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的氣息已經(jīng)宣告著它將占領(lǐng)我們的溫暖世界,女王般的姿態(tài)令人臣服而不可抗拒。隨之而來的雪國冰川將成為人類最親密的伙伴,無論怎樣你都鎖不住蠢蠢欲動的心,更關(guān)不住踏雪留痕的雙腿。
在剛剛結(jié)束的2013 Red Bull Illume運動探險攝影大賽的Top 50獲獎作品中,無疑是滑雪與攀冰主題作品最具震撼力。我們通過12張動人心魄的照片,提煉出一首精純的冰與雪之歌。
攝影師: Claudio Casanova
運動員: Philipp Schicker
地點: 瑞士Oberiberg
相機: Canon EOS 5D Mark II
鏡頭: EF70-200mm f/2.8L IS USM
ISO: 125
光圈: 11.0
快門速度: 1/200
閃光燈: Profoto
“看到這個透明水晶球時,我的第一想法就是把單板動作映射到這個笨重的大玻璃珠子里去。事實上,要借用這個重達10公斤的水晶球拍出好片子并不那么容易,最大的困難就是怎么能夠在直徑只有30厘米的水晶球里完美捕捉到滑雪者的特寫。我們在Oberiberg一個剛下過雪的足球場建造了一個錐形雪包—拍攝昏暗背景的最好位置。試拍幾個動作之后找到了合適的風格,運動員們使盡渾身解數(shù)極盡完美。七個小時很快就過去了,我們從一堆作品中挑選出最滿意的一張:Philipp Schicker,23歲的單板滑雪者,照片中他正在做的動作叫Miller Flip?!?/p>
Claudio Casanova,1985年4月12日于艾因西德倫(Einsiedeln)出生,在一個滑雪度假區(qū)里長大。他從小就成為了冬天的寵兒,尤其喜歡雙板和單板滑雪。在他做櫥柜學徒期間開始接觸攝影,后來發(fā)現(xiàn)將滑雪和攝影兩者結(jié)合起來更令他充滿激情和創(chuàng)作靈感。2009年,Claudio在一次瑞士的攝影比賽中獲得第三名,此外,他的作品見諸歐洲各大滑雪雜志,并且在2011年登上了德國最大的單板雜志《Snowboarder MBM》的封面。
攝影師: Blotto Gray
運動員: Jeremy Jones
地點: 美國阿拉斯加安克雷奇
相機: Nikon D3S
鏡頭: 70-200mm f/2.8
ISO: 3200
光圈: 5.6
快門速度: 1/1250
“這張照片拍攝于2012年1月的阿拉斯加安克雷奇,Jeremy發(fā)現(xiàn)了這個地方,就冒出了從二層走廊跳下來滑過墻面然后轉(zhuǎn)向另一面落地的想法??紤]到要花不少時間修筑雪臺,我們決定下次再來。第二個月回到這里時雪況非常好,我們有很多準備工作需要做,幸好天氣全程配合。幾個小時后準備就緒,Jeremy進行了幾次速度測試,告訴我他已經(jīng)準備好了,于是做了幾種花樣供我挑選。最終,我們的努力和計劃如愿以償?!?/p>
Blotto Gray對攝影的興趣來自于他閱讀的第一本滑板雜志,他意識到不僅是照片里的運動令人驚嘆,也是照片本身。這在潛意識里培養(yǎng)了他要為伙伴們拍攝滑板照片的想法。直到多年以后居住在科羅拉多州的韋爾市(Vail ),才真正端起相機開始攝影。當時Gray和哥們合作開了家單板公司,沒有錢支付廣告片,只好自己學著拍照片、設(shè)計和建立網(wǎng)站?!澳鞘峭耆鲇诒匾膶W習,盡管我們出過很多很多差錯,但是我們學盡所能?!弊罱K,Gray在1999年搬去了伯靈頓,為美國滑雪裝備品牌Burton Snowboards工作擔任團隊經(jīng)理,后來在2003年發(fā)展為首席攝影師。
攝影師: Dan Carr
運動員: Sammy Carlson
地點: 加拿大惠斯勒
相機: Canon EOS 1D Mark IV
鏡頭: EF70-300mm f/4-5.6L IS USM
ISO: 1000
光圈: 8.0
快門速度: 1/1250
“照片中的運動員Sammy Carlson剛剛獲得了紅牛X-Games雪坡賽的金獎,回到惠斯勒鄉(xiāng)村拍攝紀錄片。他想找一個有多個跳點、起伏不定的雪坡來展示他的花式雪坡技巧,背景要絕對的鄉(xiāng)村自然景觀。找到理想地點之后我們趁著天色修筑了幾個雪臺,但是太陽已經(jīng)落入地平線以下,惟一的光亮來自四周雪山的反射。多虧雪技超群的Sammy的完美表現(xiàn),一次就把三個起伏做得淋漓盡致。惟一的擔心就是相機內(nèi)存不夠大,于是我把圖片格式改成了JPEG,并盡可能不拍攝不必要的鏡頭。最后,我們總共拍了51張照片,足夠完整呈現(xiàn)這次雪坡表演了!”
Dan Carr,出生于英國,第一次接觸雙板和單板是在加拿大惠斯勒的間隔年旅行中。畢業(yè)后他迫不及待回到惠斯勒待了一年,這次,他買了相機,發(fā)現(xiàn)對山的熱愛已經(jīng)蔓延到攝影上。當?shù)仉s志向他約片并且刊載出來,他意識到原先選擇的人生道路已經(jīng)有了新的選擇。慢慢地,Dan開始專注于拍攝雙板滑雪。除了創(chuàng)作令人驚嘆的作品,他還用心普及這項運動和攝影技術(shù),撰寫文章發(fā)表在雜志和網(wǎng)站Shutter Muse上。
“這張照片拍攝于制作紀錄片《Art of FLIGHT》(飛的藝術(shù))的第二個行程中。我們已經(jīng)在阿拉斯加待了一個月,行程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但我真的很想在直升機上航拍Travis Rice 滑雪,這事兒很難協(xié)調(diào),因為當天還有另一架直升機正在用Cineflex攝像機在空中拍攝。最后的協(xié)調(diào)結(jié)果是,當我們的直升機到達Travis將要經(jīng)過的路線時,那架直升機就在我們周邊拍攝,毫無沖突。于是等Travis準備就緒,我們就在他的路線上空30米處等待。太陽很快就要下山了,導演Curt Morgan給Travis發(fā)出指令讓他馬上滑進拍攝路線,在他進行第二個飛落時我抓住了這張照片。結(jié)果這個畫面成了那次美好旅行的最后一張留影?!?/p>
Scott Serfas是80年代末活躍于溫哥華地區(qū)的單板分子,同時他會帶著相機記錄下朋友們的滑雪歷程,他們的雪技在提升,Scott的攝影技術(shù)也在提高?!坝浀门笥褌兏艺f,如果我制作一個滑雪片子的幻燈片,他們一定會從我手里買走的。事情就這樣開始了。我真的買了一些幻燈片,繼續(xù)拍照。我很驚訝,人們開始買我的片子,一個業(yè)余愛好轉(zhuǎn)成了我終生的事業(yè)?!?0年之后,Scott全職攝影,游走于世界各地,拍攝單板滑雪、滑板、沖浪以及其他極限運動,他的作品也在世界各地開花?!拔覍⒁簧铝τ跀z影,關(guān)注極限運動行業(yè)。”他和老友們一起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雪板設(shè)計制作公司Endeavor Snowboards以及面具品牌Airhole。
攝影師: Scott Serfas
運動員: Travis Rice
地點: 美國阿拉斯加Tordrillo山脈
相機: Canon EOS 1D Mark IV
鏡頭: EF 100mm f/2.0 USM
ISO: 200
光圈: 10.0
快門速度: 1/1000
攝影師: Clark Fyans
運動員: John Jackson、Brad
Cosgrove、Mark Landvik
地點: 美國阿拉斯加Tordrillo山脈
相機: Nikon D90
鏡頭: 18-200 f/3.5-5.6
ISO: 400
光圈: 4.8
快門速度: 1/1250
“這張照片攝于2010年阿拉斯加Tordrillo 山脈,當時與我同行的可謂全明星陣容,包括單板運動員Travis Rice、Mark Landvik 以及Brain Farm Cinema公司的攝制團隊,為拍攝《Art of FLIGHT》做準備。在經(jīng)歷了一個星期的壞天氣后我們都變得很焦慮,并不知道這些山將在接下來的兩周以難以置信的好天氣歡迎我們,而且在第一天傍晚就呈現(xiàn)出十分特別的姿態(tài)。當直升機放下那幾個男孩在山脊邊緣的時候,余暉正好勾勒出他們以及雪山的身形,我從直升機上拍下了這張照片?!?/p>
Clark Fyans,出生在美國猶他州鹽湖城的瓦薩琪山腳下,從小就滑雪和攀巖,并且在他上高中前就已經(jīng)給自己定下職業(yè)規(guī)劃:以直升機滑雪和登山向?qū)槭聵I(yè)。
20年后,這份職業(yè)讓他有機會去造訪那些最壯美的景觀:南極洲、阿拉斯加、智利、伊里安查亞、阿根廷……“在過去的幾年中,我專注于極限運動題材的創(chuàng)作,與Brain Farm Cinema、Red Bull Media House等運動電影公司一起工作,首映式坐在第一排的感覺真是無與倫比!”
攝影師: Paul Bride
運動員: Jen Olson,Kyle Vassilopoulos
地點: 加拿大艾伯塔省落基山脈Ghost River
相機: Canon EOS 5D Mark II
鏡頭: EF100-400mm f/4.5-5.6L IS USM
ISO: 400
光圈: 7.1
快門速度: 1/125
“鏡頭后的每一天都很好,但是當我看見那些懸掛在垂直峭壁中央的冰條時,我期待著這一天會是我攝影生涯中非常特殊的一天。那是個溫暖的早晨,我與攀冰者Jen和Kyle花了兩個小時到達目的地。當知道要在垂直峭壁爬30米才能接近冰體時,他們根本無法估計冰體條件是否適合攀爬。最后他們決定一試,Kyle伸出第一鎬確定冰體可以攀爬,Jen才伸出第二鎬。同時我已經(jīng)爬上對面一個視角更好的高地,期待著條件夠好他們可以繼續(xù)往更高處攀爬?,F(xiàn)在Jen在更高處的繩索固定點了,我也爬到了一個與他們平行的更高的崖邊。高處不勝寒,寒風來湊熱鬧,冷了許多,時間一點一點過去,他倆紅色的外套在光禿禿的冰體和深色的巖壁上很跳脫。這時Jen邁出一大步,將雙鎬扎進了更高處的冰體里面,通過相機的取景器看到Jen攀得越高,懸著的冰錐越如夢幻般不真實。”
Paul Bride,成長于多倫多市城郊的密西沙加(Mississauga),直到大學畢業(yè)那年,他的女朋友—現(xiàn)在的妻子—借給他一臺傻瓜膠卷相機到亞洲旅行了六個月,才讓他真正開始接觸攝影?!胺路鹩腥藶槲掖蜷_了燈,讓我開始關(guān)注攝影,讓加拿大西部的那些大山成為我的歸宿?!?0年間,Paul的作品蔓延至六大洲,基于旅行和冒險的背景,他也為北美頂級的戶外品牌拍攝廣告片,目前是始祖鳥和樂攝寶(Lowepro)的贊助攝影師?!笆艿狡h地點的孤獨感的啟發(fā),我借用相機去探索自然,實現(xiàn)一個目的:以干凈的線條和自然光線把我腦海中的畫面變成現(xiàn)實?!?/p>
攝影師: Christian Pondella
運動員: Tim Emmett
地點: 加拿大Wells Grey省立公園Helmcken瀑布
相機: Canon EOS 1D Mark IV
鏡頭: EF24-70mm f/2.8L USM
ISO: 800
光圈: 4.5
快門速度: 1/320
“高141米的Helmcken瀑布位于不列顛哥倫比亞省Wells Grey省立公園,是加拿大第四高的瀑布。在天然形成的圓形凹地上方是瀑布飛濺的水花附著在巖壁上凝結(jié)而成的冰體,創(chuàng)造出世界攀冰高手的新天地。Will Gadd和Tim Emmett是最早發(fā)現(xiàn)和攀爬這個巖穴的人,多虧了冰體附著在巖壁上的特殊方式,他們能夠在巖壁上安放塞子,可以通過安全可靠的裝備攀上冰凍的大墻。這條攀冰路線要比傳統(tǒng)路線高很多級別,相當前沿。拍攝這張照片的時候,我站在那些垂直懸掛的冰錐下方,必須打起十二萬分的精神。我想要展現(xiàn)一種力量,當Tim攀過巖穴頂部、懸在冰叢中時凍結(jié)的那一瞬間所需要的力量,以及這個世界上超現(xiàn)實的獨特部分?!?/p>
Christian Pondella,運動探險攝影師,來自美國加州馬莫斯湖。他攝影師身份的背后,是一個戶外運動參與者,“我想以運動員的角度來拍攝照片,而不是觀眾的角度,我拍照的目的是給人們呈現(xiàn)一種更個性化的視覺,抓住觀眾的情感,讓他們成為運動中的一份子。”現(xiàn)在,Christian是紅牛美國的攝影師、《Powder》雜志的高級攝影師,并為Getty影像庫供圖。他的作品見諸世界各大戶外運動類媒體和攝影、時尚類媒體,如Sports Illustrated 、ESPN、GQ、Playboy等。
攝影師: Juan Cruz Rabaglia
運動員: Leonardo Cuny Proverbio
地點: 阿根廷巴塔哥尼亞Perito Moreno冰川
相機: Canon EOS 5D Mark II
鏡頭: EF17-40mm f/4L USM
ISO: 100
光圈: 4.0
快門速度: 1.3
“就在巴塔哥尼亞Perito Moreno 冰川側(cè)面,有一系列天然形成的冰石堤壩,歸功于冰川融水形成的小溪流,源源不斷地注入形成了小湖泊。當水壓找到一個裂縫,便會慢慢在冰面開鑿出凹槽。如此水滴石穿,冰川底部便被雕琢出一些大洞穴。當湖水完全流干之后,在特定的時間段內(nèi)就有可能一探這些朝生暮死、美輪美奐的冰槽作品?!?/p>
Juan Cruz Rabaglia,14歲那年父親很不情愿地把心愛的Nikon FM2借給他,讓他跟朋友一起前往巴塔哥尼亞南部。正是那一次旅行讓Juan同時愛上了定義其人生的兩樣東西:巴塔哥尼亞和攝影。自2002年起,Juan和家人生活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亞的旅游城市圣卡洛斯·德巴里洛切?!?998年以來我一直以自由職業(yè)攝影師的狀態(tài)生活著,這里的樹林、高山和湖泊給了我盡情發(fā)揮的創(chuàng)作場所,我喜歡單板和登山?!彼麑儆诖蟊娦蛿z影師,那種隨時可以從膠片切換到數(shù)碼相機的多面手,“但我非常迷數(shù)碼,因為具有無限可能性?!?/p>
攝影師: Lorenz Holder
運動員: Jordan Mendenhall
地點: 瑞典?rnsk?ldsvik
相機: Canon EOS 40D
鏡頭: Hartblei 50mm f/2.8
ISO: 160
光圈: 4.0
快門速度: 1/1000
“在過去的幾年里我用三腳架拍攝了90%的運動作品,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好幾次手持拍攝都搞砸了構(gòu)圖。一段時間之后發(fā)現(xiàn),我總是拍一樣的照片,片子與片子之間只有很小的改變。用三腳架那么多次后我意識到其實可以通過Photoshop把片子合成一體,創(chuàng)造出完全不同的新世界,壓根兒不存在于真實生活中的世界,所有事物都是完全對稱的,我正是喜歡這一點。在這張片子里,我鏡像化了這座大樓的某個部分,使它變成一個巨大的建筑物,在它前面的雪地上玩單板的Jordan是片子里惟一不對稱的元素?!?/p>
(圖見下頁)
攝影師: Lorenz Holder
運動員: Xaver Hoffmann
地點: 德國Raisting衛(wèi)星發(fā)射臺
相機: Canon EOS 5D Mark II
鏡頭: Zeiss Distagon T* 3.5/18 ZE
ISO: 1000
光圈: 3.5
快門速度: 4s
閃光燈: Elinchrom
“發(fā)現(xiàn)這個獨特的場地是在夏天,后來我告訴單板發(fā)燒友Hoffmann在德國Raisting有這么一個地方,他跟我一樣為之著迷。但我想要的大雪天條件恐怕難以實現(xiàn),鑒于去年只下過一場雪,意味著我們很可能只有一次機會。機會來時,我用了兩盞Elinchrom大閃光燈照亮了紛紛飄落的雪花,并創(chuàng)造了一個‘白墻’,那樣我就能拍出Xaver跳起來的輪廓。另外,為了給這個碟狀物打造一些光亮,我借用月光進行了四秒的曝光?!?/p>
Lorenz Holder,成長于慕尼黑巴伐利亞山脈之下,在成為職業(yè)攝影師之前他是一名半專業(yè)的單板滑手,直到2003年一次嚴重的受傷不得不放棄滑雪?!拔野l(fā)現(xiàn)自己迷上了攝影,一個場景、一個故事甚至一整天的描述都能在鏡頭下的一瞬間呈現(xiàn)出來,這種不可思議的魔法也是我開啟攝影生涯的一個動力?!彼噲D在作品中展現(xiàn)給觀眾不同的視角,一些通常不被注意的事情?,F(xiàn)在他成為了知名滑雪雜志《Pleasure Snowboard》的高級攝影師和雪具品牌Nitro Snowboards的特約攝影師。
攝影師: Rami Hanafi
運動員: Miikka Hast
地點: 挪威Tamokdalen
相機: Canon EOS 1Ds Mark III
鏡頭: EF70-200mm f/2.8L IS USM
ISO: 100
光圈: 6.3
快門速度: 1/1000
“從2007年之后,我們每個春天都會來Tamok拍片子,我們看到這個地方的潛力,但從未意識到它下雪的樣子。2012年一切都不同了,我的人生從此改變。我們的行程頭兩天就迎來了大雪,后來的一個星期雖然有太陽但依然很冷。隊伍的六個人都在期待著這片天地展現(xiàn)出它最好的一面,一次又一次地踩著單板沖下來,在這張照片里,Miikka在Lilla Russetinden山坡的下半段加速下滑,半道遇上一個巨大的崖壁,在他完美著陸之后卻欲罷不能地徑直俯沖下坡,雙手舉得高高地在空中揮舞,留下身后一條分明的雪痕,我?guī)缀醵寄軓闹鄙龣C上看到Miikka那時臉上的笑容?!?/p>
Rami Hanafi,出生于1979年芬蘭,母親是畫家,在作畫之余也會拍照。雖從小受到母親的耳濡目染,Rami覺得拿畫筆不如拿相機適合自己。出于對攝影的興趣,他在大學學習了攝影新聞學專業(yè)。2006年他便獲得了“芬蘭年度青年攝影記者”的榮譽稱號。他作品中包含的故事性敘述性風格受到許多戶外運動類媒體青睞?!安徽撌怯涗浶缘倪€是創(chuàng)造性的作品,我總是在尋找真實的感受和絕不妥協(xié)的畫面。單板滑雪讓我得以過上環(huán)游世界的夢想生活,與世界上最好的單板滑雪者打交道。今天,我仍繼續(xù)著旅程僅為享受單純的樂趣?!?/p>
攝影師: Jussi Grznar
運動員: Anto Chamberland
地點: 加拿大蒙特利爾
相機: Canon EOS 5D Mark III
鏡頭: EF85mm f/1.8 USM
ISO: 100
光圈: 14.0
快門速度: 1/200
閃光燈: Elinchrom和 Paul C. Buff
“這張照片拍攝于2013年1月份,和Anto、Jody、Matt、Mathieu四個一起在魁北克的年度旅行中。Anto當時正好在拍攝視頻資料,四處尋覓有沖擊力的事物,Mathieu在電視臺工作,這次充當Anto的搭檔,他知道一些可用于拍攝的很棒的地點,就是他帶領(lǐng)我們來到這個老舊的廢棄的建筑物前。經(jīng)過一番查看,Anto決定從三樓的窗口跳出來。這個想法絕對有沖擊力甚至有點嚇人,Anto來來回回嘗試了幾次,只要他一起跳我們就拍下來。之后,我回到老樓里面去拍了一些環(huán)境細節(jié)和墻上的藝術(shù)作品。將這些元素一結(jié)合,畫面感竟是如此強烈,這組照片成為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感謝我的小伙伴們!”
Jussi Grznar,三歲那年在斯洛伐克被他爹套上了雙板推下了山坡,從那天起,Jussi喜歡上了雙板,不會錯過任何一個冬季,直到17歲時得到了第一塊單板。之后他轉(zhuǎn)向了單板,夏天在高級酒店給土豪們停車,冬天請教練教他滑單板。大學畢業(yè)后搬到了紐約一家酒店實習,常偷偷拿著室友的相機在這個城市瞎拍。期間去看了TGR(Teton Gravity Research,美國一家極限運動電影公司)的雙板和單板大作《High Life》首映式,這部電影如醍醐灌頂,兩個星期之后他就卷鋪蓋搬去了加拿大惠斯勒。在惠斯勒的第一個冬季,他跟著小伙伴們?nèi)チ颂四鞲?,并用他第一臺相機Canon 350D記錄了這次行程,在《Boardlife》雜志上發(fā)表了12頁的報道,這就是開始。如今,他已成為《Snowboard Canada》雜志的高級攝影師,并前行在創(chuàng)作下一個偉大作品的路上。