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展示】
2012年9月1日上午,北京什剎海前海水面上出現(xiàn)大量死鯰魚。據(jù)了解,這批鯰魚是前天上午“放生”的,數(shù)量約有上千斤。據(jù)專家鑒定,被放養(yǎng)的鲇魚多為人工飼養(yǎng),不適應什剎海的水體環(huán)境,因此大量死亡。
作為佛門慈悲的善舉,“放生”長期以來就為許多中國人所熱衷。但是,在浮躁的今天,由于缺乏科學指導,加上功利驅(qū)動,如此“放生”已變得粗暴而又殘忍。
閱讀上述材料,聯(lián)系現(xiàn)實并結(jié)合自己的思考,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不限。
【題目評點】
我國的放生習俗歷史悠久,業(yè)已形成傳統(tǒng),對于喚醒世人的惻隱、仁恕、慈悲之心,起到了積極作用,而且客觀上也有利于生態(tài)保護。
這個題目由三段組成:第一段是新聞事件,第二段是事件簡析,第三段是作文要求。顯然,為了防止學生審題時指向過多,命題者在第二段進行了適度引導。學生如果能抓住體現(xiàn)命題者題旨的關(guān)鍵語句,重點分析“科學指導”“功利驅(qū)動”的含義,就可以直抵材料的核心。
【寫作指導】
一、要貼著時代讀出材料寓意
“功利”即功名利祿,自古以來,在漢語語境中多含貶義。對于普通人而言,從“動物的放生”活動中獲取利祿的可能較小,而獲取功名則更是希望渺茫。蕓蕓眾生的“動物放生”無非是通過放生消除一點罪惡感,以獲取自己心理的平衡。這樣的善事,原本不值得我們過多批評。因此,“科學指導”應該是本材料的主旨。
至此,我們可以明確這則材料的最佳角度:善舉需要科學指導,愛心需要理性表達。
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這個層面,這個作文題目的現(xiàn)代意義實在寥寥。文章合為時而作,時代發(fā)展到今天,生態(tài)危機已經(jīng)逼得我們不得不正視生態(tài)平衡,不得不改變?nèi)祟愇ㄎ要氉鸬乃季S模式,以及采掘無度、竭澤而漁的生存方式。
所以,挖掘深度,揭示危害,才是解題的正著。我們據(jù)此拓展,可以指出“僅有熱情,不講理性,會釀成大禍;而盲目放生,則極有可能后患無窮”。
例如,龜類一直是放生的熱門物種,而巴西龜則是世界公認的“生態(tài)殺手”,由于其適應性和繁殖力非常強,如果把它“放生”,因為基本沒有天敵,很快就會大肆侵蝕生態(tài)資源,嚴重威脅本土野生龜及類似物種的生存。目前,巴西龜已經(jīng)被世界環(huán)境保護組織列為100多個最具破壞性的物種之一,也已被中國列入外來入侵物種,禁止“放生”野外。
此類事例不勝枚舉。2006年,河北興隆縣苗耳洞村,十余名北京放生的人到此放生了數(shù)千條蛇,大量的蛇爬進該村,引發(fā)村民恐慌。為此,放生者還賠償了村民四萬余元。后來,村里不得不發(fā)動40多人組成打蛇隊清除蛇患。
經(jīng)過了三十年的高速發(fā)展,日漸富裕的中國人在解決了溫飽問題之后,終于開始反省,我們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動物?不能只是把它們看成美味佳肴,更應該看成人類在這個美麗星球上的生命伴侶。人類鋒利的屠刀,如果繼續(xù)任意揮舞,最終必然殺向自身。
貼著時代去解讀材料的意義,立意才會高屋建瓴。
二、要貼著文脈彰顯作文思路
名家創(chuàng)作,寫法上,十八般武藝都可以使用。可以開門見山,也可以曲中奏雅,還可以卒章顯志,閃展騰挪,千變?nèi)f化,創(chuàng)意無窮。但高考作文與名家作散文不盡相同,它首先是應試之作,特別強調(diào)主次清楚、文意連貫、脈絡分明。
當然,散文類的文章,本來都有一個貫串始終的思路,體現(xiàn)這個思路的句子就叫做作絡句。脈絡句通常有兩種表現(xiàn)形式:顯性的和隱性的。為了讓閱卷老師更容易看清思路,我們提倡使用顯性脈絡句,讓一個個能明確體現(xiàn)材料主旨的句子,出現(xiàn)在文中關(guān)鍵之處,發(fā)揮貫通全文的作用。因而,最好能在作文標題上、第一段、文章中間部分、結(jié)尾等處,寫上觀點鮮明、意象生動、文采斐然的顯性脈絡句。
例如:一位考生在其習作《莫讓盲目的善舉變“惡舉”》中,這樣安排他的作文脈絡。
開頭:“放生”,一個多么美好而又帶著善意的詞語……(從材料中直接提煉主旨)
第二段:然而,若沒有科學指導,一味地只為功利而放生,善舉就有可能變“惡舉”。
第三段:在北京什剎?!ㄟ@樣引出材料,倒扣主旨,有新意)
第四段:究竟是什么讓一件原本是行善積德的事變成一場葬送數(shù)千條生命的悲劇呢?歸根結(jié)底在于缺乏科學指導……(轉(zhuǎn)入理性的分析,揭示危害)
第五段:再聯(lián)想到我們的生活實際,我們從中又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呢?……(聯(lián)系實際,從反面例子中分析其緊迫性)
第六段:在20世紀70年代的美國,部分地區(qū)掀起了一場“崇洋”熱……(聯(lián)系實際,古今中外,適當拓展,揭示其普遍性)
結(jié)尾:所以,做任何事情都忌諱一顆浮躁的心,太過于追求結(jié)果會蒙蔽我們的雙眼……(得出結(jié)論)
雖然習作的題目,文采稍欠,脈絡句的位置也略顯單一,但是全文的觀點明確,文脈清晰,也是一篇較好的應試作文。
三、要貼著思想進行語言訓練
我們都知道,好語言能夠讓作文加分??墒?,怎樣培養(yǎng)好的語感?這當然需要廣泛閱讀,博采眾長,逐步積累,另外還需要進行有效的語言訓練。
首先同學們應該認真思考,對這件事做出自己的判斷。對材料所揭示的問題,應該有一個比較科學的理性認識,不妥在何處?危害在哪里?為什么要改變?以及如何去改變?一點一點慢慢分析,理清思路,在思想逐漸成熟之后,再在語言上準確生動地表達。
筆者采取的方式是,在明確了需要表達的思想之后,在課堂上以集體討論的方式,讓全體同學體會語言如何表達。比如這則材料:
思想之一:古代人放生是為了救贖,現(xiàn)代人放生是為了心理上的安慰和表演。
語言表達:
1.珍愛生命,不該走過場 (觀點明確,語氣和緩)
2.切莫欺人又自欺(揭示心理,層層深入)
思想之二:行動上是尊重生命,實際上是不尊重生命。
語言表達:
3.“放生”緣何成“殺生”(兩個截然相反的詞語形成鮮明對比,指向精準,“緣何”既文雅又莊重)
4.“慈悲”的兇手(反諷定語,發(fā)人深?。?/p>
5.“鬧劇”如何變“悲劇” (一針見血,概括力強)
思想之三:盲目放生極易破壞生態(tài)平衡。
語言表達:
6.當心打開潘多拉魔盒 (比喻形象,顯示較廣的閱讀面)
7.以愛之名的屠殺 (重心把握得好,直指核心)
8.這里的殺戮靜悄悄 (化用名句,揭示殘酷,描寫能力好)
思想之四:放生要講科學。
語言表達:
9.行善有方,是為真善 (簡明準確,直奔主題)
10.愛心當與科學牽手(旗幟鮮明,比喻鮮活)
11.善心如何成善舉(心平氣和,有長者風度)
以上的這些例子,摘自學生作文和學生課堂即興發(fā)言。作文語言的缺點是缺乏時效,優(yōu)點是思考的時間較長,考慮相對周全,準確性比較好;課堂語言的缺點是略顯粗糙,優(yōu)點是富有現(xiàn)場感,全員參與程度高,感染力強。從上述例句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同學們思想深度的變化。而且,這些句式豐富多樣、靈活多變,切入角度精準、恰當,情感隨著思想的變化而波瀾起伏,既生動,又形象。
批判類時評的語言,不應一味追求犀利,莊重寬容,分寸得當,修辭多樣,又具有文化底蘊,應該成為我們的最終標準。以商討的語氣探討人生社會,同學們也會更易接受。
貼著思想進行語言訓練,能夠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