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興趣,讓學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術基本知識和技能,使學生具有獲取信息、傳輸信息、處理信息和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的能力。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注重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興趣,關注學生的“好奇心”,突出學科特點,關注教學“生活性”,轉(zhuǎn)變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驅(qū)動性”,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積極主動發(fā)展的空間,培養(yǎng)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和工作的能力、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為終身學習打好基礎。
1.在小學信息技術課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應該突出“基礎性”原則。
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應使學生終身受益,無論學生今后從事何種工作,他們在小學學到的知識和形成的能力都是有用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選擇教學內(nèi)容要立足現(xiàn)在,展望未來,知道時代對公民的信息技術要求是什么,如今普及的信息技術是什么,最有前途的信息技術是什么。所選學習內(nèi)容應該是信息技術學科領域中具有一定穩(wěn)定性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學生將來要用到的,或能遷移到其他領域中去的知識或技能。例如,什么是信息、信息的重要作用、計算機系統(tǒng)的組成、各個組成部分的有關概念及知識、大致工作流程、數(shù)據(jù)處理、計算機網(wǎng)絡、多媒體計算機的概念等都是信息技術課程中相對穩(wěn)定的基礎知識。
計算機軟件知識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占很大比重。但是在教學軟件知識時,切不可盯住一個具體軟件的功能過于詳細地講,而應針對一類軟件的共性,注重對其核心內(nèi)容和基本操作技能的篩選。例如,在教學“文字處理”這部分知識點時,選擇WPS軟件作為教學內(nèi)容,則將文字處理軟件所共有的漢字輸入、文字的編輯、美化,以及圖片的插入等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作為重點內(nèi)容。小學生在掌握這些知識點后,同樣可以把所學的知識應用于記事本、Word等其他文字處理軟件,更深入地理解計算機處理文字信息的特點。
2.游戲引路,激發(fā)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是開發(fā)智力的催化劑,能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性、好奇性強,往往坐不住,而對于單調(diào)的練習感到厭煩,經(jīng)過充分考慮、分析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我適當?shù)夭捎靡恍┯螒蚣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配合教材內(nèi)容,通過各種渠道搜尋一些既適合小學生又具有很強趣味性的游戲軟件。例如:計算游戲、拼圖、簡易加法、賽車等游戲,這些富有童趣的游戲,深深地吸引著學生,學生在忘情地玩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把指法練熟了,懂得了平常課堂中很難理解的回車鍵、空白鍵、換檔鍵、光標鍵、退格鍵、功能鍵的作用與使用。由于游戲中巧妙地設置了一些障礙和關卡,迫使學生理解鍵盤上的一些鍵的功能與使用,這樣他們就在無形中學會了鍵盤的使用。如果強行讓他們學習理論知識,背熟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學習效果不見得就會很好,同時學生也沒有更大的學習興趣。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正確地引導小學生玩電腦游戲是利多弊少,使我體會到“電腦游戲是通往電腦世界的捷徑”這句話的真正含義。但電腦游戲的取材和活動時間必須嚴格控制,選擇優(yōu)秀的適合學生的游戲,更要強調(diào)趣味、益智、學習的功能。
3.學以致用,使學生樂學。
3.1教學內(nèi)容的制定要與學生的“用”相結(jié)合。
在教小學生學計算機時,選擇的教學內(nèi)容要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和實際需要。例如“畫筆”,學生可以利用它來設計賀年片送給他人;“word文字處理”,學生可以利用它寫通知、制課程表、寫信;“powerpoint”,學生可以利用它來制作班級通訊錄;“媒體播放器”,學生可以利用它來制作班級通訊錄;“媒體播放器”,學生可以利用它放自己喜歡的樂曲。這樣,在課堂上學的都能與生活實際相結(jié)合,都能服務于現(xiàn)實生活,都是學生所需要的,學生學起來就會有興趣,樂于學。
3.2在應用中練習,鞏固知識。
學習的知識與技能是為了“用”的,有了“用”的可能,“用”的需求,使用它的人才能想辦法強化鞏固知識。這說明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設計練習要注意“實用性”。例如:在介紹powerpoint中的“自選圖形”的使用方法時,簡單的單擊、雙擊、拖動這些操作,學生很快就能掌握,可是他們練習的熱情不高,大多數(shù)同學都在那兒畫,刪除,再畫,這種練習雖然使學生掌握了工具的使用方法,但是并不能讓學生了解“自選圖形”的作用。于是在設計這節(jié)課的練習時,可以提出一些任務,例如:用自選圖形畫一個圓柱體,并介紹一下各部分名稱。學生提出一些任務,例如:用自選圖形畫一個圓柱體,并介紹一下各部分名稱。學生在完成這一任務時,既練習了各種自選圖形的使用方法,將它們整合在一起,又介紹了數(shù)學知識,有了明確的目的,練習就有了動力。
4.突出學科特點,關注教學的“生活性”。
信息技術課具有極大的直觀性和形象性。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思維和記憶直觀形象,小學生是通過對實物、模型及形象性言語的直接感知、對學習材料的直接操作獲取知識和技能的。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信息技術教學完全可以通過圖形、動畫、音樂等媒體向?qū)W生提供用語言、用比喻難以實現(xiàn)的色彩鮮艷、圖形活潑、立體的寓趣味、娛樂、知識于一體的畫面,使學生有影可看,有聲可聽,逗人有趣;而悅耳的音樂、生動的畫面、靜態(tài)事物的動態(tài)化、抽象事物的形象化本身的直觀特征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本身對學生就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在這種形象化教學的氛圍中,學生實現(xiàn)了從直觀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以提高。把計算機教學與兒童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講來源,講用途,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可以用計算機,學起來就自然、親切、真實,拉近了學生與所學內(nèi)容的距離。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會產(chǎn)生一種強烈的心理體驗,即計算機可以簡化生活實踐中繁瑣的操作,是非常有用的。教學中如能經(jīng)常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聯(lián)系實際,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問題,啟發(fā)他們思考,用學過的計算機知識來解決,會使學生學習興趣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