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材是高校教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科學合理的教材策劃是編寫優(yōu)秀教材的前提。本文立足于高校理工科大學語文教材策劃,以同溫玉主編《大學語文》再版為例,認為教材再版策劃應以理論性、經典性、時代性為標準,充分注重教材編寫規(guī)律,確保優(yōu)秀教材為教學工作服務。
[關鍵詞] 《大學語文》 教材策劃 專業(yè)性 經典性 時代性
[中圖分類號] G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5853 (2013) 02-0030-0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學的成功離不開優(yōu)秀教材。一部優(yōu)秀教材可以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它是連接師生教學相長的橋梁。教育部《關于“十五”期間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設與改革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推進優(yōu)秀教材的使用就要“編”“選”并重??梢?,基于合理的教材策劃,“編”出好教材是教材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今,高校理工科專業(yè)的《大學語文》教材可謂多如牛毛,其質量亦是參差不齊。本文以西安科技大學同溫玉主編2009版《大學語文》再版為例淺談大學語文的教材策劃問題。
1 2009版同溫玉主編《大學語文》的不足
由同溫玉主編的《大學語文》于2009年由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發(fā)行,該書為西安科技大學高等教育規(guī)劃教材,投入教學已經三年。在教學過程中,該教材的不足之處陸續(xù)暴露,已計劃于2013年再版。
1.1 選材、內容、觀點滯后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比缙渌?,教材編撰亦需要不斷更新,沒有一部教材可以歷久彌新,教材的修訂、再版必不可少,這既是一種與時俱進,又利于學生獲取更多前沿知識。在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2009版《大學語文》的選材、內容、觀點有待更新。①書中“理想篇”“愛情篇”等所選書目略嫌陳舊,時代痕跡太過久遠。②選材不夠經典,未能體現(xiàn)理工科語文教學的特色內容。③內容難易程度不一,有些篇目內容理論性太強,多數(shù)理工科學生不易接受,無法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④某些篇目的立論觀點已然落伍,前沿觀點引用較少。
1.2 篇目結構比例失調
合理的結構猶如量體裁衣,為教材增色不少。2009版《大學語文》在篇目結構上存在三方面缺陷 。(1)比例失衡:有些篇目選文數(shù)量較多,達七篇,有些篇目數(shù)量較少,只有五篇,數(shù)量的多寡不一給教學進度安排造成一定的困難。(2)選文類型存在較大差異:有的篇目外國作品居多,有的古代著作較多,有的現(xiàn)當代作品為主,所選古今中外書目的比例失調會帶給讀者一定的審美疲勞。(3)具體篇目在字數(shù)上存在較大差異:有的作品多達五頁,有的僅半頁,多的帶給學生臃贅感,少的有意猶未盡之感。
1.3 編纂特色缺失
古人云:“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眱?yōu)秀教材應該起到這樣的作用。針對理工科學生的特點,大學語文的編撰應體現(xiàn)出靈活、實用、傳播文化、引導道德規(guī)范的特色。2009版《大學語文》在這幾方面稍顯不足。一是篇目的選擇過于呆板,停留在過去的時代記憶中的作品居多,對于90后的大學生而言,這類作品可讀性不大。二是經典作品缺乏深度解讀,不利于傳播優(yōu)秀文化的精髓。三是古代作品應古為今用,缺乏跟現(xiàn)代著作的時代溝通。
2 同溫玉主編《大學語文》再版的改進策略
教材的再版不僅僅是簡單的內容更新或者結構調整,理應遵循教材編寫規(guī)律,加強策劃,提升編撰理論高度,以求高屋建瓴。應從理論性、經典性、時代性三方面著手,力求推陳出新,使教材有效地為教學服務,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2.1 理論性:培養(yǎng)質疑和分析能力
優(yōu)秀教材帶給人們的更多的是學會思考,而不是簡單地記憶、接受書本知識。牛津大學第一副校長麥克米倫教授曾言:“中國留學生很聰明,學習也很努力,易于接受知識,但缺乏質疑創(chuàng)新與分析能力。”因此,我們應將培養(yǎng)質疑和分析能力的教育理念滲入教材策劃環(huán)節(jié)。
第一,質疑和分析能力的形成要以知識儲備量為基礎,這樣在提出質疑時才會有典可依,有據(jù)可憑。因此,《大學語文》應注重篇目中的理論編寫,不僅將舊的理論和觀點呈現(xiàn)在篇目之中,更應該把前沿觀點書寫進教材之中,通過新舊理論的對比找出理論的發(fā)展軌跡,引導學生探索這種差異的由來并預測其未來走向,打破學生傳統(tǒng)意義上的“記憶—接受—認可”機制,樹立全新的“認識—質疑—分析—認可”機制。
第二,《大學語文》的再版策劃還應設立提問和討論環(huán)節(jié)。在選定的篇目基礎上增加“設疑—提問—討論”環(huán)節(jié)。設疑是在熟知篇目的基礎上而來的,通過設疑引發(fā)提問進而引起討論,這一教學模式在耶魯大學、柏林大學、早稻田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知名院校早已展開并被證明是科學的。教學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而且應培養(yǎng)學生“舉一反三”“創(chuàng)新求變”的能力。世界著名物理學家勞厄說過,“大學培養(yǎng)的是能力”,因此,《大學語文》教材的再版理應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
2.2 經典性:培養(yǎng)精品意識
《大學語文》作為理工科學生的必修教材,其質量高低取決于所選篇目的經典與否。經典的著作總是給人以無窮的魅力,引領大家進入令人神往的境界。因此,在《大學語文》的編撰中必須體現(xiàn)“選材”的經典性,借此指導學生樹立“精品意識”。
首先,教材的編撰需要經典作品的加入,這也是優(yōu)秀教材的編撰特色之一。在每一篇目中至少應有一到兩部經典著作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如古代著作《詩經》《論語》,現(xiàn)代著作《邊城》《荷塘月色》,外國著作《罪與罰》《復活》等。優(yōu)秀作品有助于大學生樹立良好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有益于高校大學文化這一道德建設工程的順利開展。
其次,優(yōu)秀教材本身就是經典的代名詞,蘊含著相當?shù)膬r值和財富。如羅爾斯的《正義論》,這部經久不衰的名著以其內容的深刻性和高度的理論性吸引著讀者,其經典性毋庸置疑?!洞髮W語文》應以樹立精品書目為目標,立足于理工科學生,深刻挖掘優(yōu)秀作品,給予大學生更多的精神食糧和道德港灣。通過教材的經典性和經典著作的選編,培養(yǎng)學生的精品意識,不僅在學習中要精益求精,在生活和工作中也要勇創(chuàng)經典。
2.3 時代性:以前沿內容體現(xiàn)時代精神
教材是傳播知識的窗口,優(yōu)秀教材應該給予學生更多前沿和具有時代性的信息和知識。再版的《大學語文》應力求體現(xiàn)與時俱進性,緊跟時代前沿。
2.3.1 書目的內容要體現(xiàn)時代性
在書目的選擇上,應不局限于國內外作家的某一類著作、作品,也不局限于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體裁,可以把羅大佑的經典勵志歌曲、周杰倫的美輪美奐的歌曲等納入教材中,讓歌詞進入大學校園的文化書目中,真正實現(xiàn)與90后大學生精神領域的接軌,這也是與時俱進性的一種體現(xiàn)。羅大佑的經典勵志曲目很多,歌詞中現(xiàn)實主義的用語著實帶給一代又一代人以精神的激勵,對于當今大學生無疑也是一種文化鼓勵。周杰倫的《青花瓷》《菊花臺》折射了古代文化的精髓,唯美的語言和動人的旋律帶給人們的是對美好事物的向往,真善美的境界油然而生,給大學生貧瘠的精神生活無疑注入了一縷清香,有如甘露灑心。
在書目的選擇上,還應針對理工科學生對古代作品的枯燥、難懂難以接受的問題,加入現(xiàn)代版本的介紹,如增加易中天對《三國》的現(xiàn)代詮釋和解讀,對《論語》《詩經》等篇目加入現(xiàn)代版本導讀,做到古為今用,古為今學。
2.3.2 書目的編排方式應體現(xiàn)時代性
結構編排是教材的外在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教材的成功與否。《大學語文》的再版應力爭在編排上進行創(chuàng)新,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要求。
《大學語文》的再版可以采用以經典篇目帶動基本篇目,每一篇目內部設立與篇目相符的經典歌詞一首,以吟唱和討論帶動教學的編排結構。同時,在篇與篇之間設置電影目錄,介紹電影的相關情況,如在“愛情篇”與“友情篇”之間設置經典電影鏈接,古今中外的均可,以此強化作品在現(xiàn)實中的價值和意義。這種形式筆者已經在教學實踐中有過嘗試,學生頗感興趣,由此也加深了對作品的解讀。
2.3.3 字體和色彩變化也應體現(xiàn)時代性
《大學語文》的再版工作需要我們進行全方位的思考和處理,其中有關排版的工作也需要創(chuàng)新。針對以往單一的黑色色調和單一的字體樣式,可以對書目的題目、正文、注釋、討論等不同板塊采用不同的色彩進行勾勒,既要保證色系的一致性而又不失多樣性。在字體方面,楷書和隸書的結合會使文字不再那么呆板,顯得頗有立體感,帶給學生視覺上的刺激。南開大學陳宏教授主編的《大學語文》即采用了這種辦法,深受學生好評。通過這一創(chuàng)新,一定能使更多學生關注《大學語文》這門課程,更好地學習這門課程。
3 結 語
任何事物的發(fā)展和變化總是以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為前提的,教材的出版發(fā)行也是如此,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是需要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教材的再版應基于學科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融進學科的前沿性和信息時代的多樣性,結合教材編撰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教育者的主觀能動性,占據(jù)教育理論的制高點,編寫出優(yōu)秀的教材,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使教材有效地服務于師生的“授受”過程,真正發(fā)揮優(yōu)秀教材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華莉,蔣安麗.我國高校教材選用的研究現(xiàn)狀及思考[J].西北醫(yī)學教育,2006(4):495-497
[2]宋寶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M].西安: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7
[3] 尹順祥,黃松姣. 提高高校教材編寫質量若干問題小議[J]. 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1996(1):37-42
(收稿日期:201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