趣與熱情。如在欣賞時我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相關作品,把原本靜止的內容直觀而動態(tài)地展現(xiàn)出來,并配以悠揚動聽的背景音樂,這樣的教學更有吸引力、更富動態(tài),學生學習興趣更為濃厚,更容易將學生帶入如詩如畫的藝術境地,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展開充分的想象,這樣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學的審美性
美術學科的審美并不僅僅是作品的外在美,給人以愉悅感,還包括內在美,能夠讓人將作品與文化、情感結合起來。這才是真正的審美。審美是美術學科教育的主題,貫穿于教學的始末?,F(xiàn)行教材在作品的選擇上非常關注小學生的特點與美術學科特點,這些都是非常適合學生鑒賞的。我們除了要運用好教材上的鑒賞作品,立足教材,還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教材,要將教學與本校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起來,將教學的視角由課內延伸到課外,由教材延伸到現(xiàn)實生活。為學生選取各種美術作品讓學生通過感知、想象等,在教師的相機誘導與啟發(fā)下,產生更多的看法與見解,用自己的語言加以評述,經(jīng)歷建立審美意識—形成審美認識—成為審美表現(xiàn)這一過程。對于作品的選擇要科學合理,要選取最具代表性、最具審美性的作品,這樣方能激發(fā)學生參與教學的激情與動力,使學生以高漲的學習熱情、振奮的智力狀態(tài)、積極的學習行為主動而積極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三、體驗的自主性
現(xiàn)代教學論提出:學生不是被動接收的客體,而是主動構建的主體。這是對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的應試教育的最大挑戰(zhàn)。新課改明確提出以學生為中心,這既是一種教學理念,更是一種教學模式。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我們不能以教師的想法與認識想當然地代替學生的思想與思維,要將課堂的主體權與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欣賞課的主人,成為真正的欣賞者,讓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結合自己的生活閱歷進行自主體驗,而不是將欣賞課上成“講賞”。在教學中當我們呈現(xiàn)出欣賞作品時,不要急于進行剖析,而是要讓學生有觀賞的時間、思考的時間與發(fā)表看法的時間。讓學生在欣賞后發(fā)表對作品的直觀印象。當然我們提倡學生學習的主體性、體驗的自主性,并不是說教師對此不管不問。如果教師不管不問,就會使教學走向放羊式的極端,這樣同樣不利于學生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在恰當?shù)臅r候教師要給予必要的啟發(fā)與誘導,引導學生學會從色彩、線條等方面去細心體會。
四、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
現(xiàn)代教學更加關注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更加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與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那么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我們就不能以教材與教材對作品的觀點與看法來束縛學生的思想,將這些固定化、標準化、統(tǒng)一化的觀點灌輸?shù)綄W生的頭腦中,將學生塑造成整齊劃一的標準部件。我們要加強教學的創(chuàng)新性,尊重學生的個性,不要過多地用所謂的答案、所謂的權威來束縛學生的思維,禁錮學生的思想,而是要鼓勵學生勇于挑戰(zhàn),大膽發(fā)表自己的個性化見解。如在欣賞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時,我讓學生用自己的視角來觀察,用自己的方式來思考,并沒有用蒙娜麗莎的神秘與的憂傷美來限制學生,而是讓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可以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釋放學生的潛能,使得學生的觀點更個性化,教學更具創(chuàng)新性。
總之,美術教學并不只是簡單地向學生傳授基本知識與技能,而是一個培養(yǎng)美術興趣、審美趣味、創(chuàng)新能力和個性品質的過程。為此我們要勤于實踐和探索,善于創(chuàng)新與總結,使美術教學更高效。
參考文獻:
[1]李倩.淺談美術欣賞教學.學周刊,2011(29).
[2]劉曉紅.小學美術欣賞教學設計之我見.新時代教師,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