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必須掌握文化背景知識。要想準確無誤地理解作者所要傳達的信息,除了要擁有詞匯和語法知識之外,還必須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所以文化教學在英語語言學習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高中進行的文化教學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初中教師的文化教學意識薄弱,學生很少接受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這為高中實施文化教學增加了不小的難度。然而如今,文化背景知識的重要性隨著國與國之間的頻繁交往日益體現(xiàn)出來,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1.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現(xiàn)狀。
高中英語文化教學的現(xiàn)狀并不樂觀,學生在初中階段接受的文化教學并不多,有的學生連英語國家最基礎的文化知識都不了解,這為高中教師進行文化教學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同時,由于應試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縣級高中仍以高考為風向標,對教師進行文化教學不能提供便利的設施,這更增加了高中文化教學的難度。
2.高中英語閱讀中的文化教學對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速度的影響。
我在授課的過程中,把文化知識融入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在講授語言知識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文化知識的滲透,使學生掌握一些主要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及風土人情等,把文化知識與語言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發(fā)現(xiàn)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
我通過對英語文化背景知識的教學,發(fā)現(xiàn)學生在閱讀文章時的速度相比之前有了較為明顯的提高。很多學生都表示原來考試時總認為時間太緊張,不夠用,有時都該交卷了,閱讀理解題還會剩下一篇或兩篇根本來不及閱讀,更不用說做題了,只能隨便寫答案。而現(xiàn)在,隨著閱讀速度的提高,閱讀理解能在相對短的時間內(nèi)做完,從而為做其他題留出一定的空間,有時還會剩余一些檢查的時間,從而提高英語總體成績。
3.學生對文化教學的態(tài)度和看法。
問卷調(diào)查及訪談的結果顯示,經(jīng)過一個學期的實驗,學生普遍反映在講解英語課時穿插一些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語法授課模式,從而開闊了自己的視野,使他們有機會了解不同國家的一些風俗習慣,而且他們能在很放松的氛圍下輕松地學到很多知識,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因此,他們都很喜歡這樣的授課方法,總希望教師能多講一些滿足自己的求知欲,并且希望現(xiàn)行教材能增加更多的文化背景知識。
4.對教學的啟示。
通過我平時教學實驗研究證明,文化知識確實有助于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但學生問卷調(diào)查表明,學生了解文化知識的途徑還僅限于課堂上教師的講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就不容忽視,在課堂上怎樣進行文化教學完全取決于教師,由此,筆者認為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教師要調(diào)整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的比例,加大文化教學在課堂上的比重。在目前的高中英語課堂上,大部分教師仍把課堂的重點集中在對語言的教學上,過多地強調(diào)單詞及語法,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因此,教師要逐漸加大文化在教學上的比重,把語言教學與文化教學結合起來。在每次導入新課前都對學生進行相關文化背景知識的講解,使學生熟悉文章發(fā)生的背景更有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如,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單元文章的標題為Anne’s Best Friend,講述的是猶太小女孩安妮為逃避納粹的迫害而藏身于小閣樓中,并把日記當做自己最好的朋友的故事。在講這篇文章前,教師如果能提前向學生講解德國納粹黨及對猶太人的大屠殺,使學生了解德國法西斯殘害猶太人的歷史,就能使學生在感受外國歷史文化的同時很自然地學習語言知識,并能使學生理解安娜當時的處境,從而更深地領悟安娜日記的內(nèi)涵。
閱讀中需要注意的幾個細節(jié)問題如下:
(1)設計提問,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思維。教育學理論指出:閱讀的過程是一個主動的、語言與思維相互作用的、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語言的過程。我們常常忽略了這個過程,剝奪了學生思維的時間,閱讀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怎樣使學生成為閱讀課的主體呢?這就要求教師在設計問題時,緊扣教材,層層推進,具有一定的思想梯度。在提問、解答的過程中,教師要啟發(fā)引導,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認知和理解。2.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笆谥贼~,不如授之以漁”。陶行知先生說過這sd+67p074tHYynhZSOswmQ==樣一句話: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要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F(xiàn)代教育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發(fā)展能力,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教學生“學會”,而且教學生“會學”。要用各種方法教會學生“怎樣學”,使學生具備學習和運用英語的能力。(3)運用正確的方法。在閱讀過程中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的和要求,采取不同的閱讀方式和策略,按照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具體到概括的順序閱讀。
常見的閱讀方式如下:
略讀:通過整體粗讀,領略內(nèi)容大意,幫助理解,為細讀做準備。在閱讀課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讓學生找出主題句,抓住中心,使學生理解主題句與文章的具體事實細節(jié)的關系,從而達到整體理解的目的,獲得文章表達的正確的信息。
跳讀:尋找所需信息,如年代、數(shù)字、人名、地名等。把握住關鍵詞,利用語法過渡詞,語氣轉折詞及時態(tài)等,抓住文章脈絡。
其次,教師要學會整合教材上的文化知識。教版英語教材涉及的文化知識范圍很廣,包括人文、地理、歷史、政治等方方面面,但由于教材主要以教學為主,并沒有把這些文化知識進行歸類,各種文化知識相互交錯出現(xiàn),甚至沒有什么規(guī)律及聯(lián)系。因此,對學生的接受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學生本身在初中接受的文化教育就不多,所以他們很難理解有些文化知識。這時教師就要發(fā)揮引導的作用,把教材上零碎的文化知識進行整合使其系統(tǒng)化,以便于學生的學習。同時,由于教材并沒有把所涉及的文化知識做詳細的解釋,有些甚至是一筆帶過,這就需要教師對那些比較重要的文化知識進行整理,在授課的過程中穿插到文章中。
最后,教師要充分利用好課外時間。一節(jié)課只有45分鐘,教師所能講授的知識是很有限的,而文化知識的內(nèi)容卻很多,這就需要教師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外時間,多為學生設計一些與文化知識相關的課外活動。如,必修2第二單元主要講的是奧運會,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下自己查閱與奧運會相關的文化知識,例如,奧運會的起源、有關奧運會的神話傳說等。此外,在講到文學作品時不妨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或在課下編排一些小戲劇等??傊煤脤W生的課外時間,寓教于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