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飲食:常吃粗糧更健康
●小雅
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jié),此時寶寶生長發(fā)育快,活動量大,需要營養(yǎng)多,同時他們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強,進食量增加。因此,父母應利用這個大好時節(jié),合理養(yǎng)育,讓寶寶吃得更科學,長得更健康。
讓孩子多吃些五谷雜糧
飲食應以清淡,富有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及易消化食物為主,不要讓孩子吃油膩的燒烤油煎食品。烹調采用湯、粥、羹等形式,以利于脾胃的消化和吸收。要給孩子多吃些五谷雜糧,如小米有健脾胃的作用,小米粥上的一層“米油”營養(yǎng)更為豐富,對恢復胃腸消化功能很有幫助;玉米有健脾利濕,開胃益智的作用;薏米有健脾補肺,清熱利濕的作用;黃豆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赤豆有健脾補血的作用,特別適合脾虛兼有貧血的孩子。
巧攝鈣與蛋白質
經(jīng)過一個冬季,寶寶此時易缺鈣,加之春季生長發(fā)育加速,需鈣量增加,在飲食上應給寶寶多吃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豆制品、骨頭湯、魚、蝦、芝麻等。寶寶春天生長發(fā)育加速,對優(yōu)質蛋白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可多吃雞蛋、魚、蝦、雞肉、牛肉、豆制品、小米、紅豆等。
適量進食脂肪,忌食辛辣
腦組織中含有兩種不飽和的脂肪酸,如果缺乏將會大大影響寶寶的智力發(fā)育,所以父母應給寶寶多吃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品,如核桃、茶油、橄欖油、芝麻、鮮貝等。魚肉鮮美,含有豐富的“腦黃金”,可采用清蒸或清燉的烹飪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春天天氣由寒轉暖,陽氣上升,寶寶容易上火。因此要忌食燥熱食品,如羊肉、狗肉,少吃油炸雞、排骨等。一些辛辣食物如辣椒、胡椒、姜、蔥、蒜等也要少吃。巧克力、果脯也是產(chǎn)生“內熱”的源泉,也在忌食之列。對于一些有濕疹、哮喘、過敏性鼻炎等過敏性疾病的兒童來說,春天也是疾病的好發(fā)季節(jié)。因此,要慎吃海鮮、蝦、海魚、螃蟹等富含組氨酸的食品。
春季防病:堅持五點最重要
●小菡
春季飲食健康,對防治春季疾病至關重要。中醫(yī)提醒,春季飲食健康五點最重要。
一、少食酸,略增甜
唐代著名醫(yī)家孫思邈早就說過:“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yǎng)脾氣?!备鶕?jù)中醫(yī)理論,春天肝氣當令,肝氣偏旺可傷及脾胃,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而酸味入肝,甘味入脾,少酸多甜,既避免肝氣過旺,又有益于脾氣。所以,春天得少吃酸味的食品,適當多吃些富含優(yōu)質蛋白質、糖類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棗、蜂蜜、水果、蔬菜等。
二、水果
冬季之后,人們會普遍出現(xiàn)多種維生素、無機鹽及微量元素攝入不足的情況,故春季常見口腔炎、口角炎和某些皮膚病等,這些都是新鮮蔬菜、水果吃得少的緣故。因此,在春季應多吃新鮮蔬果,以補充所需營養(yǎng)。
三、助陽食品
中醫(yī)主張“春夏養(yǎng)陽”,春天陽氣生發(fā),在飲食上宜適當多吃些能溫陽的食物(如韭、蔥、姜等),以助長、充實人體的陽氣,增強抵抗力,抗御外邪的侵襲。
四、補充津液
春季多風,易耗散水分,出現(xiàn)口干唇裂、皮膚粗糙、干咳、咽痛等癥。因此,宜多吃些能補充人體津液的食物。如,春日吃粥便是一大良法。粥里加一些薺菜、芹菜、韭菜,既利消化吸收,又助春陽生發(fā)。其他如柑橘、蜂蜜、甘蔗等也可進食,但不宜過量。
五、清淡多樣
油膩食品影響脾胃的消化吸收,妨礙多種營養(yǎng)的攝入,且常使人產(chǎn)生飽脹感,易使人疲勞、嗜睡,工作效率下降,這也是產(chǎn)生“春困”的原因之一。春季,人體活動量增加,代謝漸趨旺盛,需要豐富的營養(yǎng)。因此,膳食還要提倡多樣化,避免單調,并科學合理地搭配好膳食,如主食與副食、粗糧與細糧、葷食與素食等,都應講究配合,只有這樣才能從多種食物中獲得較為完備的營養(yǎng),使人精力充沛。
春季調脾:常常按摩足三里
●春花
脾功能的好壞,從一個人平時的胃口好壞上就能看出來。有很多孩子吃飯沒有食欲,也從來不覺得餓,毫無疑問,這肯定是他的脾出現(xiàn)了問題。而按摩足三里穴具有調理脾胃的效果。家長每天給孩子按摩足三里穴10~15分鐘,可使孩子消化系統(tǒng)功能旺盛。
足三里穴在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嵴1橫指,當脛骨前肌上。取穴時,由外膝眼向下量4橫指,在腓骨與脛骨之間,由脛骨旁量1橫指,該處即是。按壓有酸麻感覺。
對于嬰幼兒,建議家長采用捏脊法。家長站在孩子右側,讓其俯臥,用雙手捏起脊柱兩旁的皮膚,從尾骶部逐漸向上移動,直捏到頸部,反復十多遍,每天2次。捏脊有健脾助消化的作用,可以改善食欲,減少感冒,增強體質。
脾胃虛弱的人還可以利用“健脾湯”進行滋補,即蘑菇豬肉湯。做法很簡單,將新鮮蘑菇和豬肉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煨湯,煮熟后加鹽調味即可食用。這款湯味道鮮美,常喝可以滋陰潤燥,健胃補脾,尤其適宜那些四肢無力、消化不良的人群。
春季補養(yǎng):這樣提高免疫力
●吳倪
營養(yǎng)專家根據(jù)季節(jié)變化特點和兒童生長需要,特別推薦以下三大類食物,以便家長合理計劃孩子的春季飲食,提高寶寶的機體免疫力。
補充鈣質的食物
生機盎然的春天,是兒童生長發(fā)育最快的季節(jié)。孩子生長加速,身體對鈣營養(yǎng)的需求自然相應增加,家長應及時為寶寶補充鈣質。日常有許多食物可供鈣源補充。比如乳制品類的牛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等;豆制品類的黃豆、蠶豆、豆腐、豆腐干等;海產(chǎn)品類的鯽魚、鯉魚、泥鰍、蝦、蝦米、螃蟹、海帶、紫菜、蛤蜊、田螺等;肉類與禽蛋類的羊肉、雞肉、雞蛋、鴨蛋等;蔬菜類的芹菜、油菜、胡蘿卜、香菜等;水果與干果類的檸檬、枇杷、蘋果、杏仁、山楂、葡萄干、花生、蓮子等。
特別提醒:家長應讓孩子均衡攝取各項富含鈣質的食物,但羊肉等食物不宜讓寶寶吃得太多。此外,還應控制寶寶高鹽分、高蛋白、高脂肪飲食,控制糖或甜食、汽水、可樂等的攝入,以免丟失鈣質或減少、阻礙鈣質吸收。
富含維生素的食物
春季,兒童易出現(xiàn)爛嘴角、齒齦出血,皮膚變得粗糙等癥狀,這大都源于維生素缺乏。此外,孩子維生素缺乏還容易引起感冒、呼吸道疾病和胃腸道疾病。專家提醒,維生素是人體代謝中必不可少的有機化合物。兒童膳食中如缺乏維生素A會出現(xiàn)干眼病、皮膚干燥和呼吸道疾病;缺乏維生素B可患唇炎、口角炎、舌炎;缺乏維生素D會缺鈣等。
維生素可在多種食物中攝取,維生素A在魚肝油和深綠色、深黃色蔬菜及水果中含量較多;維生素B富含于動物肝臟、瘦肉、禽蛋、牛奶、豆制品、谷物、胡蘿卜、魚、蔬菜等食物中;維生素C在綠色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較多;維生素D在魚肝油、動物肝臟、蛋黃和牛奶中含量較多;維生素E在麥、米胚中的油脂,蛋、肉類中含量較多。
特別提醒:家長最好通過醫(yī)生了解孩子應該補充何種維生素;吃得過于精細容易導致寶寶維生素缺乏,所以平時宜精糧、粗糧搭配吃;日常做飯,米不要過度淘洗,防止維生素流失;烹調蔬菜時,時間不宜長,以減少水溶性維生素的損失。
“藥食同源”的食物
春季氣溫回暖,各種病菌和病毒異常活躍,疾病容易侵襲年幼體弱的兒童,家長可為孩子選用一些“藥食同源”的食物,提高寶寶機體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專家提醒,有些食物具有中藥藥性,因此既能當飲食用,也能夠防治疾病,對兒童健康大有裨益。
“藥食同源”的食物包括:紅棗、桂圓、蘑菇、香菇、黑木耳、枸杞、山藥、米仁、核桃、龍眼、山楂、烏梅、杏仁、橘子、粳米、赤小豆、桂皮、南瓜子、蜂蜜等,這些食物既含有豐富的營養(yǎng)素,又味甘性平,療效雖不及中藥那樣突出和迅速,但幾乎沒有副作用,適用于兒童。
特別提醒:孩子體質存在差異,并有虛實寒熱之分,家長最好先請教相關中醫(yī)兒科醫(yī)師,了解孩子體質后再對癥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