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先生說:“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盵1]
人們常說:“課堂小社會,社會大課堂?!?/p>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鄙钍亲詈玫恼Z文老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選擇了怎樣的生活,就是選擇了怎樣的方式學習語文;或許可反過來,選擇了怎樣的方式學習語文,就是選擇了怎樣的生活。
“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壞生活就是壞教育”[2]。
那么,語文教師應該如何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和現(xiàn)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呢?一條非常好的途徑就是語文課堂生活化。
具體來說,我們不妨作以下一些構想:
其一,豐富知識。我們羨慕曾晳“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學習生活之趣。但在審視現(xiàn)實教育模式的時候,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教育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教育組織形式,學生必須依靠學校教育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和理想,為將來在社會上博得一席之地奠定堅實的基礎。但學校的綠瓦紅墻畢竟擋住了學生好奇的觸角,一位學生月末從家里回到學校,唏噓不已。問他為什么,他說上次回去的時候油菜花還沒有開,這次回家油菜花都已經凋謝了,今年又錯過那遍野的金黃了??梢?,學生是多么渴望傾聽、感受精彩的外部世界。在新時代,一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不但要有豐厚的底蘊,更要有獲取有效知識的能力。知識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只有把它運用到實踐中去才會賦予它價值。教學也是這樣,語文教師在第一時間獲得知識的時候,就要想方設法也在第一時間把所得到的知識和信息滲透到教育中去,讓學生覺得學習語文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疑難和困惑,學習語文可以體味生活中的美麗和情趣。語文是一種真實的存在,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可以聽到它呼吸的聲音,因為語文就是一種生活。于是,語文老師便要成為“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先知者,生活的藝術家,要用知識和信息裝點課堂,在學生和社會,學生和生活之間架起一座七彩虹橋??梢栽诮獭段覀儗ο愀蹎栴}的基本立場》時說說當前大陸和臺灣的局勢;也可以在教《我與地壇》的時候讓學生自由地談談自己對母親的感情,引導他們試著給他們的母親寫一封信。
語文是一種生活,同時還是一種文化,其承載著炎黃子孫的智慧和靈性。
其二,創(chuàng)設情境。語文是生活,語文課堂要生活化。語文老師既要站在生活的浪尖上翩翩起舞,品味生活,感悟生活,還要善于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生活,讓語文課堂彌漫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把學生看成是一個個跳躍的精靈,在生活化的語文課堂中徜徉起舞。語文課堂是老師和學生生活的舞臺,他們在演繹自己的和別人的悲歡離合。創(chuàng)設情境的形式是多樣的,語文教師在教老舍先生《茶館》的時候,可放手讓學生來演一演,回到那個軍閥割據(jù)、民生凋敝的民國初年,王利發(fā)的精明與無奈,常四爺?shù)膭倧姾驼x,松二爺?shù)纳屏己团橙酰瑒⒙樽拥臒o恥與蠻橫無不在學生的舉手投足間得到了完美的重現(xiàn),孰是孰非,孰好孰壞,一切盡在不言中。相隔了半個世紀的人物和歷史,在語文課堂這個小天地中得到了再次演繹,不能不說是一種奇跡。
陶行知先生說:“與‘生活即教育’有連帶關系的就是‘社會即學校’。也就跟著‘教育即生活’而來的,現(xiàn)在我把它翻了半個筋斗,變成‘社會即學?!??!盵3]語文課堂也不是如此,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小課堂,大社會?!边@大概是對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最好的詮釋。
其三,拓展訓練。語文是一門不那么功利的學科,是你兒時偶然栽下的小樹苗,時隔多年你再去看它時,亭亭如蓋也。學習語文的目的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一蹴而就、一勞永逸的功利想法都是對語文教育的誤解,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高永遠是一個水滴石穿、繩鋸木斷、鐵杵成針的過程。語文課本是一種文本,里面有很多生活的智慧,而它始終是一種范例,能給學生的東西終究有限。語文教師平時在講解知識的同時,有必要經常有意識地插入一些貼近生活的實例來進行拓展訓練,這既是對所講知識的運用和鞏固,更有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只有通過適當?shù)耐卣褂柧?,才能使語文課堂的生活氣息更加濃郁,才能使語文這棵生活之樹時時受到雨露的滋潤,常長常青。
筆者在進行高三語言得體復習的時候,在課尾設計了一系列拓展訓練的題目,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中有道拓展訓練題為:南朝梁有個大臣叫蕭琛,在蕭衍還沒稱帝時就與他交好。后來蕭衍當了皇帝,兩人關系仍很密切。一次,武帝蕭衍舉行大型宴會,酒過幾巡之后,蕭琛有些醉意,就爬在案幾上。武帝看見就用棗子投他正好打中蕭琛的頭。蕭琛拿起盒子中的栗子正好打在武帝臉上,武帝一臉怒氣。蕭琛馬上說:?搖?搖?搖 ?搖。武帝聽后,轉怒為笑。
如何才能讓武帝轉怒為笑呢?在橫線上應填什么呢?學生進行了激勵的討論,結果真是豐富多彩,其中有一個是:“投之以棗,報之以栗?!被谩对娊洝分小巴吨蕴遥瑘笾岳睢钡脑娋?,不禁令人拍案叫絕。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4]?!吧钆c教育是一個東西,不是兩個東西。在生活教育的觀點看來,他們是一個現(xiàn)象的兩個名稱”[5]。語文教師要做的,就是讓語文知識充斥生活,讓生活氣息氤氳于語文課堂。
沒有生活情趣支撐的語文課堂是枯燥無味的,沒有生活哲理滲透的語文課堂是蒼白無力的。
語文,是生活化的語文,生動美麗。
生活,是語文化的生活,浪漫詩意。
參考文獻:
[1][2][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載《鄉(xiāng)村教師》,1930,3(9).
[4]陶行知.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原載《中華教育界》,1931,8,VOL19(4).
[5]陶行知.教學做合一下之教科書.原載《中華教育界》,1931,8,VOL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