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韓語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出專業(yè)知識深厚、交際能力強的人才的有效途徑。任務型教學法吸收了以往一些教學法的優(yōu)勢,旨在教會學生在完成一系列任務時運用交際能力,對高職韓語閱讀教學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高職韓語閱讀教學 任務型教學 運用
對大部分韓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講,韓語是零起點,上了大學以后才開始真正接觸,較短的學習時間直接導致大多數(shù)韓語學習者閱讀能力較弱。所以在韓語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韓語閱讀能力的教學方法是很多教師探索的課題。任務型教學模式能夠把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落實在教學過程中,強調(diào)學生能用韓語進行交際,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式,要盡量采用任務型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習得語言,并達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
一、任務型教學法的理論與原則
任務型教學法在韓語閱讀教學中還處在理論分析和實踐探索階段。筆者將依照以下任務型教學的理論和原則對高職韓語閱讀課堂的任務型教學進行設計和實踐。一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內(nèi)部動機,這也是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目標之一。教師應為學生提供進行真實交際的機會,激發(fā)表情達意的交際欲望和強化由此嘗到的成功的快樂,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教師應充分突出情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將閱讀教學中的重心由教師轉(zhuǎn)向?qū)W生。二是選擇符合學生特點的、有現(xiàn)實意義的閱讀材料,為學生長期而有意義地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能力奠定基礎。三是進一步對任務型教學法進行在實踐基礎上的實證研究,探索適合于高職韓語閱讀課堂的任務型教學途徑。
二、任務型教學法在韓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
1.課前任務
在課前活動中,教師運用提問、討論等多種方式把任務呈現(xiàn)給學生,引入閱讀文章話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對閱讀產(chǎn)生興趣,充分做好閱讀準備,熟悉閱讀任務。學生的興趣被激發(fā),內(nèi)部動機得以驅(qū)動,他們根據(jù)已有知識和自身經(jīng)驗,紛紛發(fā)表看法。這時,教師出示問題,讓學生帶著任務完成閱讀。在閱讀前采用預測也是激活背景知識的有效教學策略。學生可根據(jù)教師所給出的問題對文章的內(nèi)容做出預測,從而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識。由于只是預測,與文章的實際內(nèi)容不可能完全吻合,因此,這種預測必然包含了信息差,學生在下一步閱讀過程中將會逐步矯正自己的預測,這就引起了交際過程。也可以把學生分組,讓學生查閱相關的背景知識。讀前活動的種種任務設計,都是為閱讀的中的任務做鋪墊。
2.課中任務
經(jīng)過閱讀前的活動,學生無論在心理、情感還是在認知結構上,都得到了預熱,開始進入第二步驟的閱讀中。這期間,學生將檢測并矯正自己的預測,教師提出若干閱讀任務,對閱讀中出現(xiàn)的語言難點進行講解,并向?qū)W生介紹閱讀方法,發(fā)現(xiàn)學生不良的閱讀習慣并予以矯正,幫助學生完成閱讀任務。閱讀中的活動通常分為略讀、精讀和研讀環(huán)節(jié)。
(1)略讀
即通過閱讀課文的收尾段和各段的首尾句了解文章各段的段落大意、文章的中心思想等,并完成確定標題、標題配對,找出中心詞、主題句等任務。通過完成略讀,學生在極短的時間內(nèi)就能明確文章的體裁、中心議題等重點,從而為完成之后的各項閱讀任務打下基礎。為了讓學生對課文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更多的信息,教師布置任務,讓學生通過瀏覽從文章中獲取具體信息,掌握基本事實,理清時空順序等,從而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和結構,要求學生完成各項任務。
(2)精讀
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并不意味著完成了對文章的理解。引導學生進行精讀,也是任務型閱讀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鼓勵學生一邊字斟句酌地閱讀,一邊深入分析、比較,以理清句子的內(nèi)部關系,理解陳述的隱含意思,了解作者語氣心緒,汲取詞匯和語法知識,教師還要設計精讀活動。憑借上下文,猜詞判義;找出體現(xiàn)作者心境的詞句;給文章添加開頭或結尾;評判文中人物或事物等都是通常實施的任務。執(zhí)行這些任務往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在閱讀中運用分析、比較、判斷、聯(lián)想、想象等思維方式,結合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或生活經(jīng)歷,對文章作全面、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并用自己的語言闡釋或補充豐富文章。
(3)研讀
是指閱讀者在弄清作者的態(tài)度或意圖后,對文章做出自己的評價。教師設計任務時,應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情感體驗和理性升華。
3.課后任務
任務后活動包括討論、評價和操練。教師可設計以下任務:
展示:要求學生以個人或小組形式通過表演、報告、復述背誦、聽寫、默寫等方式展示任務完成情況。
討論與評價: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知識、興趣或觀點,完成一些交際任務,引導學生以討論的形式表達個人的觀點,然后對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做出評價,評價要具有激勵性。
布置作業(yè):要求學生做相關內(nèi)容的作業(yè),如課文的改寫、縮寫或續(xù)寫、采訪報道,或做同樣題材的短文填空、閱讀理解、書面表達等。
三、任務型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注意的問題
教師設計任務要注意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程度是評價一堂課的首要標準;教師設計任務的目的要明確,要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否則學生會望而生畏,無法積極參與;設計的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為出發(fā)點,內(nèi)容和方式要真實,要切合學生實際,否則難以激發(fā)學生興趣,不能完成任務;活動要有利于學生學習韓語知識、發(fā)展語言技能,全面提高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切忌為設計任務而設計任務,搞形式主義;活動要能促進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信息、用韓語與他人交流、用韓語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活動不能僅限于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外,活動要具有開放性,允許分歧存在。
四、結語
綜上所知,任務型教學法在韓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是可行的,但它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法,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該積極地面對它,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在不斷實踐中進行長期的摸索和研究,以期達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方文禮.外語任務型教學法縱橫談[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
[2]曾紀偉.任務型教學的實踐及存在的問題[J].教學研究,2005.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