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近幾年由于陜西省高考英語不考聽力,學校和老師對學生聽說能力不重視,學生也認為高考不考聽力不用學習。要學好英語就必須先培養(yǎng)聽說能力。學好英語就四個字:聽、說、讀、寫。聽說領先,因此,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能力?作者結合實踐經(jīng)驗談談看法。
關鍵詞: 高中英語教學 聽說能力 培養(yǎng)和訓練方法
一、聽說能力的教學定位
假定高中年級每周上5節(jié)英語課,普遍的做法是安排一節(jié)聽力課或聽說課,40分鐘專用于聽說訓練。假定這40分鐘里學生可以聽到一定量的語言材料或可以講1~2分鐘的英語獨白monologue或對話dialogue,人人都輪流開口?,F(xiàn)在可以進一步假設,一學年有40個教學周,就有40節(jié)聽說課。就講英語而言,一名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在課堂里講滿40~80分鐘英語。在高中三年里一名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在課堂里講滿120~240分鐘的英語。就算可以講滿240分鐘,即4小時的英語。那么,4小時的口語實踐分散在三年里能使一個學生的口語達到什么樣的水平呢?
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聽說能力就要把聽說訓練有機地融入課文教學中。在聽說活動中講新課,在聽說活動中上復習課。除聽說課的獨立存在外,同課文教學結合成一個整體的聽說訓練應該是聽說教學的主要形式。很多學校具備小班化上課的條件,這為這一教學形式的存在創(chuàng)造了條件,提供了保障。
二、聽說能力的訓練與課文教學的結合
現(xiàn)在要討論聽說能力的訓練怎樣付諸實踐。我們把課堂教學過程仍按照傳統(tǒng)分成幾個環(huán)節(jié):(新課)導入(warming—up)—(新課)傳授(presentation)—(新課)鞏固(consolidation)—學生實踐(Speaking activity)—補遺(follow-up)。
三、新課導入
1.導入(新課)的目的是復習舊知識,溫故而知新,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除書面形式外,常可采用聽說形式實現(xiàn)。一種是聽寫。有時聽寫生詞、短語、概述(summary);一種是聽譯(句子)。第三種是背書。但無論聽寫、聽譯,以及背書,內容都是前一單元已學的語言材料。
聽寫的內容是詞—句子—短文。
2.對于詞的聽寫,通常的做法是讀2遍,詞速隨年級變化而調整。
3.聽譯的內容是句子。語速及長度也隨年級變化而變化。如對高一學生,一個英語句子要念3遍,而后讓學生寫下來,最后譯成中文。對高二學生則只念兩遍,而后學生復述這個句子,再譯成中文。到了高三,只對學生念一遍,讓學生復念并即時譯成中文。還可以倒過來,讓學生聽一句中文,把它即時譯成英文。這些教學過程都根據(jù)學生實際水平而定。另外,教師在編譯句子時可以把所學的語言和時事新聞、身邊故事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表達的欲望。
背書其實是一種資本的原始積累。就像小孩子學母語,當自己不會說的時候,就模仿別人的語言。背書的形式有兩種,其一是全文照背。條件是文字優(yōu)美,口語化(句子短),整篇長度在200個字以內。其實背一個段落,100多個字最好,不會形成負擔。其二是復述。一般復述是文字比較復雜,有一定難度的說明文或議論文。
四、新課傳授
傳授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接觸新的語言材料,辨認新的語言材料并理解它們。
除了依靠工具書指導學生預習研讀、聽取這些語言材料外,就聽說角度看,課堂活動中還有以下重要形式:
教師在學生預習基礎上讓學生接觸課文(text)錄音或錄像。其途徑不是通過閱讀,而是通過聽音(Listening)開始的。一般是通過視聽接觸課文兩次,而后口頭回答有關課文的種種問題?;卮鸬膯栴}有三個層次,從易到難分別是:細節(jié)辨別(identification),情節(jié)記憶(Retention),推論(Inference)。
五、新課鞏固
鞏固階段含兩個方面的操練,即書面性的操練(written assignment)及聽說活動(speaking activity)。
鞏固工作的目的是指導學生掌握所學習的新的語言材料。手段是實踐—運用這些語言材料。除了一定量的各種形式的書面作業(yè)以外,原則上每個單元的教學進入鞏固階段時都組織一次Speaking activity。聽說活動的組織,遵循下列原則。
1.聽說活動的題材與課文重合,涉及的語言必須以課文語言為中心,活動的形式與課文題材及語言存在著統(tǒng)一性。因為聽說活動的目的從屬于本單元的教學目的。它是一道主菜,而不是為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調味品。
2.聽說活動的形式和內容雖來自教材,卻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
聽說活動應該把背景有機地安排在本地本區(qū)——中國。這是因為只有當學生在聽和說自己熟悉的和休戚相關的人和物(故事)時,他們才會產生極大的興趣,才會全身心地投入。
六、聽說活動和寫作的關系
由于我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一般不具備周圍英語語言環(huán)境,因此許多聽說活動,需依靠寫輔助。直接用英語思考(thinking in English),有時對教師來講,也不容易做到。所以實際上,學生開口講英語進行聽說活動時,其語言材料的產生是靠動筆寫成的??磮D說話要先寫;演課本劇也要寫腳本,擔任旁白、節(jié)目主持人,也得先寫后背;辯論前要寫發(fā)言;采訪時的題目(questionnaire)也要寫……所以聽說活動必須與寫作(writing)教學密切結合。
1.寫作教學必須從高一開始。寫作教學的第一步是寫句子。學生首先要學懂句子各成分的定義,像簡單句,學生要掌握以下句型:S+V;S+V+O;S+V+A及S+V+O+C而后掌握小自簡單句大到復合句的各類句型。在寫句子的后面,應當進行段落(paragraph)的寫作訓練。其內容應包括段落的結構(主題句+發(fā)展部分+結尾句),段落的寫作手法(時間順序法、空間順序法、因果關系法、比較對照法、列舉法),段落的類型(說明文、描寫文、記敘文,以及議論文),等等。
2.對于寫作內容不應過多加以限制,有感而發(fā)的隨筆比命題作文更容易上手,更適合剛學寫作的高一學生。如果沒有基本寫作知識的教學和訓練,聽說活動就無法深入展開。學生講的語言不正確、不規(guī)范,那樣的訓練有什么意義呢?
七、結語
教師在備課開始時應當通讀本學期全部教材,通覽各課文題材及內容,在開學初甚至在假期里,制訂結合課文的全部聽說活動計劃。不宜太少或只在公開課上使用,學生會認為很假,像演戲;亦不能過多,否則師生全部精力花在準備工作上,到最后成為負擔,導致學生產生畏懼感。同時,各種聽說活動的頻率要相對平均,不可一學期盡是演戲,讓學生在變化中尋求到樂趣,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從而實現(xiàn)從“要我說”到“我要說”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