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進入冬季,許多人對本地冬季的氣候規(guī)律比較關注,也比較注意調節(jié)室內氣候(增溫、加濕等),但對與人體直接接觸的衣服和被窩里的“微氣候”狀況卻注意不多。這不僅影響穿衣和睡眠的效果,甚至可能影響人體的舒適和健康。
衣服構成小氣候
人穿了衣服,衣服與衣服、衣服與肌膚之間便形成了局部氣候環(huán)境,這就是衣服小氣候。適宜的衣服小氣候有助于調節(jié)體溫、維持健康。輻射和對流散熱是人體調節(jié)體溫的重要方法。
寒冬,有的人穿得鼓鼓囊囊,以為穿得越多越暖和;有的人則圖瀟灑和方便,里面穿一件緊身毛衫,外面只套一件風衣。其實,這兩種著裝都具有片面性。因為衣服的保暖程度與衣服內空氣層的厚度有關系。衣服與身體緊貼,則空氣層的厚度近乎為零,保暖性當然最差。當一件一件衣服穿上后,空氣層厚度隨之增加,保暖性也就隨之增大;但當空氣層總厚度超過15毫米時,衣服內空氣對流明顯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所以,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數(shù)和適宜的厚度。羽絨衣有一定的厚度,羊毛織物的氣孔不是直通的,都能給人帶來適宜的衣服小氣候。皮類服裝幾乎可以阻絕衣服內的空氣對流,冬季外出時著皮裝,保暖效果最佳。
冬季的室內外溫差很大,還必須注意控制室內溫度和穿衣件數(shù)。人體正常體溫為36-37℃。當室內溫度為15℃左右時,穿一件襯衣,衣服表面溫度約為30℃;如再加一件背心和外套,衣服表面溫度則為24℃左右。在一定范圍內,衣服越多,衣表溫度與環(huán)境的溫差就越小,人體熱量散發(fā)也就越小。所以,當人們從一種溫度環(huán)境進入另一種溫度環(huán)境時,就要適時增減衣服維持衣服內的適宜小氣候。冬季的室內溫度不宜過高,以10-15℃為適;室內外溫差太大,人體因難以適應而容易誘發(fā)感冒等病癥。據(jù)專家研究,令人體感QWx2UyHgtbAghiuUWzCX4hWTYIENQj5e56NoE3/W5kA=覺舒服的空氣溫度裸體時為24-30℃、著單衣時為17-23℃,超過這個范圍,不僅造成體感不適,易致疾病,而且還影響高級神經(jīng)活動和植物神經(jīng)機能,會使人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精確性和協(xié)調性變差、反應速度降低等。因此,冬季穿衣太多,人就會感到煩躁;而猛地將衣服脫得過多,又會冷得直打寒顫。
被窩也有小氣候
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睡眠的直接環(huán)境就是被窩。保持被窩里適宜的小氣候,對保證睡眠的質量極為重要。古人說“春眠不覺曉”,主要依據(jù)就是春天早晨的氣溫在20-23℃左右。研究表明,最適宜入睡的被窩溫度為32-34℃左右。人體的恒溫一般在36-37℃,如果睡前不采取一定的措施,人體在接觸被窩后的一段時間內,皮膚受到寒冷的刺激,會引起大腦皮層的興奮,從而不利于入睡。
確保臥床后能迅速入睡的措施:
(1)臥床前用電熱毯或熱水袋,使被窩溫度提高到32℃以上,但不能超過35℃。
(2)臨上床前用熱水泡泡腳,有利于增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縮短上床后身體與被窩的熱交換時間。
(3)選用厚薄適中的被子,一般以3公斤為宜,被子過輕,達不到隔熱、保暖的效果;被子過重,既壓迫胸部,導致肺活量減少,易做噩夢,又易使被窩溫度超過35℃,使人體新陳代謝過旺,能量消耗增大,汗液增多,醒后反感疲勞、困倦,還容易受涼。
被窩內的濕度也是影響睡眠的一個重要因素。試驗表明,50%-60%的相對濕度對人體最為舒適。人在睡眠中因汗液蒸發(fā),被窩濕度常常高于60%,使皮膚受到刺激,影響睡眠深度,為此可采取以下措施:
(1)降低室內空氣濕度。陰雨和降雪天氣,臥室內濕度常達70%以上,天晴后就應及時開窗通風、采光,使室內濕度迅速降低;若長時間陰雨或降雪,可通過室內增溫達到降濕的目的。
(2)被子、床單要勤洗曬,從而保持棉絮和被面的干燥。
(3)內衣厚薄要適中,質料要合適,一般以穿對皮膚無刺激、吸濕性強的棉織品為佳。此外,睡眠時把兩臂伸出被外,對降低被窩濕度也是有利的,但要防止臂、肩部受涼,身體虛弱的老年人或肩、臂關節(jié)炎患者則要慎重。
不少人冬天睡覺喜歡把被子捂得嚴嚴的,甚至是蒙頭而睡。這樣既不衛(wèi)生,也未必舒服。蒙頭而睡,除了因氧氣不足而造成呼吸困難、頭昏腦脹外,從嘴里呼出的大量水氣也使被窩內的濕度急劇提高,被窩內良好的小氣候狀況迅速遭到破壞,全身肌膚都會變得不舒服。
醫(yī)療氣象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最舒適的被窩小氣候要求有每秒0.2米的微氣流。這么小的風速對人體近乎沒有吹風感,調節(jié)起來比較困難。一般來說,只要睡眠時被子沒有裹成“筒狀”,被子與身體間有一定的空間,并且在肩以下墊被與蓋被間留1-2處小小的縫隙,基本上就達到了令人體舒適的“微氣流”標準。(來源:國家體育總局網(wǎng)站,標題為本刊所改動)
·鏈接·
網(wǎng)傳“穿衣法則”不嚴謹
專業(yè)人員介紹,衣服暖和不暖和主要取決于保溫率、導熱系數(shù)、熱阻值、克羅值這四個參數(shù),對于且保暖率是最直觀的參數(shù);只有保暖內衣有保溫率的要求,標準是30%以上,而其他服裝鞋帽都沒有對保溫率的相關標準,因此網(wǎng)上傳播穿衣法則是不嚴謹?shù)?。到底怎樣穿衣才科學呢?專家總結了六個字:“上冷、中溫、下暖”?!吧侠洹笔侵覆弊右陨?,腦袋要保持冷靜,如果不是太冷就不要戴帽子,捂熱了容易頭暈;“中溫”是指腰部,腰要保持溫暖,很多人喜歡穿露臍裝、低腰褲是不健康的,因為肚臍是人體非常重要的部位,被醫(yī)生稱之為“病門”,一定要保持溫暖;“下暖”是指腳要始終熱乎乎的,特別是秋冬季節(jié)腳一定不能著涼了,且要常用熱水燙腳,促進血液循環(huán)、保持健康。(本刊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