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代中國,商務印書館對文化傳播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本文主要整理了商務印書館在近代中國體育出版方面的巨大貢獻,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體育出版在近代中國的發(fā)展,也客觀地見證了在近代體育出版中,大眾傳媒的傳播理念、形式和內(nèi)涵。
[關鍵詞]商務印書館 近代中國文化 體育出版
在20世紀對中國文化和思想都產(chǎn)生巨大影響的商務印書館成立于1897年,它代表了我國最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出版社。20世紀末期,在商務印書館的史料梳理、回顧和探究性方面的著作很多。此文選取“民國時期商務印書館對體育出版的重要貢獻”為研究題材,對商務印書館做一史料的探究。
一、體育教材的出版
從商務印書館對學校教育的關注開始,它就已經(jīng)涉及近代體育出版。清朝晚期,我國就開始建立新式的教育體制。雖然科舉考試制度在清朝后期廢除,隨之而來的是各地創(chuàng)辦新式學校,但是適應新式教學的教材非常少。這個機遇的到來,被商務印書館緊緊地把握住,并開始從事教材的編譯出版。1840年以后,我國的教育經(jīng)歷了模仿西方學逐漸修正的階段。從清朝末期的模仿日本學制到民國初年的批判和繼承,經(jīng)歷過1922年的新文化運動后,建立了壬戌學制,最后逐漸形成了民國學制。此時,教科書的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大綱也應該隨著學制的變化和學生的特征的變化加以調(diào)整,而商務印書館做到了依據(jù)學制的變化,適時地出版與之相適應的教材。在近代,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最新教科書》是我國首次運用現(xiàn)代教育理念編寫的教科書。1908年末,商務印書館又繼續(xù)出版了《簡明教科書》。商務印書館還編寫了專門供教師用的書。1911年以后,商務印書館推出《共和國新教科書》,以此來適應新學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商務印書館逐漸變得成熟,出書范圍、規(guī)模逐漸擴大。出版的書籍涉及幼兒教科書、小學、中學、師范類、字畫類等等,在北大校長蔡元培的支持下,商務印書館決定編寫并出版《大學叢書》。教育方面的研究迅速發(fā)展,教科書往往隨著學制的變化而變化,通常一部教科書還沒有出全,就得轉向去編寫第二部。從最初的日本說到親近西方說,后來采用法國說。
我們參考體育方面在學制調(diào)整中的變化,可以得知,體操科在各級院校都建有,這是《奏定學堂章程》規(guī)定的。和民國不同的是,民國之前的體操科包括一般體操與兵式體操。在“中華民國”成立后,雖然仍繼承清朝末期的體育,重視國民的教育,然而,我們已經(jīng)注意到游戲性和競賽式的體育運動。通過民國政府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課程暫行執(zhí)行標準》,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有關體育類的教科書也隨之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比如,相繼出版的《普通體操》《中華武術》《體育原理》等等,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書籍與體育的理念是相輔相成的,其出版的書籍隨著體育理念的變化而變化并做出相應的調(diào)整,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時代的變化。依據(jù)教學理念的變化和學制的調(diào)整,商務印書館及時地出版有關體育方面的教材。由于商務印書館在教科書的市場上占有大部分份額,所以對學校教育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伴隨教科書觀念的更新,體育理念也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體育在學校里得以廣泛地傳播。
二、體育專業(yè)方面書籍的出版
商務印書館在體育專業(yè)方面出版的書籍可謂是琳瑯滿目、形形色色,涵蓋體育的各方面,但有自己的特點,有所側重。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有關體育類的書籍達一百三十多種,這點可以通過《民國時期總數(shù)目》得以佐證。體操運動和武術在這一百三十多種體育書籍中所占的比例最高,可達21%。這一數(shù)據(jù)的意義深遠,它向我們展示了辛亥革命至新中國成立這一階段我國的體育發(fā)展的特征:第一,將西方發(fā)達的體育模式引進我國;第二,在引進外國模式的同時,逐漸發(fā)展中國自身的民族模式。在我國,起初“體育”一詞專指“兵式體操”,直到1920年初,才將“體育”一詞代替“體操”。由此可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們現(xiàn)在所謂的體育就是指“體操”。中國體育的最初重心可以通過商務印書館出版的體操書籍得以證實。這些體操書籍涉及方方面面,有理論知識的,有有關方法的,還有健美操、競技表演的等等。在這些書籍中,商務印書館大力提倡出版的更多是關于武術類和民族形式的體育。這些武術書籍廣泛地發(fā)展我國本土的體育運動形式,且提倡崇拜武術的理念。而這些理念又恰好和北洋政府的馬良的新武術相似,都極力推廣“國粹主義”。
商務印書館對于體育的傳播的影響不僅僅表現(xiàn)在武術和民族體育上,還表現(xiàn)在球類運動上。商務印書館在球類運動方面的書籍種類可達二十二種,占據(jù)總數(shù)據(jù)的17%左右。依據(jù)有關球類運動的書籍,我們可以得知球類運動始于學校體育,在1911—1919年間,球類運動只有籃球、足球、乒乓球三種。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的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對于運動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尤其在20世紀20年代后,球類運動的種類迅速增加,這些運動已經(jīng)成為當時人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有關健美運動的書籍占據(jù)總書籍約8%,健美運動的普及是商務印書館對體育傳播的又一個大貢獻。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大部分體育類書籍不只是單獨發(fā)行,而且還在綜合類、師范類、文學類等各類叢書中得以納入。因為,商務印書館在體育方面的傳播是全方位的、系統(tǒng)的而并非分散的。我們都知道在師范類的叢書中大部分都納入了體育,百科全書之類的綜合性叢書中也都納入了有關體育的知識。此外,還有專門收入體育知識的書籍,諸如《老年體育叢書》《兒童體育》《室內(nèi)體育》等等。其中的《兒童體育》是由以下幾種書籍構成的:《體育原理》《兒童體育衛(wèi)生》《兒童安全保護》《乒乓》等。
三、體育期刊的出版
《南方雜志》《體育雜志》《學術論壇》《東方雜志》這些重要的雜志都是商務印書館傳播體育的重要傳媒介質(zhì)。《東方雜志》在民國期間就開始關注體育運動,這本雜志創(chuàng)辦于1904年,該雜志起初的重心在于體操方面。1915年,《東方雜志》對遠東運動會做了詳細的報道和分析,并且還刊載了在上海舉辦的女子運動會以及在江蘇省舉辦的第2次聯(lián)合運動會的照片。最值得我們注意的一期是1933年的第29卷第20號,這一期的《東方雜志》對體育各方面進行探究,例如體育的實質(zhì)、運動會的內(nèi)涵、如何大力弘揚國民教育、體育的未來發(fā)展等?!稏|方雜志》還出過一期《第八屆全國運動會畫刊匯訂本》,這是一期號外專刊。商務印書館在出版綜合性期刊的同時也印發(fā)專業(yè)刊物,比如1938年在香港創(chuàng)刊的《健與力》,這是我國最早弘揚健身運動的雜志,其主編起初是趙竹光,后來是王學政。當趙竹光還是江滬大學的學生時,在商務印書館的資助下,他已經(jīng)將有關鍛煉肌肉的書籍翻譯出版。大學畢業(yè)后,他選擇了在商務印書館工作,又接著翻譯了二十多本鍛煉身體的書籍。當時,商務印書館訂購了海外有關鍛煉身體的最新出版的書籍及期刊,這些書籍和期刊的信息新奇且廣泛,及時地反映了全世界范圍內(nèi)體育運動的變化和趨勢。當然,這些書籍和期刊對于趙竹光的非凡業(yè)績也多有助益?!督∨c力》有力地推動了我國的健身運動,使我們間接地認識到商務印書館為什么能對體育運動的傳播產(chǎn)生巨大的影響。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知道商務印書館正是以多種傳播形式對我國近代的體育傳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
(本文獲平頂山學院校級重點學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基金項目資助)
(作者單位:河南平頂山學院體育系)
[1] 賈平安.商務印書館與中國近代教育[J] .西南師范大學學報,2005.
[2] 石曉燕.現(xiàn)代文學期刊研究的新思路——評《想象現(xiàn)代性革命新時期的研究》[J] .中國圖書評論,2007.
[3] 王建輝.舊時商務印書館內(nèi)部關系分析[J] .武漢大學學報,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