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促使越來越多的人學習英語,因此教師要豐富教學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從而達到新課改的目的。江蘇版的《牛津高中英語》教材就對舊的知識進行了翻新,所以在2006年的時候?qū)滩膶嵤V泛,其中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涵蓋的知識面廣,還具有多種英漢文化的負載詞與豐富的文化元素。
1.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現(xiàn)狀
目前許多英語老師都在不斷探尋新的教學之路,但是大多數(shù)都是按照自己使用過的教材教學的。據(jù)報道,相關(guān)人士在中國知網(wǎng)、萬方和維普等學術(shù)論文庫里進行搜索發(fā)現(xiàn)與之相關(guān)的材料和論文都是很少的,導致部分高中英語老師沒有一套完整的教學方法,不能夠全面了解教材,教學效果可想而知。
2.《牛津高中英語》的文化負載詞
相關(guān)人士對《牛精高中英語》的文化負載詞做了簡要的分析:在整理的基礎(chǔ)上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獨立文化的負載詞,另外一類是典故、習語與委婉語。
2.1獨立文化的負載詞
在一般的教材里都會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詞匯,比如歷史、經(jīng)濟、文化、政治、宗教、法律、教育、藝術(shù)、習俗、禁忌和節(jié)日等。
2.2典故、習語與委婉語
典故、習語在詞語的文化教育里是重難點。《牛津高中英語》的各個模塊都涉及一些比較常用的英語習語,其中第九模塊的第四單元提及kill the fatted calf,feet of clay,a—lime bird me,the salt of the earth。這些出自希臘文化的經(jīng)典語錄Achilles’Heel,a Herculean task,Pandora’s box,同時還有來自圣經(jīng)里面的Daniel in lion’s den,good Samaritan,Jonah,the prodigal son。在第六模塊的第二單元中又提及一些關(guān)于和情感相關(guān)的英語習語:down in the dumps,on cloud nine,hot under the collar,fly blue,fly off the handle,over the moon。同時和動物相關(guān)的英語詞語在第三模塊的第八單元中出現(xiàn):as busy as a bee,as busy as a bee等,模塊十出現(xiàn)as busy as a bee。還有與植物有關(guān)的習語,如as cool as a cucumber和hungry a lion等。
委婉語:中文和英語是兩種不同的語言,然而這兩種語言的發(fā)展受到各國的文化經(jīng)濟及生活方式所影響。這些聯(lián)想跟比喻都是各自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也反映出勞動人民的生活是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的,顯現(xiàn)出各國文化的豐富多彩,也使得各國的人民產(chǎn)生不同的思維,為此也創(chuàng)造出許多類似的諺語及比方。有些詞語的用法不僅僅是相同的,還有相似的結(jié)構(gòu),例如如履薄冰(to be on the blue);懶骨頭(lazy);替人背黑鍋(carry the can for somebody);書蟲(book worm)等。但是由于地理環(huán)境的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及宗教信仰的不同,兩國人民在文化上還存在一定的差異。
3.新型的英語教學方法
3.1試聽式的教學方法
所謂視聽法主要借鑒教學中的流派,通過計算把圖片、文字視頻等形象化及利用手腳、眼睛、耳朵和嘴巴在教學的過程中歸納出的新型英語教育方法。例如讓學生利用課后時間觀看CVD、DVD和電視電影之類的影像,感受英語的語境,還要學生進行模仿及加強強化訓練。老師不僅要運用影片當中的特色文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強對英語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最重要的是要加強對詞匯的記憶與理解。
3.2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所謂講授法是指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用講解、語言表達形式和演講等方法為學生傳授知識,當然與眾不同的教師會有不同的教學方法。其實這就是一種比較直接的文化導入的教學模式,老師可以把文章里的詞匯形象表達出來,還要與實際的生活相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也真正做到把文化導入到教學當中。
3.3活動式的教學方法
語言是活動,教學也是活動,活動是教學的關(guān)鍵。所謂的教學活動主要是指利用教材上的重點內(nèi)容通過活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并且要有主題、有組織、有計劃。每一個學校都應(yīng)該使學生開展一些有意義的課外活動,比如英語角。一般中學英語角都不太大也沒有自如交流的氛圍,所以應(yīng)該在老師的指導下開展活動,當然遇到問題可以由老師回答。
3.4講座式的教學方法
講座法又稱為情景法,主要是引導學生進入情景當中學習。學校應(yīng)該在每個學期都給學生安排3—4次有關(guān)文化導入英語的學習詞匯,利用講座的形式向?qū)W生傳授國外的文化知識,尤其是那些已經(jīng)成為經(jīng)典的成語、諺語、典故和習語等,并且要在學習中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進行比較,學習當中不同的文化,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例如可以讓學生在日常的生活當中收集一些國外的典故或者是言語等,然后在每周的英語活動課上讓學生拿出來與其他的同學進行學習與分享。這樣不但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還能更好地把新的文化知識導入英語詞匯的學習當中,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的能力。
4.結(jié)語
目前,我國高中生學習英語的時間大部分都是在課堂上,一般在平時對英語的環(huán)境都是很少接觸的,在這樣子的環(huán)境當中都是教師在傳授知識,學生只是接受知識,完全融合不到英語的語境之中,所以在新課改的情況下把文化知識導入詞匯教學當中,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提高了我國英語教育的整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